新宋吧 关注:367,893贴子:28,674,454
  • 5回复贴,共1

高升号事件:倒向强者的国际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战争,从来不是强者与弱者的简单对决,而是掺杂着军事、法律、德行甚至舆论胶着的混合体,有些时候,军力之外的较量甚至能够左右历史的走向。100多年发生在中日间的“高升号事件”即为此例。
“高升号事件”不仅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索,更是大国关系的角力场。在当时清廷国力背景下,“高升号事件”成了一起国际法原则倒向强者的悖理游戏。
高升号“误入”战场
2001年7月31日,韩国金船公司宣布,该公司完成了对高升号的打捞工作。这艘舰船沉没在朝鲜半岛西海岸距仁川市蔚岛南面两公里的海底深处。船骸里陆续发现了清代银币、圆规、枪支、烟枪等物品。船身破损严重,船舱内还找到遇难中国士兵的7具遗骨。据称,“高升号”可能共装载了600吨左右、约合8800万美元的银锭。根据韩国法律规定,如果“高升号”整艘船只被打捞成功,金船公司将有权获得所有财物的80%。
那么,高升号是如何来到韩国海域,又为何长眠于斯的呢?故事还要从1875年间的朝鲜国说起。当时,朝鲜国摄政王李是应为人守旧排外,尤其反对与日本交涉。然而不到一年后,日舰攻陷永宗城,与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朝鲜开始逐步沦为日本殖民地。1882年,朝鲜发生兵变,焚日本使馆,杀日本中尉崛本礼造。日本借机出兵朝鲜。
作为名义上的宗主国,清廷亦派兵朝鲜。共平叛乱后,清朝与日本皆驻军汉城,表面上井水不犯河水。1885年,双方签订《中日天津条约》,商议共同从朝鲜撤兵,并约定:“将来朝鲜如有事,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行文知会;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1894年3月,朝鲜国内再起事端,清军登陆驻屯于牙山,并按中日天津条约之规定电告日本。5月,袁世凯以东学党溃散、叛乱已平,要求日本同时从朝鲜撤兵。但日政府反要求中、日两国留兵,共同改革朝鲜内政,6月,日军突然冲入王宫,囚禁朝鲜国王李熙,命摄政王李是应暂行主权。从仇日转向亲日的李是应很快成为日军傀儡。北洋大臣李鸿章发觉事态不妙,急调总兵卫汝贵、提督冯玉昆率军增援。另调北洋陆军十余营分梯次驰援朝鲜。
7月23日,济远和广乙两舰抵达牙山,掩护运送清军的运兵船在朝鲜牙山登陆。7月25日清晨7时20分,两舰在朝鲜丰岛海面,遭遇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等三舰。日军不宣而战,发炮攻击济远和广乙。此时,载有第二波增援朝鲜清军1200余人的高升号驶入战场,并成为吉野、浪速两船的目标。
高升号并不是军舰,而是一艘悬挂英国国旗、船主为英国怡和公司的商船,载簿英文名为Kowshing。该船船籍为英国,始造于1883年,净吨位1354吨,总吨位2134吨,在劳埃德船籍名簿上可以查到该船的详细信息。船长为高惠悌(T.R.Galsworthy),大副为路易斯·达布林,船载6名英国船员,3名马尼拉船员和64名华工。
该船于1894年7月20日由上海驶抵天津大沽口,由清政府租用专门用来运送陆军援朝。船上运送的是淮军的“仁字军”两营二哨,共1116人,并载行营炮十四门及大量枪支、弹药,还装载了600吨上下约合8800万美元的银锭(可能为援朝部队的饷银)。
1894年7月23日10时,高升号起锚从塘沽开往朝鲜牙山,驶入战事海域时,立即遭到日舰拦截。值得一提的是,在驶入战事海域前,高升号曾遭遇退出战场的济远舰,济远以降旗示意高升号避战,高升号船长竟误以为济远降旗是在“表示敬意”,遂继续东进。


IP属地:四川1楼2014-07-27 01:54回复


    IP属地:重庆3楼2014-07-27 02:14
    回复
      这应该是马太效应。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07-27 03:57
      回复
        现在也是差不多,所以大国眼里,国际法就是个玩具。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7-27 05:52
        回复
          剃发易服不也是倒向强者的悖理游戏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7-27 07:14
          回复
            国际法联合国都是大国玩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7-27 1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