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吧 关注:1,627贴子:23,838
  • 5回复贴,共1

【三世秦风】囤干货:揭秘大秦帝国的武器秘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奠子婴,祭奠大秦。
萌图一张镇楼。


1楼2014-08-22 20:36回复
    揭秘大秦帝国的武器秘笈
    2014年08月12日09:26 来源:三秦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四五千件兵马俑和4万多件青铜兵器,那么当时在大规模制作和生产这些陶俑和兵器时,采用了什么样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工匠又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的?是不是流水线生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随着大量秦国兵器的考古发掘,专家逐步为我们解开了这个千古迷团,一支装备精良,武器先进的秦帝国军队被完整地复原。“标准化”技术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可是谁能料想到2200多年前我国秦代兵器标准化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近日,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合作研究成果为素材、由著名英国狮子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联合拍摄的电视纪录片《最新探秘兵马俑》,采用理念先进的题材视角和拍摄手段,真实地情景再现一个庞大的秦国武器生产场面。
    制造武器秦时就有了“大数据”
    “在兵马俑一号坑发现有很多武器,和伦敦大学开展的研究主要是想了解秦俑及兵器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程度如何,工匠是以什么方式组织生产的,是不是像现在人们所说的‘流水线’作业?”秦陵博物院考古部研究员李秀珍博士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于2006年开始了合作研究为秦时期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劳动力组织模式,以改变过因科技研究手段缺乏而没能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状况。
    在研究过程中,李秀珍和同事们采用了多学科综合分析,其中涉及传统的类型学、量化考古学、X荧光无损分析、硅橡胶翻模、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空间统计学分析等,共检测了200多件在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的弓弩扳机。由于弓弩大多是木头或竹子材质,但这些材料早就腐烂了,留存至今的只有弓弩的箭头和青铜扳机了。他们对这些扳机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扳机结构大体相同,说明这些连锁扳机部件是根据同一种或几乎相同的模子制成后,经过手工锉磨和机械打磨等加工过程,一些兵器上还錾刻有铭文,她们在显微镜下看到每款扳机都有人工打磨加工的痕迹,扳机部件的尺码也会略有差别。每个扳机上的部件不是可以完全互换的,如果是流水线生产的话,每个部件都是一样的,尺码和形制都不会有区别。李秀珍推测,这样的话,就说明当时还没有达到现在流水线制作青铜扳机的地步。另外,从俑坑内大量成捆箭镞分布来看,当时从铸造、加工到组装成捆可能由一组工匠完成,据此推断,在生产过程中,工匠是在半自动、多种技术结合的一个群组下的生产,而不是完全流水线的形式。
    “运用计算机进行大数据分析,这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李秀珍说,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金属部件除了加工打磨之外,没有发现磨损痕迹,说明这些弩机尽管是实战武器,但从未真正在战场上用过,而是为秦始皇陵陪葬专门制作的。
    削铁如泥青铜剑用机械来加工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尚方宝剑”、“宝剑锋从磨砺出”、“扬眉剑出鞘”、“刀光剑影”这些词语,都是来自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中的剑。剑是制造最早、使用最多而且最具名气的兵器,它的作用一个是防身护体,一个是表明身份地位。
    秦俑坑中现已出土22把青铜剑,其中残剑5把,它们的长度在81~94.8厘米之间。这些青铜剑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剑相比,它们的剑身变窄、变薄,剑体加长,形状为柳叶形。秦代通行长剑,还可以从大家熟知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得以印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图穷匕首见,秦王大惊,慌乱之中,长长的宝剑怎么也拔不出来,只听有人喊:“大王快把剑鞘推到背上!”秦王恍然大悟,拔出宝剑,刺死了荆轲。秦剑的加长,说明了格斗武器的改进。
    “秦俑坑中的青铜剑上还有一个不引人注目的特点。在离剑锋6厘米的地方出现了收缩稍窄的现象,这个现象,专业术语上把它叫‘束腰’。”著名考古学家、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学理说,束腰和现在刺刀上血槽的作用是相同的。这一点,是秦代兵器研制的一大进步。青铜剑的剑身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工作者用精确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对它们进行测定,这八个棱面均衡对称,棱面之间的误差不足10丝(1丝 =0.01mm, 就是0.1mm)。秦代法律规定:制造同一类器物,它的大小、长短、宽窄都要相等。这也就是现代科学上所说的标准化。秦俑坑中的兵器都达到了标准化的要求。
    “我们对青铜剑的制造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都是铸造成型,然后经过锉磨。”李秀珍说,用放大镜观察,剑的刃部磨纹细密,纹理平行没有交错现象,因此判断当时已经有了简单的机具加工,青铜兵器的制造使用了机械加工技术,而不是手工锉磨。锉磨之后,采用抛光工艺,使剑身光亮平整,内部组织结构严密,没有沙眼。战国晚期至秦代青铜剑的铸造工艺得到了较快发展,秦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剑就是例证。
    先秦时期《礼记·月令》有“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这样的文字记载,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如有质量问题,必追究其责任,并给以严惩。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08-22 20:39
    回复
      赳赳老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8-23 09:41
      收起回复
        怒赞!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8-26 18:25
        回复
          所谓标准化生产也只是针对二十万常备军的要是六十万人的装备全部标准化生产那绝逼是吃不消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8-26 2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