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吧 关注:10,786贴子:320,201
  • 14回复贴,共1

刘邦和项羽在成皋、荥阳军事实力对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记得以前曾经用与杨文理类似的思路论证刘邦的军事实力超过项羽的:
首先,先论证刘邦的将将才能远胜项羽,这个比较容易,略过。
其次,比较刘邦与项羽的将兵才能。
首先解释彭城之战,先找一大堆理由比如说刘邦56万人是由十多个诸侯兵组成的联军汉军并没多少战死的大多是联军汉军其实没啥损失将领一个被抓被擒投降的都没有汉军主力长时间作战比较疲惫项羽有地利楚兵战斗力本来就最强项羽偷袭刘邦轻敌等等等等。说明此战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成分,不能说明项羽将兵才能远胜于刘邦。
【注:刘邦彭城之战一个将领没损失根本不认可刘邦嫡系军队损失惨重,对比刘备江陵大败损失将领有名有姓几十个基本全军覆没;再对比李世民浅水源大败损失几十个将领基本全军覆没;还可以对比同时期刘邦平定陈豨叛乱消灭的陈豨叛军将领就有几十个。而彭城之战刘邦反而恰恰一个将领没损失其中老弱张良陆贾还有七八十岁郦食其都毫发无损,这已经很能说明刘邦损失根本不大。刘邦在彭城遇险也根本不能代表汉军损失惨重,那吕布还在濮阳把曹操俘虏呢!宇文泰还差点让高敖曹追上俘虏呢!李世民也差点在洛阳让王世充士兵俘虏呢!战场上刘邦遇险我认为只有刘邦自己的中军损失些,其余汉军主力根本损失不大】
然后对比项羽巨鹿之战与刘邦西行入关之战。楚怀王给宋义的军队是五万(出自前汉纪),然后在项羽渡河前又有齐将田都加入,兵力更盛,项羽渡河后先派英布等率两万人与陈余(数万人)进攻秦军,有利,然后主力渡河进攻秦军,将王离部其与章邯部隔离,然后统率诸侯(约三十余万人),围杀王离。然后再与章邯军二十余万人对峙半年后章邯投降。而刘邦先是率一两万人在城阳南和杠里打败王离,然后率不到万人西征,先平定了砀郡,又平定颍川郡、南阳郡,攻破武关,派遣郦商攻下巴蜀和汉中,以二万人攻破蛲关,至霸上,秦王投降,入关后光是归顺的秦军大约就有七万。以此说明项羽的巨鹿之战的难度也未必胜于刘邦入秦。
【注:王离在巨鹿之战前就让刘邦两次大败过,从高祖本纪和各个功臣传里都详细写了刘邦率领诸将两次大破王离,王离在巨鹿战场只能算残兵败将,真正的秦军主力是章邯兵团】
然后,再用项羽用刘邦与项羽的荥阳之战来说明,根据汉书补注中一个很不起眼的注解西楚军“尝以百万之兵困高祖于荥阳”(这个注解出自《汉书补注》的高帝纪“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句的补注文纪诏引纪信碑),说明当时西楚光是包围荥阳的就有百万军队。然后根据韩信说刘邦“将兵不能过十万”,以及汉军当时的战略“汉军的总体战略是依托黄河、荥阳、成皋、巩县、宛叶一线,“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 以“将兵不过十万”的汉王引诱西楚军来进攻,以达到“楚人还兵,间以梁地,深入敌国八九百里,欲战则不得,攻城则力不能,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楚兵至荥阳、成皋,汉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的疲敝西楚军的效果。”说明当时刘邦本部不到十万。那么刘邦就是用不到十万人在与项羽百万之兵抗衡。
【注: “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 灌婴从没有在荥阳防守,经常率领骑兵断项羽粮道以及深入楚地消灭楚军大量军力,灌婴没在荥阳,所以荥阳不可能有十万汉军,荥阳一个小城不可能放十万汉军这么多人,最多两三万人就可以防守下荥阳了】
然后翻诸将传记和功臣表,把项羽军主力在正面战场打的败仗全找出来,比如刘邦率樊哙灌婴靳歙大破项羽于陈下;靳歙击破项羽军于成皋南;丁义击破项羽军于荥阳,又击破钟离昧军于固陵,丁复击杀龙且于彭城,又击破项羽军于叶县,灌婴击破项冠军鲁城等等。说明西楚军主力其实也常常打败仗,然后因为在垓下之战中西楚军主力才十万,而之前西楚军主力包围荥阳时有一百万,也就是说西楚军主力在包围荥阳到垓下之战这一年多的战斗中至少损失了九十万。
【注:楚军百万绝对是夸张的有半数都差不多了】
最后得出结论,其实刘邦将兵才能与项羽也差不了太多,但他将将远胜于项羽,因此刘邦军事才能强于项羽。这就是他在向项羽宣战后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彻底消灭了项羽的主要原因。而我们之所以常常觉得项羽军事能力远胜刘邦自然是因为司马迁有倾向性的记载的结果了。
【注:项羽在成皋荥阳前线就击败过汉军一次就是拿下荥阳那次,而刘邦统帅诸将遥控指挥各路汉军在各地击败楚军数十次】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9-14 09:00回复


    IP属地:重庆2楼2014-09-16 12:54
    回复
      吧主求问谁加的精……别打我脸 我害羞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9-16 12:56
      收起回复
        我认为刘邦遇险是司马迁伪造的,那么多文臣武将独刘邦遇险,这个也太不可思议了。我只能说司马迁真不愧是一代大文豪,美化和丑化人物形象的功夫不错。


        IP属地:重庆4楼2014-09-16 13: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