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爷吧 关注:37贴子:3,626
开学第三天,老屁股努力天天向上


IP属地:山东1楼2014-09-17 21:05回复
    输在起跑点,赢在终点线!!加油


    IP属地:山东2楼2014-09-17 21:06
    回复
      杀光他们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9-18 00:49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09-18 01:13
        收起回复
          加油
          打败他们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9-18 01:46
          收起回复
            来看实况啦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9-18 17:23
            收起回复
              七、不要当嘴炮人
              很多人期待这一部份的论点,但我要提的「嘴炮人」和诸位的想像应该有不小的落差。我想谈的,不只是那种一张嘴嘎嘎叫不做事的学生,而是更广义的,那些把时间都花在沟通上的学生。
              很多人抱怨吃饭聚会时大家都在滑手机,出去旅行花一分钟拍张照花十分钟上传FB加回文讨论。这就是我所指的那种「嘴炮人」,花太多时间讲,做得太少(当然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张嘴嘎嘎叫但不做事的人)。不只大学生是这样,一大堆上班族也都是,但大学生算是嘴炮人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因为他们最有空可以「嘴」。
              嘴炮人学生执著於制造话题。因为透过做实事来制造话题的成本很高(比如说做出一只钢弹模型),所以都用一些小事来制造话题:帮路旁猫狗拍个小照、和朋友吃个小饭、在机场打个小卡等等。每天光是交换这些事件就已经忙到没空离开通讯设备。
              即时通讯软体是沟通,手机是沟通,FB也是一种沟通,当然见面讲话也是。嘴炮人花太多时间在沟通上,「做正事」的时间比重就被压缩得相当低。不信可比较学生在图书馆「真的读书」与「用通讯软硬体」的时间比例消长。这可以跑大规模量化研究的。
              我读大学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手机。网路盛行的是BBS,但大站三五百人就算很吓人了。我们也会把时间耗在通讯联络上,但因为工具少、贵且不便,所以我们多数是当面聚会沟通。当面沟通也有其成本(吃吃喝喝也要钱),所以不会拖太长。
              我们在讨论后,通常是各自执行「会议结论」:从功课到社团,从办报纸到网路创业,做的时间比讨论多很多。当年我们四个人在速食店花半个小时开个会,一份四版的小报几天后就印出来了。现在学生花了一堆时间开会讨论、网路传讯,结果往往是下次再议,因为再议的成本很低。
              怎麼办?我的建议并非「完全不讲」、「戒断网路」,那太极端。现在这个年头,如果突然在FB没有动静,很多人会以为你死掉了。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很在意「制造话题」,那就制造真正有价值或有吸引力的话题(当然最好不是未婚怀孕父不详这种),有计画的去产生话题。例如完成一件创作,安排一次旅行,吃遍一条街,执行一个读书计画等等,并做记录。有主题的表达自己。沟通成本低廉,不代表你的沟通内容也应该一样低廉。
              我有不少学生成为(某种意义上)成功的部落客,他们都是有计画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且在透过媒体有计画的表现出这种生活模式。那并不是完整的「他」或「她」,却是有价值的「他」或「她」。不管此举能不能赚到钱,能不能成名,这都是让自身价值得以落实的具体作法。他们的网路文章甚多,但我不认为他们是嘴炮人。
              八、不要当不识字魔人
              我越来越不清楚「识字」的定义,因为出现了大量高学历的文盲。
              我自认表达能力在同事中堪称一流。透过多次的教学观摹,和其他老师比较之后,对这点我还蛮有自信。但我总是会碰到一堆听不懂人话、看不懂人字的学生,而且这种学生越来越多。这种不识字状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完全漏读
              文字版的公告,他就是看不到。就算我再以口头提醒,还是会有人完全漏接。我的上课需知,开学第一堂课当然会讲,教学网站会放文字档,FB社团也会有,之后上课想到也会一讲再讲。讲了那麼多次,到学期中、末,还是会有人来讲桌前问我这课怎麼算分。
              我说google我的名字就可以得知上课资讯。结果他问我叫什麼名字。同学,不是不能问老师叫什麼名字,只是有些事你实在应该自己解决。
              2. 误读
              一段文字,学生可以将之重组成完全不同的意思,和我原本意思不同就算了,和其他同学的解读也完全不同,这就是「误读」。
              讲个实例。这系列的前文被许多网站转载,有些开放留言。各位吃饱闲著的话,不妨看一看那几百个留言,再比对一下我的原文,看看被「误读」的状况有多严重,支持我和反对我的人,都有误读的情形。我相信多数的留言者都有大学学历,但阅读5000字的白话文章,还是有点障碍。
              3. 跳读
              我指的「跳读」是为了速读,而快速跳跃阅读文本。不是说这样不行,但你不应该跳过关键的逻辑符号与主词吧,比如把「不」字跳过了,或是把「期末考」跳过。啊啊啊啊这些都是不能跳过的呀。
              还有一种跳读是区块的忽略。像很多人都会问这blog的作者本名到底叫什麼名字呀?厄。如果你看的是作者本站或授权刊载的网站,请把您的视线框稍为放大一点,上下四处找一下。我的Blog没有设战争迷雾的。
              4. 不甩SOP的小聪明者
              这些人明知课程有标准作业程序SOP,但就是死都不肯照著跑流程。我都会说明上课作业如何拿分数,如何得高分,有些人就是要照自己的方式硬搞,期末才来一派正气的质问我为什麼他字字珠玑却很低分。你对SOP有意见要早讲呀!!为什麼你会认为最后一刻来凹可以凹得过??
              这种人出社会,很容易成为那种「疑?这里怎麼有颗按钮红红的,看样子应该就是要我直接按下去哦?」的那种人。千万别去核电厂工作哦!
              怎麼改善这些状况?其实这往往不是什麼阅读或听力障碍,而是欠缺对於「听」、「读」行动的尊重,也是欠缺对於「对方」的尊重。你不把这事当成重要的事,不把对方当成重要的人,就会东漏西漏,把具文当放屁。你不把老师当人看,不把他的话当人话听,那他也不会把你当人看。他会当你这个人。
              这要从改变处事态度做起。你就算不喜欢老师,也该把他当成需要细心对付的人:就想像他可能造成你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他确实也能造成你的损失,至少当一科,损失学分费与时间。
              不用事事都认真听,每个字都认真看,但这种可能会造成损失的,就该端正心态,放在处理排序中的第一位。懒得听人讲话,那就应该先列出要听与不要听的鉴别标准,而不是全面性的懒。


              IP属地:山东9楼2014-09-25 00:39
              回复
                九、不要当心电感应人
                心电感应人,就是自认拥有心电感应沟通能力的学生。因为我的课都用随堂作业计分,所以学生会写信问目前我累积分数。我经常收到这样的信:
                「老师我现在几分?」
                「老师我这学期很危险不知道有没有补救的方法?」
                「老师我会不会不及格?」
                引号内就是信的全部。完全没有任何个人资讯,没有姓名系级学号,也没有提示他修哪门课。报告学长,完全没有学号!完全没有姓名!完全没有班级!你看到一个曹金生就倒弹,我每年都会碰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之前不是有某校的老师抱怨现在大学生不会写信,没有礼貌。有礼貌,但没有寄信者,也没用呀,如下:
                「老师安安请问我几分?」
                我真的有收过这种来信。我心中弹出的对话框是「安你老师你谁啊?」但我的耻力并没有高到敢寄出这种回信。
                这种心态也出现在作业上,我常会收到没写名字的作业。为什麼写信和写作业这麼重要的事,会没有名字呢?当然,我相信当事人是「觉得」、「以为」自己有写名字的。这是种很可怕的「觉得」。这些学生以心电感应的方式沟通,可说是嘴炮人的2.0版,或安装了套装感应工具组Pack1。
                除了少了名字,还有进阶的心电感应,出现在作业答案上:
                「对」(理由呢??我申论题题目有几十个字耶,你答案只给我一个字。)
                「我从小就,所以并没有出过国。」(「就」和「,」中间应该有隐藏关卡哦!)
                「老师你应该看得出我今天心情不好所以问题我就不回答了。」(你不讲我还我真看不出来,因为除了这句以外其他什麼都没写耶。)
                出现在请假上:
                「老师我平常都会来,你应该知道没来就是代表我生病了。」(……)
                「我们班上没人是因为系上有活动。老师你看教室人那麼少应该就会知道呀。」(不觉得应该先讲吗?我也想翘头呀。)
                怎麼解决?一样!一样!尊重!尊重!尊重你,尊重我,尊重这个沟通的行动,就不会有那麼多的心电感应。
                在大学时期你只需要处理你自己的事,出这种错,死的只有你一人。等你有朝一日开始承办大业务,你就知道事情没那麼简单了。日前参加一个应有千人出席的集会,收到通知信时我就知道铁定会出大包:我是在垃圾信区发现那通知信的。
                承办人只寄出群组信,并没有一一去电确认各联络代表是否确实收到。我想他也是透过心电感应确认吧。当天集会开始一小时之后,所有应与会者才匆匆完成入场。承办人当场一通一通打电话紧急叫来的。
                你爱用心电感应,事后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金钱与肉体感应。
                十、不要当期末关说人
                最近立院的关说风波广受质疑,许多大德认为这不是民主政治应有的常轨。其实大学也有很多关说场景,同样也不是应有的常轨。
                到了期末,许多学生会来关说自己的成绩。当然,多数是照原来成绩计算规则,不太能及格的同学。这种求情已有悠久之历史,犹记以前期末台大教授研究室前,也是一大堆虔诚跪地祈求的学生,有时连父母阿公阿骂都找来一起拜,香火鼎盛。现今的问题是,学生关说的内容越来越超过。我碰过比较夸张的期末协商例子如下:
                a.「老师我几乎每次都有来,是不是一定及格。」
                (讲每次都有来的,通常有两三次没来。讲两三次没来的,大概有五六次没来。说很常来的,大概一半没来。说有来过的,大概只来三四次。说没来上过课的,倒是真的都没来过。)
                b.「老师我上课都很认真,应该要给我及格。」(或许认真,但我只知道你没有写作业。)
                c.「老师我成绩累计点数有86点,是不是代表已经及格?」「要240点才及格哦!」「不能直接就换算成分数吗?我只要60分就好。我看到86点以为及格了之后我就不想努力写了啊。」(……造成你误会很抱歉哦。)
                d.「老师不好意思期末才来信,学生这学期选课后才找到工作,正好和上课时间冲突,所以都没有来上课。学生非常需要这两个学分,请问是否还可以补救?」(你看,说没来过的,真的就没来过。)
                e.「老师我开学后在大陆接到工作,所以来三次之后都没有办法出席,当然也就没有后续作业成绩,不知道有没有办法及格。」(连补救方法都没问直接要及格哦。)
                看到这些「关说申请」,我相信读者朋友一定会说:「当掉就好呀!」
                没错,当掉就好。但我也不是那麼不识时务之人。大开杀戒前,我通常会先询问该单位主任(因为我是流浪教师,只是外人),先获得杀人许可证。多数的主任都会爽快发给,但也有主任对我说:
                「老师这麼热心教学我们是非常欢迎的!现在的学生呀,有时真的是X@$# #$ @% ^ %@# $%^ !@#$@#$,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老师在分数掌握上,可以高分从严,及格从宽。」这种讯息就要特别划线注意。
                现在新法规一堆(不能用出缺席当人,缺席超过三分之一以上应提供网路补救教学机会等等),加上当太多人,以后你课可能开不成(没人选),多数像我这种非本系的兼任老师,若要生存下去且兼顾教学道德理念,只能把策略从「分数不够就当掉」改成「把会被当的这些人想办法拉起来到可以及格」。
                多数老师也不敢直接给过关,怕起争议,所以会安排一堆写报告、补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期末的很长一段内「充份补强」。这就造就了大关说时代的诞生。
                怎麼解决这种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责任基本上是在老师身上,我个人有自己的解决方式,所以对我不算是困扰,但对很多老师来讲,期末到送成绩间仍是个恶梦期。
                老师的责任先不谈,我认为同学们应该爽快一点,要就快一点完成补强,期末一周内搞定,要嘛觉得自己达不到标准,就当掉吧!请直接告知老师把你当掉(以免老师自己在那挣扎)。
                不要在那边一直蠕动,不找老师解决,敌不动我不动,一直拖。对你没好处,对老师也没好处。关说不对,在那边不关(心)不说(话),更让人火大。请当个敢大声说出「老师安安请把我当掉」的优质大学生吧。记得要留姓名系级学号。
                再结语
                应该不会有下一篇了。写这两篇文章目的,是提供我学生一份可参考的文本,省得一讲再讲。以下是一些回应部份,和内容比较无关。
                有人很在意我的用词太白且不雅,这类批评我当然接受,但我用词太白且不雅的原因是为了「易读」:你用词不白且太雅,不少大学生看三十秒就切出了,内容再好都没用。很多大教授写给同学的话,都犯了用词太雅的问题,没人看得下去,等於没写。不信?教官室每月每季都会出校安通告,有几个学生看得完?
                除此之外,你当然可以批判我的观点,也可批评我脱离大学教学事实、不适任等等。我相信有几万的「赞」,就代表同时会有几万的「干」。不过我并不打算修改我的论点:这是我在大学教学战场上的实战心得,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我不会放大绝要批评者跳下来教,但在会当人,平均给分80分以下,每学期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写近万字的老师里,我相信我的教学表现应属前列。
                至少在这五六年来,各校的学生教学评量中,我没有课落在所有课程的后50%(应该啦,有些学校没有教师间比较数据);在某些学校的评比中,我还排在前几名,也拿过总阖第一。这些数据都来自我的学生,我相信我的学生就是我最好的评鉴者与推荐者,前一篇文章的第一波转录者中,许多就是我的学生。
                有些前辈质疑我,要学生不当「标准答案人」,又给一堆「不要当什麼人」的标准答案,不是自打嘴巴。这批评既对也错:这批评「对」的地方在於,如果有学生看了我的建议就傻头傻脑的照作,那他就又沦入我所批评的那种标准答案人了。而这批评「错」的地方在於,我在「不要当标准答案人」的部份,其实是希望学生能去寻找自己的答案。你可以从我给的建议出发(其实我也没给什麼很明确的建议就是),去思考是否适合你自己;而你个人的结论,当然可以全盘推翻我的意见。不过,请透过实作来推翻我,而不是用嘴炮。
                本文获得作者授权刊登,文章来源:人渣文本


                IP属地:山东10楼2014-09-25 00:40
                回复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8993/


                  IP属地:山东11楼2014-09-25 00:40
                  收起回复
                    抗压性太低了,记住自己没有自傲的资本,放低、学习。


                    IP属地:山东12楼2014-10-06 13:14
                    回复
                      自知不够努力,拖延症得治,不要搞累了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需要耐心。


                      IP属地:山东13楼2014-10-06 13:17
                      回复
                        最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IP属地:山东14楼2014-10-06 22:28
                        回复
                          为什麼这麼容易挫折?讨厌这样的自己。


                          IP属地:山东15楼2014-10-12 17:23
                          回复
                            爆肝


                            IP属地:山东16楼2014-10-15 04:12
                            回复
                              一种假日恐慌症。


                              IP属地:山东17楼2014-10-27 03: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