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吧 关注:2,148贴子:38,154
  • 15回复贴,共1

【扫盲】作诗的讲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1楼2014-09-17 21:55回复
    中国的诗,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其中新诗是白话文,语言自由散漫。尽失我中华千年之风。古体诗无格无律,非常的不规范。


    2楼2014-09-17 21:58
    收起回复
      最可以体现中华文明的诗词文化的,唯有近体诗一种了。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六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都是八句话。),六言律诗平仄不粘,朗读不顺。所以并不常见。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足可以覆盖整个律诗文坛了。(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这律绝在形式上相当于四句话的律诗。至于古绝吗,呵呵,格律不通,不必讲也。)


      3楼2014-09-17 22:06
      收起回复
        补充: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


        4楼2014-09-17 22:08
        回复
          所有的律诗,都必须讲究平仄。还要押韵。一般来说,按照定制来也律诗是最好的。可是大家想到某个好字眼,但是不符合格律怎么办呢?我们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平仄束缚》但是二四六是有原则的换到五言律诗,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那么五言绝句的第五个字,七言绝句的第七个字怎么办呢?这涉及到一个韵脚问题。山人自有妙计!


          5楼2014-09-17 22:14
          回复
            对于不懂平仄的孩子们,请看这里:
            平仄吗,就是平音和仄音,什么是平音呢?就是现代汉语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即阴阳平之说。)那么仄音呢?就是汉语里的第三声和第四声。其实还有个第五声的,只不过被减缓掉了。
            古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阴阳平对应现在的第一,二声。上,去对应现在的第三,四声。这个入吗,被删掉了。失传了。想知道入的声音吗?
            我特么也想知道。


            6楼2014-09-17 22:20
            回复
              讲完了平仄,那么就可以讲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定制了。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1]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示例: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示例:春望 (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示例:晚晴 (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示例:山居秋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楼2014-09-17 22:22
              收起回复
                还有七言律诗:(二)七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8楼2014-09-17 22:23
                回复
                  第一课:格律不分时代结束了。明天为大家带来第二课:平仄初成!


                  9楼2014-09-17 22:24
                  回复
                    科普帖,顶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9-19 09:50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4-04 14:03
                      回复
                        学习


                        IP属地:甘肃12楼2020-08-17 08: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