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吧 关注:10,785贴子:320,388
  • 2回复贴,共1

分析刘邦三次“军不利”是不是打了败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东阳甯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
2,【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
3,【南,战雒阳东,军不利,还至阳城,收军中马骑,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
刘邦有三次军不利,我们来分析这几次战役。
〈1〉“沛公怨雍齿与丰子弟叛之,闻东阳宁君、秦嘉立景驹为假王,在留,乃往从之,欲请兵以攻丰。是时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枿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东阳宁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高祖本纪》
“击秦司马枿军砀东,破之,取砀、狐父、祁善置,又攻下邑以西”———《曹相国世家》
“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萧。复攻砀,破之。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绛侯周勃世家》
“与司马枿战砀东,却敌,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樊郦滕灌列传》
根据刘邦、曹参、周勃、樊哙传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率军与秦将司马枿在萧西、砀东两次交战。第一次不利,第二次大破司马枿秦军。
为什么第一次不利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刘邦首次和秦国中央军交战,以前都是打的地方部队郡兵,所以能轻松取胜,但这次首次和中央军交战,而低估了秦军,所以导致损失太大,但刘邦同时也击退了秦军,使秦军退往砀东。
第二, 东阳宁君的乌合之众军队连累了刘邦,使刘邦险些大败。与东阳宁君的乌合之众相比刘邦军队虽然不敢称天下精兵但也不会弱多少,西汉开国功臣一百四十多列侯就有几十个出自丰沛,说明刘邦将领能征惯战很多,而且其中还有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等大将之才的人。所以没有东阳宁君拖累刘邦绝对能取胜,有了东阳宁君反而是个累赘。
秦二世元年三月,沛公怨恨雍齿和丰邑的子弟背叛他,又听说东阳县的宁君、秦嘉立景驹做了代理王,驻守在留县,于是前去投奔他,想向他借兵去攻打丰邑。这时候秦朝将领章邯正在追击陈胜的军队,章邯的别将司马带兵向北平定楚地,屠戮了相县,到了砀县。东阳宁君与沛公领兵向西,和章邯别将司马枿在萧县西交战,战势不利, 随后刘邦率军退回留县休整,而司马枿则退往砀县东边。不久修整完毕,刘邦又率曹参、周勃、樊哙等人出击在砀县东面再战司马枿大军大破司马枿。 然后带兵攻打砀县,攻了三天就攻下来了。于是收集砀县的兵卒,共得到五六千人。攻打下邑周勃率先登城,攻了下来。
总结:第一次刘邦、东阳宁君和司马枿交战不分胜负退回留县,随后刘邦单独行动击破司马枿取得胜利,刘邦并没有战败而是取得最后胜利。
〈2〉“【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高祖本纪》
“沛公之从砀北击昌邑,彭越助之。昌邑未下,沛公引兵西。”——《魏豹彭越列传》
可以明显清楚的看到刘邦两次攻打昌邑,第一次“战不利”是和彭越攻打昌邑,不是吃了败仗,而是没有攻下昌邑,没有攻下城池是不属于败仗,只是第一攻打昌邑损伤很大。攻不下城池只是很正常的事,如项羽、曹操也有很多城池没有打下来,没有攻下城池只能算平仗。
刘邦与彭越合攻昌邑不克后,返回栗县遇到刚武侯,兼并刚武侯四千军队。 刘邦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再次攻打昌邑还是没有打下来。
〈3〉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当是时,赵别将司马昂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南,战雒阳东,军不利】。还至阳城,收军中马骑,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高祖本纪》
(曹参)还击赵贲军尸北,破之。
(周勃)击赵贲军尸北。
(樊哙)东攻秦军於尸,南攻秦军於犨。
(郦商)从沛公攻缑氏,绝河津,【破秦军洛阳东】。
(夏侯婴)因复常奉车从击秦军【雒阳东】,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封转为滕公。
(灌婴)从攻阳武以西至雒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根据刘邦、曹参、周勃等人记载刘邦与救援洛阳的秦将赵贲交战,但是根据曹参、周勃、郦商等人记载刘邦军都在洛阳东大破赵贲。赵贲不可能对刘邦军队有威胁,此前开封之战赵贲就被刘邦野战率军打的大败损失惨重不可能到了洛阳野战刘邦“军不利”。
开封之战:
(曹参)追北,【西至开封,击赵贲军,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西击将杨熊军於曲遇,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迁为执珪。
(樊哙)【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却敌先登,斩候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七人,赐爵卿。
(夏侯婴)【复常奉车从击赵贲军开封】,杨熊军曲遇。
(灌婴)从攻秦军亳南、【开封】、曲遇,战疾力,赐爵执帛,号宣陵君。
(傅宽)从攻安阳、杠里,【击赵贲军於开封】,及击杨熊曲遇、阳武,斩首十二级,赐爵卿。
(靳歙)击秦军亳南、开封东北,斩骑千人将一人,首五十七级,捕虏七十三人,赐爵封号临平君。
开封之战连赵贲手下秦国侯爷都被斩杀了可以看出赵贲绝对损失。从刘邦起兵来看,刘邦野战还没有打过败仗,就一次与司马枿野战用两次才击败司马枿 其余都是一战击败对手,根据曹参周勃郦商等传真实反映了刘邦率诸将在洛阳东野战刘邦就击溃赵贲秦军了。
刘邦攻入洛阳盆地是准备从函谷关进兵关中,但是必须首要拿下洛阳才行,但从高祖本纪和功臣列传都没有记载攻打洛阳的事,但刘邦必定率军攻打洛阳了,而“军不利”就是攻洛阳不克的意思,根据前面刘邦和彭越攻昌邑也是“战不利”,所以这个意思是攻洛阳不下而且损失比较大。
刘邦率军在拿下轘辕关后,从轘辕险道攻进了洛阳盆地。这时候,赵国的别将司马昂正想渡过黄河,进入函谷关。沛公就向北进攻平阴,截断黄河渡口。又向南进军,与秦军在洛阳东面大破赵贲大军,然后攻打洛阳没有打下,刘邦出轘辕关,退回到阳城,聚集军中的骑兵,在南阳县东面和南阳太守吕齮交战,打败了秦军,攻取了南阳郡,南阳郡守吕齮逃跑了。
刘邦不可能在没有打下洛阳的情况下,攻打函谷关进关中,如果那样刘邦有可能被洛阳秦军从背后堵死在肴函险道之中而完蛋。
注:尸北,尸乡北面。(尸乡,在今河南偃师西。尸乡位于洛阳东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9-21 16:48回复
    我不认为“军不利”就是打了败仗。“军不利”是指这丈暂时不能打,暂避锋芒,还得寻找一个有利的时机进行出击。


    IP属地:重庆2楼2016-10-31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