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布袋戏吧 关注:196,092贴子:3,575,551

[科普]霹雳某些人物情节的联想·第66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10-12 20:13回复
    2楼2014-10-12 20:14
    回复
      我来啦我来啦!激动不激动不?


      IP属地:江苏3楼2014-10-12 20:21
      收起回复

        上图是会刊230里的图,猎颅荧惑的兵器在会刊中介绍是“类似血滴子”。
        之前也有道友回复说他的兵器像“血滴子”。
        于是,就来八一八血滴子吧。


        4楼2014-10-12 20:23
        收起回复
          清末民国初,中国民众好谈宫闱秘闻,即便识字不多的市民也能读懂的通俗小说自然成了“讲新话”的最佳载体。
          在清代十三朝中,雍正是一位施行恐怖、苛严政治的强权统治者,关于他的流言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世人眼里,这位皇帝夺位前老谋深算,即位后冷酷无情。他屡行大狱文网森严,广布耳目,令人谈虎色变……凡此种种都为他的统治蒙上了一层诡秘的色彩。

          (上图是雍正帝画像)
          “血滴子”在民间通俗小说中,与雍正帝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血滴子”最早究竟出自何处已不可确考。


          5楼2014-10-12 20:25
          收起回复
            这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还是“血滴子”是一种暗器。


            根据清末话本等书籍的描述为基础,假设“血滴子”是投掷型兵器,外型是一条长铁链连着的一个圆帽型的金属自动器械,在投掷飞行中呈压缩状,颇像个上下双层合在一起的小“飞碟”,待套住敌人的脑袋后,飞碟底层下垂成帽子状,帽子下端的沿上有很多刀齿,会马上像照相机镜头片似地绞合,正好把敌人的脖子切断。然后绳子往回一挥,就把敌人的脑袋提回来了。
            ********
            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血滴子”?
            从技术上讲,就清朝的科技水平,造出“血滴子”这样的暗器完全没有问题。且从武术角度上讲,学会有效的使用它也不是极难。尽管如此,“血滴子”这种暗器十有八九是不存在的。
            美国国家地理就已经在《国家地理——十大顶尖兵器(中国)》(Top Ten Kungfu Weapons )[PDTVRip]http://www.verycd.com/topics/2743542/有所研究。还有美国的《谣言终结者》中也有展示http://www.acfun.tv/v/ac277529

            说它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实用性不强。如果远距离刺杀,血滴子相对飞刀弓箭体积庞大,在室内使用更容易受到其他摆设物的干扰;血滴子的攻击路径是抛物线,且只能攻击受害者头颅所在的一点,受害者前后左右随便一动攻击皆告失败。
            而且,当时已经有很多其它暗器比它更先进。比如袖箭,十米内杀人毫无问题,既比“血滴子”难以防备,又方便隐藏,而且箭镞还可以穿过很小的缝隙击中目标,“血滴子”则不能。还有飞镖也很便捷,若保证一击致命的话,还可涂上毒药,擦破点儿皮就死了。
            “血滴子”唯一优势是能把人头拿回来。但比较而言,这唯一的优势实在不能抵偿重量大,隐蔽性小,练好了较难,受空间限制,使用麻烦等很多劣势。
            如果“血滴子”是一种刑具,也许有存在的价值;但是作为一种暗器,“血滴子”十有八九不存在。


            7楼2014-10-12 20:36
            收起回复


              这是《开天记之创神篇》第11、12章的截图,这是新出的红冕边城之王——鬼方赤命。
              鬼方赤命的造型很有意思,头上长长的两根让我想到了京剧的翎子。


              8楼2014-10-12 20:51
              收起回复
                京剧舞台上,有些角色的盔头(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总称)上插着两根长长的羽毛,那就是“翎子”。

                翎子,也叫雉尾,俗话就是野鸡尾巴,尺寸很长很长,最长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样子。两根大野鸡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
                ********
                为何要插“翎子”,据说这是战国中后期赵武灵王(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的发明。
                有一种鸟,古人叫做“鹖[he]”,现在叫做“褐马鸡”,好斗且不畏死。赵武灵王取此特点,让武士们在头冠上插戴鹖羽,以示骁勇。

                (上图就是褐马鸡)
                京剧便沿袭了这一做法。可是鹖鸟的尾羽不长,在舞台上并不好看,所以就用与鹖形似的雉(野鸡)的尾羽代替,用于加强表演的舞蹈性,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并增加装饰的美观。
                使用翎子的舞蹈身段称“翎子功”或“耍翎子”。


                9楼2014-10-12 20:53
                收起回复
                  佩戴翎子的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而庄重沉稳的将帅、文职官员以及被认为是属于正统王朝的人物,基本上都不插戴翎子。
                  头戴翎子的一般都是英武而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大致归纳有这么几种人物:
                  (1)英俊、雄武的青年将帅。如吕布、周瑜、杨宗保、杨再兴等。

                  (2)一些刚健婀娜、武艺高强的女将。例如穆桂英、樊梨花、刘金定、扈三娘一类的角色。

                  (3)汉族以外的所谓番王番将。例如《七擒孟获》里的孟获,《挑华车》里的金兀术等。
                  (4)古代的起义首领或草莽英雄,俗称山寨大王的。例如《瓦岗寨》里的程咬金,《战太平》里的陈友谅,水浒戏里的宋江、卢俊义以及《连环套》里的窦尔敦(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下的将领)等。
                  (5)神仙、妖魔鬼怪。比如《金钱豹》里的豹子精,《三打白骨精里》的白骨精,《泗州城》里的水母以及《闹天宫》里的巨灵神等,这可以显示出他们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6)属于非正统王朝的一些武将。比如曹操、孙权,不被民间看作正统,他们手下的将官比如《定军山》里夏侯渊,《走麦城》里的吕蒙都戴翎子。
                  (7)很特别的——戏里的刽子手。如《六月雪》里法场的刽子手。还有草鸡大王(不是真正起义的领袖,而是站山为王祸害百姓)只插一根翎子,这是一种含有贬义的处理。


                  10楼2014-10-12 20:57
                  收起回复
                    小君君,打断你一下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4-10-12 20:59
                    收起回复
                      似乎有张图打不开,补一个图


                      12楼2014-10-12 21:03
                      收起回复
                        好大一个铜锅


                        IP属地:上海13楼2014-10-12 21:12
                        收起回复




                          这是《开天记之创神篇》第11、12章的截图。
                          被压在泰山石下的少年向秦假仙讲述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目前的剧情还没有详细介绍,似乎与一个风情万种的神女有关。
                          由于信息不足,实在是不知道这个“少年与神女”的故事是怎样的,不过这个情景模式,让我想到了一个类似的“美少年与女神”的故事。


                          14楼2014-10-12 21:13
                          收起回复
                            来啦来啦前排好激动


                            15楼2014-10-12 21:21
                            收起回复
                              下面要说的是“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奥维德的《变形记》记载了这个故事,很多绘画、雕塑也以这个故事为主题:

                              阿芙洛狄忒(Aphrodite),罗马人称她为维纳斯(Venus),爱与美的女神。
                              阿多尼斯(Adonis),希腊美女密拉(Myrrha,亦作Zmyrna)与父亲乱伦所生的美男。阿多尼斯也是西方国家“花样美男”最早的出处。
                              【为了传图折腾了半天,也是醉了……】


                              16楼2014-10-12 21: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