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普及吧 关注:7,022贴子:40,173
  • 0回复贴,共1

华夏十大名医轶事——钱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 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 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 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 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 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 圣”,“幼科之鼻祖”。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 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 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 ,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 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 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 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 郓城县)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 一O三二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一 一一三年)。
钱乙的一生,在治学上最突出的 地方,就是“专一为业,垂四十年”。
业医者知道,古代医家称小儿科 做哑科,认为治小儿病最难。因为小 儿脉微难见,诊察时又多惊啼,靠脉 诊难以辨证,这是一;小儿骨气未成 ,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无常, 靠望诊了解病情也有困难,这是二; 小儿不能言语,言语亦未足取信,凭 问诊了解病情更难这是三;小儿脏腑 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用药稍 有不当,就足使病情复杂化,这是四 。因此,钱乙在行医过程中,也深感 到小儿病难治。他说:“脉难以消息 求,证不可言语取者,襁褓之婴,孩 提之童,尤甚焉。”为了攻克这道难 关,他花了将近四十年时间。欲话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果然功成业 就,为我国小儿科医学专业发展奠定 了坚定的基础。”
钱乙自幼就“从吕君问医”,精勤 好学,认真钻研《内经》、《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等。特别是《神 农本草经》,他“辨正阙误”,所下功 夫很深。有人拿了不同的药请教他, 他总是从“出生本末”到“物色名貌”的 差别,详详细细地解答。事后一查本 草书,果然“皆合”。此外,他把古今 有关儿科资料一一采辑,加以研究。 在钱乙之前,有关治小儿病的资料不 多。据《史记》所载,扁鹊曾为小儿 医,东汉卫汛著有《颅囟经》,惜已 失传。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 思邈的《千金方》,也有关于儿科病 的记载。到宋初,有人托名古代师巫 撰《颅囟经》二卷,谈到了小儿脉法 ,病证诊断和惊痫、疳痢、火丹(即 丹毒)、杂证等的治疗方法。钱乙对 这部书反复研究,深有启发,并用于 临床,收到疗效。钱乙还借助于《颅 囟经》的“小儿纯阳”之说的启示,结 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在张仲景总结的辨 证施治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适应小 儿用的“五脏辨证”法。因此,阎季忠 对他“治小儿该括古今,又多自得”。
钱乙学习时,“不名一师”,善于 化裁古方,创制新方。如他的六味地 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 苓、泽泻、丹皮组成,原是张仲景《 金匮要略》所载的崔氏八味丸,即八 味肾气丸(干地黄、山茱萸、薯蓣、 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 加减化裁,作六味地黄丸,用来当作 幼科补剂。这对后世倡导养阴者起了 一定的启发作用。如金元四大家之一 李东垣的益阴肾气丸,朱丹溪的大补 阴丸(《丹溪心法》方。由黄柏、知 母、熟地黄、龟板、独脊髓组成,都 是由此方脱化而来。因此,有人认为 钱乙是开辟滋阴派的先驱。此外,钱 乙还创制了许多有效的方剂,如痘疹 初起的升麻葛根汤,治小儿心热的导 赤散,由生地黄、甘草、木通组成, 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的泻白散,即泻 肺散,由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组 成,治肝肾阴虚、目鸣、囟门不合的 地黄丸,治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异 功散,治肺寒咳嗽的百部丸,直到治 疗寄生虫病的安虫散,使君子丸等等 ,迄今还是临床常用的名方。
钱乙在实践中认识到,小儿的生 理特点:“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 而未全,全而未壮”。其病理特征:“ 易虚易产,易寒易热”。所以,要攻 克小儿病这道难关,必须对小儿的生 理、病理有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他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逐步摸索一整 套诊治方法。在诊断上,他主张从面 部和眼部诊察小儿的五脏疾病,如左 腮赤者为肝热,右腮为肺,目内无光 者为肾虚,等等。在处方用药方面, 力戒妄攻、误下与峻补,主张“柔润” 的原则。
一个姓朱的人,有个儿子五岁, 夜里发热,白天无事,有的医生作伤 寒治,有的医生作热病治,用凉药解 表,始终治不好。病儿的症状是:多 涎而喜睡。别的医生用铁粉丸下涎, 病情反而更重,至第五天,出现大渴 引饮。钱乙说:不能用下法治。他于 是拿白术散末一两煎水三升,使病儿 昼饮服。姓朱的问道:“饮多了不会 泻吗?”钱乙答道:“不渗进生水在里 面,是不会泻的。纵使泻也不足怪, 只是不能用下法治”。姓朱的人又问 :“先治什么病?”钱乙说:“止渴治痰 、退热清里,都靠这味药。”到晚上 ,药估计服完,钱乙看看病儿,说: “可再服三升。”又煎白术散水三升, 病儿服完,稍觉好些。第三日,又服 白术散水三升,那个病儿再不作渴, 也没有流涎了。接着钱乙给其服两剂 阿胶散(又名补肺散、补肺阿胶汤), 由阿胶、牛蒡子、甘草、马兜铃、杏 仁、糯米组成,病就完全好了。
钱乙由于对小儿科作了四十年的 深入钻研,终于摸清了小儿病诊治的 规律,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著有 《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 篇等书,但皆散失不传。现存《小儿 药证直诀》,或叫《小儿药证真诀》 是钱乙逝世后六年,由他的学生阎季 忠(一作考忠)将他的医学理论,医案 和经验方,加以搜集,整理,于公元 一一一九年编成的。此书共三卷,上 卷言证,中卷为所治病例,下卷为方 剂。该书最早记载辨认麻疹法和记百 日咳的证治;也是最早从皮疹的特征 来鉴别天花、麻疹和水痘;记述多种 初生疾病和小儿发育营养障碍疾患, 以及多种著名有效的方剂;还创立了 我国最早的儿科病历。此书一为历代 中医所重视,列为研究儿科必读之书 。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系 统完整的儿科专著,而且也是世界上 最早的儿科专著。《四库全书目录提 要》称钱乙的书为“幼科之鼻祖,后 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
总之,他的成就是肯定的,他为 儿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所以说他是一位杰出的儿科大 家。
来源:新华网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18 11: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