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微笑吧 关注:1,552贴子:150,525

音色与辨识度(二):从山水之情纵贯到民族大义的复合声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14-11-14 15:49回复
    二楼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11-14 15:52
    回复
      之前曾经开贴,从听感和唱法上对声音辨识度做出了还算是比较全面的一个分析。大体上得出的结论是姚贝娜声音的辨识度综合来看属于入耳记忆度二流、耐听循环度一流的声音。其实我只是以她为例,一个唱功强大、本钱雄厚的歌手用在分析论证中作典型是非常方便理解的,但实际上可以推导出很多相关结果,比如说王菲的声音特质、邓紫棋在录音棚和舞台的辨识度差异以及为什么大家喜欢陈奕迅。
      那么本帖,是我心血来潮,从物理学的角度,以姚贝娜一直以来驾驭力度最强的大气平稳歌曲为例,分析下“没辨识度”背后的东西。


      IP属地:山东3楼2014-11-14 15:54
      回复
        顺手点开,站个前排


        4楼2014-11-14 15:57
        回复
          说起姚贝娜知名度最高的一首歌曲,相信大家一定脱口而出的是《也许明天》,优势平台的重要性在此刻显露无疑,但《也许明天》只不过是让大众认识她的敲门砖,真正决定了受众方向和音乐形态的其实并非这样的歌曲。
          人活一世,堪称重大转折的意外性事件或许也就寥寥一两种,类似乳腺癌的变故出现在她身上的概率是很低的,因此类似她潜藏已久、改头换面的心声怕也不会有第二首,不具有说服力。况且毕竟是翻唱自阿妹的歌,并非为她量身打造,因此用《也许明天》来堵住悠悠之口,多少差那么点意思。
          姚贝娜的本钱和心性以及音乐世家背景带来的官方独特体验才是一连串的深远影响:几百首或是整曲或是Demo或是哼唱的潜移默化才是她歌唱之路的集中体现,这种影响远比在国音董华那学习民族抑或是在马老师那里进行通俗的转换来的多,歌手的路,实质上是唱出来的,唱一千首歌,差不多你也就定型了。
          这也是为何她在好声音后意图变换唱腔却屡遭不顺的原因:那么久的长期体验形成的身体记忆、甚至渗透到了潜意识中的大脑皮层记忆,岂是那么好变的。更何况从外在上来看,改变唱腔的同时还要和旋律气场完美契合,难度实在是有点大啊。


          IP属地:山东5楼2014-11-14 16:05
          回复
            那么当姚贝娜屡屡碰壁之后,我们再次听到《彩云之恋》和《鱼》的时候,心底仿佛就会盛开一朵远古之花,似乎她一直在原地打转,似乎最开始的路才是正确的,只是她中间耍了下小性子,去玩了下自己想玩的东西。
            《生命的河》《阆中之恋》《天耀中华》《相见欢》
            姚贝娜迄今为止,演绎最成功的曲目居然都是这样的歌曲。抛开流行歌曲和广义通俗歌曲之争,抛开个人情感注入的主观羁绊,单纯考虑艺术美感,这些歌的演绎都要超过《也许明天》。
            似乎心理不成熟、在某些时刻缺乏安全感像个孩子一样的姚贝娜,居然在个体性演绎没玩转的时候,就能够直接跳到整体性去了。当然整体性在微观角度上来说是不如个体性难的,只是微观上的细节演绎可以学可以进步,但是宏观上的整体性意境把握,或许好多人一辈子连边都摸不着。
            但是拥有了这种天赋的姚贝娜,自然而然也要为没辨识度背书。
            只能说上帝是公平的。


            IP属地:山东6楼2014-11-14 16:12
            回复
              这里的没辨识度,是真的没辨识度吗?
              不尽然。
              比如说我听姚贝娜的歌到现在,仍旧有好多以前的歌曲一遍都没有听过,但是路边小商铺偶然间会放这样的歌曲让我听到,我一瞬间就能识别出是她。
              但这是有差异的。
              如果我听张韶涵、听林俊杰、听王菲甚至周杰伦,或许我在听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就能够轻易地识别出他们的声音,但如果目标对象换成姚贝娜,这个次数或许需要达到第20次甚至更多(无意积累)。


              IP属地:山东7楼2014-11-14 16:16
              回复
                那么在20次或者更多次之后,我们对姚贝娜这个声音的记忆度便不会输给林俊杰张韶涵等人,只是对于大众来说,这样的频数已经远远高于心理承受底线了。
                如果一个声音让你不经意间听到三遍还无法唤醒你内心的记忆点时,基本就会被妥妥地扣上没辨识度的帽子。


                因此辨识度之说可以是个伪命题,但是音乐和市场并不像哲学那样严谨。
                So,还是有点用的。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4-11-14 16:19
                收起回复
                  @一声叹息之人


                  9楼2014-11-14 16:32
                  收起回复
                    那么姚贝娜的声音为何会被批没辨识度?
                    我想,和她的本嗓虽然不无关系,但是和唱法的关系更大。
                    她说话的时候辨识度虽然不甚强烈,但也是清晰可闻,饱满略带一丝沙哑感,比唱歌的时候记忆点更高。但是一到唱歌,尤其是唱起XX之恋、生命的河这样歌曲的时候,立刻你就找不到人了。
                    那么问题来了。
                    音色是靠泛音比例的组合来调节的。


                    一般来说,低频泛音的幅度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混厚;中频泛音的幅度比较强,音色就表现得圆润、自然、和谐;高频泛音的幅度比较强,音色就表现得明亮、清透、解析力强。
                    你们常看的频谱曲线,就是将声音的各泛音幅度顶点的坐标连接起来的包络线。
                    一个音色的频谱曲线各不相同,这和发声体的物质结构、状态和发声的力度以及共振体的不同而各不相同,表现在人声上,就是腔体构造、气息强度以及共鸣水准决定。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11-14 16:33
                    回复
                      因此现代缩混技术在修音的时候,考虑到呈现美感,在对人声的美化、修饰上,可以通过调音台上面的输入通道中的四段均衡器,对音色进行频率处理,来提高音色的艺术表现力。
                      好了,说回影响音色的因素。
                      首先,任何人说话唱歌都会产生泛音,不存在只有基音没有泛音的情况(除非用电子谐振),因此说”XXX唱歌没有共鸣“这话是站不住脚的,只有共鸣大小的区别,不可能没有共鸣。
                      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基音只是单一的正弦波,是没有音色只有音高的存在。而根据傅里叶级数,一个方波,总可以用奇次正弦波无穷迭代逼近出来,哪怕是波形比较复杂的,用三角函数依然可以迭代出来,只不过会非常复杂,但至少我们可以明白,一个周期波(声音),影响音色的因素只有一个泛音。
                      频谱你们看的都够多了,应该清楚姚贝娜唱歌的特质。
                      ————全频段均衡。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4-11-14 16:43
                      收起回复
                        @文依风


                        12楼2014-11-14 16:46
                        回复
                          三频无缝衔接,绵绵密密,各频段泛音都很丰富,中频表现力略微突出(高音歌曲除外)。
                          因此能量很少在某一个特定频段集中爆发出来,反映到人耳中就是清晰饱满,却没有能够留下的特质。
                          因为泛音丰富得很同步,振幅也是一个步调,响度要么一起大要么一起小,就好比退潮的海水整齐划一,什么也不会在沙滩上留下。
                          比如说张雨生,声音集中反映在高频,蔡琴、韩磊集中反映在中低频,等等等等。全频段最均衡的一般都是美声,所以美声在我们眼里是最没辨识度的。


                          IP属地:山东13楼2014-11-14 16:48
                          回复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为什么姚贝娜要这样唱歌?
                            首先一点,她接受的音乐教育是大陆正统,在惊人的天赋下同时也打下了罕见的基本功,或许在美声界来说这些功底还差火候,但是在通俗界已经溢出同行水平几个大级别了。
                            其次,以《生命的河》举例,这样子的歌曲要的是悲悯的济世感,是要求用上帝视角来唱的,歌者本身不应该以参与者的立场去演绎,应该以一个局外人、旁白者的角度去进行诠释,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境地和气场。因此三频均衡的”白开水“式唱法,反而是最适合的举措,至于稍稍凸显出的中频,则作了温暖的声场润色,所以姚贝娜的声音大多是暖色调的。


                            IP属地:山东14楼2014-11-14 16:53
                            收起回复
                              那么如果用《爱无反顾》来举例,主歌部分中低频明显增强,三频均衡被打破,也就有了辨识度。
                              只是这样的辨识度貌似你们很多人都不喜欢。
                              我倒是挺喜欢的,别滥用即可。
                              因此像《菩萨蛮》《鱼》这类的演绎模式,可能能够体会到深情感,但是辨识度相应地弱化,是免不了的。
                              有人或许会用气声反驳,但这玩意会的人太多,和唱法、本钱无关。
                              其实说的简单,对姚贝娜来说均衡状态的唱法的确是最省事的办法,因为基本功扎实,后颈肌随时随刻都在发力,也就是院长常常解释不明白的那句”带高位置“,所以三频可以紧密衔接,尤其中低频的密度很大。
                              但是对大多数歌手来说,根本轮不到”没辨识度“的机会,因为太强调基本功了。
                              其实我第一次听到《生命的河》这首歌的时候还不熟悉姚贝娜,不过这样的声音明显不像是一个28岁的女人唱出来的,声音均衡后,那种上帝视角会让人对这样的声音有仰望感,总会觉得是体制内某个文工团的太上长老发出的。
                              后来听多了发觉,这样唱歌的好像也就她一人,别的文工团高手总是在高频相应的过于强烈导致全局失衡,少了点柔和自然的味道。那个王什么唱的《又忆江南》和姚的对比下,差不多可以论证这条结论。
                              因此广义角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辨识度,毕竟这样的人,只有她一个,即使白开水,也成了那个唯一。
                              当然能领会到这个境界的人比较少,所以你们能看懂即可。


                              IP属地:山东15楼2014-11-14 17: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