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宗室吧 关注:124贴子:1,556
  • 2回复贴,共1

隋文帝之死考释--张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隋文帝之死考释
张熊
隋炀帝作为隋唐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对其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1〕。关于他是否弑父夺位之事历来争论不休,许多学者写了相关论着,并形成各种不同观点〔2〕。但由于各人立论及写作侧重点不同,诸说亦有可商榷之处。因此该问题仍有探讨之必要。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1、 从隋代关陇集团内部各派势力之升降及中央、地方之对立角度对仁寿宫变前后史实加以考释。
2、 对相关人物之死因的解释。
3、 关于隋唐之世对隋文帝被弑问题的反应。
4、 隋文帝之死真相被掩盖的原因。


IP属地:陕西1楼2014-11-16 20:40回复
    开皇九年至开皇二十年为另一阶段,太子勇地位开始受冲击,直至被废告终。开皇九年前杨勇虽由于文帝及关陇集团之核心人物支持,并与独孤后相安无事,而储位暂得巩固。但随着日久,由于杨勇行事上的随意性,在德行上开始表现出失误,如其“文饰蜀铠”,而为文帝所不快。以后,由于冬至百官朝东宫事件及选侍卫问题,使文帝对太子勇“渐生疑阻”〔10〕。此外,杨勇在处理婚姻问题上“率意任情”,专宠小妾,未谙关陇集团中婚姻之要义,引起文帝及独孤后不满。特别是独孤后,更是“遣人伺察,求勇罪过”〔11〕。由此母子间矛盾产生,昔日两人间相安无事局面已荡然无存。同时,太子勇在关陇集团中之支持者,如贺若弼等,或黜或逝,已渐稀少,而作为最有力支持者的高颎也因与独孤后有矛盾,而始被隋文帝夫妇所防范。在这段时期内,作为新的集团——杨广集团逐渐兴起。杨广在开皇九年统大军灭陈,接着又被拜为太尉,镇守扬州。凭借军功,已取得夺嫡之重要资本。同时,杨广还广泛笼络关陇集团人物,如宇文述、郭衍、张衡等〔12〕。并通过宇文述交游杨约,并得以交接杨素,晓之以利害,进而取得杨素之支持〔13〕。杨广更以其矫饰,取得独孤后欢心,在夺嫡斗争中取得重要砝码。在独孤后运作下,文帝已潜生易储之意。但这一动向遭到高颎强烈反对,史载文帝就易储问题咨于高颎,“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上默然而止”〔14〕。高颎以宗法伦理为由,暂时得以阻止文帝的易储计划。却引起独孤后不满,在其扇构下,最终文帝于开皇十九年,终将高颎罢黜。
    在高颎被废,尚书左仆射空缺情况下,杨素于开皇二十年为尚书右仆射,成为政治中枢之核心。同时考察此间作为政治决策中枢的三省长官:尚书省右仆射为杨素(任职于开皇十二年——仁寿元年)、门下省纳言为苏威(任职于开皇十四年——仁寿元年)、内史令为齐王暕(任职于开皇十九年——仁寿元年)〔15〕。三人中,苏威无明显政治倾向,可不论。齐王暕(杨广子)、杨素之政治倾向明显在杨广一边。可见整个政治中枢为杨广集团所控制,标志着关陇集团高层已完成其新的人事更替。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的一次宫廷宴会在杨广夺嫡过程中具重要意义。在宴会上,杨素于独孤后面前盛赞晋王广之德,“以揣后意”。“后泣曰:‘公言是也!吾儿大孝爱,每闻至尊及我遣内使到,必迎于境首。……岂若睍地伐(杨勇)与阿云对坐,终日酣宴,昵近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怜阿(杨广小字)者,常恐其潜杀之。’”〔16〕独孤后通过对二子德行的对比倡明废立之意,“素既知后意,因盛言太子不才”〔17〕。在了解到朝中重臣杨素意见后,后“遂遗素金,使赞上废立”〔18〕。通过这次沟通,使得宫中、府中在易储问题上已俱为一体。杨勇被废已成定局。之后,杨素等人通过各种手段构成杨勇之罪,最终在开皇二十年十月废太子勇为庶人,十一月,立杨广为皇太子。结合《隋书》各传可以看到,开皇二十年废杨勇过程中,只有左卫大将军元旻、太子冼马李纲对废太子事提出过反对意见,其它王公大臣竟无一人持异议。由此可见,太子勇已彻失关陇集团支持,焉有不败之理。


    IP属地:陕西3楼2014-11-16 20:41
    回复
      杨广集团虽在开皇年间夺嫡斗争中取得胜利。但在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作为在朝政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独孤后死去。使得杨广集团失去宫中有力支持者,并已无法遏制各反对力量的兴起。对此,杨广深有忧虑。史载,文献后死后,“上令上仪同三司萧吉为皇后(文献后)择葬地,……(萧吉)退而告族人萧平仲曰:‘皇太子遣宇文左率(宇文述)深谢余云:‘公前称我当为太子,竟有其验,终不忘也。今卜山陵,务令我早立。我立之后,当以富贵相报。’”〔19〕由这段材料可窥见其真实目的:盼其父早死,好早日即位。由是可看出杨广希冀早日完成权力转移的急迫心情。
      杨广集团首先遭受来自朝中及地方官员的舆论压力。就在文献后死去当年,朝中和地方官员纷纷上书,为太子勇被废叫屈。特别是贝州长史裴肃上表请照东汉东海王之故事,封废太子勇为王,对文帝触动极大。由此文帝也心知杨勇被废,“不允天下之情”,于是征肃入朝,“具陈废立之意”〔20〕,可见文帝对废太子勇一事仍心存犹豫。紧随其后,朝中一些官员也相继发难,这些人物以梁毗、柳彧、李纲等人为代表。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反对杨素。杨素自仁寿元年拜为尚书左仆射后,权势急剧膨胀,宗族子弟并为列卿,朝内外无人可比,又打击异己,权倾一时。由此招致朝臣不满。首先起来揭发杨氏的是梁毗,他在所上封事中对杨素之擅权有深刻揭露:“忤意者严霜夏零,阿旨者甘雨冬澍,荣枯由其唇吻,废兴候其指麾。所私皆非忠党,所进咸是亲戚。子弟布列,兼州连县。天下无事,容息异图;四海稍虞,必为祸始。……陛下若以素为阿衡,臣恐其心未必伊尹也。”〔21〕对此揭露杨素专权的上奏,文帝初还不信,将梁毗下狱,并亲加审问,梁毗因奏言杨素在太子、蜀王被废时,唯其“扬眉奋肘,喜见容色”〔22〕。梁毗言辞謇謇,不由文帝不信。使其始对杨素之专擅也有所觉察。从而以“外示优崇,实夺之权〔23〕”之策,架空杨素。由是,“杨素终仁寿之未,不复通判省事”
      〔24〕。同时又对杨素关系亲密者,如薛道衡、杨约外放,从而剪除其党羽,暂时抑制住其膨胀的势力。针对作为杨广集团头号人物的杨素的一系列行动,足以削弱杨广集团。
      在文帝支持下,以柳述、元岩为代表的新势力也在兴起。柳、元二人并属关陇集团中之汉族大族,他们通过与皇室联姻,在文帝扶植下,得以参预政权。随着杨素被疏远,文帝将二人推上参掌机要的地位,成为文帝晚年实际的执政。因此有必要考察其与杨广集团之关系。两人中,柳述尤应注意,《隋书》载柳述在娶高祖女兰陵公主前,“晋王广欲以主配其妃弟萧玚,高祖初许之,后遂适述,晋王因不悦。及述用事,弥恶之”〔25〕。又柳述为吏部尚书时,“怙宠骄豪,无所降屈”,“杨素时称贵幸,朝臣莫不詟惮,述每陵侮之,数于上前面折素短。判事有不合素意,素或令述改之,辄谓将命者曰:‘语仆射,道尚书不肯。’素由是衔之”〔26〕。由上可看出,因为柳氏与杨素交恶,在政治上决不会持支持杨广集团之态度。因此,对杨广集团来说,存在一个与之相左的执政势力,则成为其上台的一大障碍。


      IP属地:陕西4楼2014-11-16 2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