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义工吧 关注:32贴子:595
  • 0回复贴,共1
文/雨枫笑寒
可以写友情的珍贵,爱情的唯美,但很少写亲情类的文字,那种沉甸甸的爱是我写不出来的。
《论语·里仁第四》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因时间的流逝,父母已不再年轻,生活的千斤重担,有时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的压力是我们不能够体会的。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却从无怨言,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高兴。世间最无私的爱莫过于此。“百善孝为先”,不知在何时,这个蕴含亲情的传统美德在悄悄溜出许多人的思想,离开原本“人之初,性本善”的单纯的脑海中,取而代之的是将父母赶出家门,或者不赡养老人。鸦尚能反哺,羊也知跪乳,何况是我们人类呢,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人就是父母,孝敬父母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不管你是否聪明,父母都会一如既往的关心你,呵护你,不管你是否丑与俊,父母还是会全心全意的照顾你,抚养你。他们用心血爱了子女一辈子,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最后收获的就是衰老,但是他们毫无怨言,最大的心愿是子女平平安安。为了生活,我们四处奔波,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爱我们的父母。也因为生活的种种压力而忽视了他们。而他们对我们的牵挂与关怀却从没丝毫减少。他们不指望什么,只图有多一些与我们团圆的时间。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其精髓用八个字就可概括: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其中,“孝”就是这八大传统美德之一中代表生生不息的爱。 社会在进步, 物质生活逐渐在提高,而精神文明却没有紧跟物质文明的步伐。对于陌生人的帮助我们都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么对养育我们的父母呢?大家扪心自问:是否真正的做到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以及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当翅膀还未硬的我们,却总想摆脱父母,展翅飞翔。可是总要等到自己受伤后,才知道父母的怀抱是最温暖的避风港。父母总是将最好、最宝贵的留给我们,像蜡烛不停的燃烧自己,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做为而立之年的我们呢?是否因为父母的唠叨或者跟不上现代社会的步伐而不耐烦?想想曾经孩童时代的我们,总是羡慕父母的博识,无论什么问题,父母总是会耐心的给与解答,现在父母的年龄逐渐大了,解答的角色互换了,我们的耐心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友人曾感慨:多年后,依然记得童年的那个清晨,那个目送爸爸上了班车开走的场景,她满含的泪水……大人怎知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怎样的感受……的确是这样,孩童的我们对父母的依恋是那样的纯粹,因为父母就是自己头顶的一片天地!回想起曾经父母对于我们的那份爱,总会有很多的情景让我们潸然泪下。而我们现在已经能够承担起一份孝顺父母的责任,父母对我们的要求真的不多,只是一个关心的电话或者多一些团圆的时间足矣。当我们成为雄鹰飞往远处时,应想到孩童我们对父母的那份依恋远远不如此时父母对我们的思念……
亲情永远浓于水,趁父母健在,趁我们还年轻,把对父母的感恩多付之于行动,让父母不在孤单,让亲情温暖每一个幸福时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30 17: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