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39,527贴子:14,619,872
  • 12回复贴,共1

【新闻】文化人——齐鲁晚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南1楼2014-11-30 20:11回复






    IP属地:湖南3楼2014-11-30 20:12
    回复
      所有汉服都是当代的
        在百度汉服吧的一个帖子里,有网友贴出一张汉服图片,问:“这个汉服是什么时期的?”吧主回道:“所有汉服都是当代的。”
        对于不了解汉服的人来说,汉服大约等于古代的衣服。济南汉服群的管理员花落说,很多人对汉服感兴趣,是觉得能正大光明地穿“古装”。“所以一部人进群一段时间发现我们穿的不是古装,没古装飘逸,没古装仙儿,就会退群。”
        事实上,在汉服运动者的定义里,汉服与古装相距甚远。汉服是复兴而不是复古,几乎每个被采访者,都会特别强调这一点。汉服的形制遵循古代,但是你并不能从古代找到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来自广州的汉服网友乌鸦说,汉服当初的定义是汉人自愿穿着的情况下,持续了两朝或以上的、并且衣服上不存在让人对汉服认知有混淆的款式。“我们所说的汉服并不是把古代衣服穿上身,而是需要精简、提炼出什么叫做‘汉’,建立起承接过去又属于现代的汉服体系。”乌鸦说。
        所以,汉服并不是针对某一朝的复古运动,这与学界的观点也是相符合的。“我们要避免把某一种形制,一对一机械地当做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很宽泛,是动态的,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对服饰文化颇有研究的山东大学学报退休编辑苑涛说。
        但是如此宽泛的朝代限定,使汉服的形制产生了很多争议。乌鸦说,汉服内部最大的争论是在汉服的表现,即复兴的度的问题上。“有些人认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所以复兴汉服就是穿上明朝的衣服,有些人认为每个朝代各有特色,不应该往某个朝代偏移,有些认为应该从最根本开始提炼,发扬汉人的元素,某些款式哪怕古代汉人穿过的,都不叫汉服。”
        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眼中,汉服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它的范围更广。“从服饰的角度来讲,有几个元素不能变。一个是中国人崇尚自然,所以从来不垫肩,都是溜肩的;第二个,我们不会在服装上开个窟窿眼系扣,这就漏气了,我们总是钉扣;第三个,我们背后的裁剪,是拼的,不是整片的,前后相对应,体现阴阳相合的理念。这几个元素,不管是汉代的形式,还是唐代的形式,还是明清的形式,都保留着。汉服只要保持住,就是传统。”
        虽然楼宇烈教授并未参与汉服运动,但是这反映出,对于汉族服饰的复兴,不论是学界还是平民,都赞成取其传统部分,同时加以创新。只是何为传统,还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
        正因为是复兴而不是复古,汉服运动者对于汉族传统元素的服装也很有认同感。最近北京APEC推出新中装后,在汉服同袍内部,好评较多。“APEC的中装美美的,意义非凡。”济南汉服群的管理员说,“这是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一次形象展示,要做到不偏不倚,采用汉族传统服饰对襟、褙子的元素,也有近代盘扣的体现,女装也融合了传统服饰元素,采用更经典的宋锦,与时代共同进步、融合、改进,简直不能更好了。”


      IP属地:湖南5楼2014-11-30 20:14
      回复
        汉服配皮鞋,这样就很好
          媒体的报道多使用汉服爱好者一词,但是汉服运动者从不主动认领这个词。“汉服爱好者这个词其实挺没礼貌的。”乌鸦说。
          “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作为汉族对于自己形象的一次再选择,也就是只要你是汉族,你可以选择什么代表自己的形象,并不是爱好。同样,汉服粉之类的称呼也很讨厌,我们是普通的汉人啊,只不过我们选择了这件衣服罢了。”
          如果你不了解汉服,在浏览汉服相关论坛时,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人一身古装,从发饰到鞋子,无一不古,但是被汉服同袍们一顿猛批;有人戴着眼镜,穿着皮鞋,穿汉服,却被许多人点赞。
          归根结底只是一件衣服,既可蔽体又很美观,如果刻意配上精美的发饰、考究的古鞋,只会增加造作之感。
          乌鸦说自己选择汉服,并非单纯地为了祖先而穿,也不是出于所谓的极端民族情绪。“人需要找一种形象代表自己,这就是个重新选择与认知的机会。我一看到汉服这个概念及拿出来的衣服后就觉得,我要选择这种衣服作为自己的文化代表而不选别的,就是这样简单。”
        汉服运动者大多有一股执拗劲儿,他们严肃且认真,把汉服当做一个信仰。很多时候,从他们身上能感受到一股狂热。
          这股狂热,不是对于衣服的痴迷,而是对于民族文化认同的追求,以及对于文化复兴的期望。“汉服回归是寻求文化自信,体现中华文化的洋洋大观和气派。”杨义堂说。
          确实,服饰代表着一种文化认同,“服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服饰是文化的表征和外在形态,反映人们的生活价值与生活观念。”苑涛说。而这种认同首先表现在礼仪上。“中国古代对于礼仪的表现,很多时候表现在服饰上。像《礼记》里的丧服制,对于丧服的规格和制度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不同的形式代表着亲属远近,反映人际之间的等级制度。”苑涛说。
          “从衣衫上能够看出礼仪。”杨义堂也这么认为,“俗话说‘待人接物吃饭穿衣’,服饰反映文化认同和文化传统,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提倡穿西装,这就代表着向西方学习。汉服也如此,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回归。”
          而借汉服之名复兴礼仪,正是汉服发起者们一直所坚持的。溪山琴况说:“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冠整而礼仪齐。华夏复兴,衣冠必然先行,层次递进,一脉相承。”
        在汉服运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以各种传统节日的活动为主。人们成群结队,穿着汉服,端午射五毒祭屈原,重阳登高,中秋拜月,七夕乞巧。


        IP属地:湖南6楼2014-11-30 20:14
        收起回复
          汉服复兴不再是一场秀
          网址: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41130/ArticelB02002FM.htm


          IP属地:湖南8楼2014-11-30 20:16
          回复
            我是不会接受新中装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1-30 20:49
            收起回复


              11楼2014-11-30 20:54
              回复
                我只是来看配图的。。。哪里来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2-01 0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