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04,191贴子:9,598,123

【学术交流】中药剂量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药剂量非常重要,特别是经方派,对药物比例的讲究也是津津乐道的!
不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医院中药房是怎么抓药的,秤个总重,然后小手一抖一抖分成几份,这个能分的精确?
还有,常听有这样的说法,现在的中药不比西汉,药物成材时间短,同样的药物要起同样的作用可能要加倍。那么问题来了,以桂枝汤为例,桂枝芍药1:1。那可不可能有这种情况,现在桂枝的功效是西汉时的一半,而芍药是西汉时的三分之二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2-12 23:04回复
    这确实是个问题!现在医院里都是这么抓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12-12 23:23
    回复
      一半,3分之2,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临床疗效告诉我,可以勿略,桂枝白芍均为上品更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2-12 23:25
      回复
        好多事由不得我们,除非你又开方,又亲自采购药材。又亲自调剂!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2-12 23:30
        回复
          药性在变,人的体质在变,你还守着汉朝的剂量,正所谓刻舟求剑。
          汉方只给你提供了一个思路和参考,不是让你照猫画虎的。一个180斤的大汉和一个60斤的小孩,药量都一样?


          5楼2014-12-13 02:52
          收起回复
            你的观点就是不必恪守经方的剂量及比例。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2-13 05:28
            回复
              好吧继续参与。
              有时候,我躺在床上都在想:“生姜五片,大枣二枚”,这算什么,其实就是个大概。就拿大枣来说,枣和枣差别大了,如果你真的恪守2枚,那绝对百分之百的庸医。3枚不行吗?3枚怎么就不行了?生姜片,多大的片?指甲大还是巴掌大?其实差不多就行了。
              伤寒论里的“人参”早就绝种了,你用现在的种植参,还谈什么恪守。现在的参怎么用,那还不是现代医生靠临床慢慢摸索出来的吗?这种摸索,本质上就是在求变。在大量的临床中寻求共同规律,那也是在变中找到不变,前提还是变。


              7楼2014-12-13 10:29
              收起回复
                伤寒论里给出的比例剂量,其实是一个期望值,好吧换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平均值。
                仲景几百个同类病人用的方子肯定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他又不能写那么多,只能写一个,那就只能取平均值,有的人一个大枣有的人三个大枣,总的来说用两个大枣的比较多,效果也算不错,写书的时候,那就写两个大枣吧。他总不能把大枣写的那么详细吧,什么情况用三个什么情况用四个,写得越详细反而越让人糊涂。
                所以,他只能写两个大枣,至于你给病人开方,两个还是三个,其实都在仲景的允许误差范围之内。仲景没说三个,不等于他没用过三个,更不等于你就不能用三个。


                8楼2014-12-13 10:42
                回复
                  其实你们大可以不用这么计较,神农本草里面一句话说得好,药不管用倍之,再不管用十之,还不管用继续加到管用为止,但是后面一句可写的是,病好了就停。。。
                  说白了,就是你吃着看,你越在意自己的病,就越好不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2-13 11:18
                  回复
                    清朝张机才称圣,难道宋明都治死了?肯定不是嘛。
                    经方提供的只是一个模范,麻黄桂枝汤而言,苏叶易麻黄,思路不还是一个嘛。
                    不能拘于用药,也不能拘于比例,临证加减才是正道,故中医于经验很重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2-13 11:28
                    回复
                      恪守 = 庸医,我可以这样说吗?
                      其实,我觉得这两者基本上可以划等号。
                      恪守并不是对先祖的尊重,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恪守来恪守去,最后就是“按方找病”,先有方,后有病。


                      12楼2014-12-13 11:44
                      回复
                        如果真要认真,同一味药这棵长的不错,看来药效挺好,那棵就不大行,用量需不需要变化?如果桂枝质量非常好,白芍一般甚至有点次,还要死守比例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2-13 11:49
                        回复
                          原则与灵活一个都不能少,这也是中医思维之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2-13 11:50
                          收起回复
                            继续顶贴,争取让本贴成为热贴!
                            接楼上的话题,我想起了“莱阳梨”。据说真正的莱阳梨就那么几棵树而已,当年红军老干部路过莱阳的时候,老乡送来了几个梨,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咬一口之后,哇咔咔,味道好极了,那就是传说中的莱阳梨。
                            如果莱阳梨可入药的话,那么这市面上大部分的“莱阳梨”那就是伪劣的次品。
                            次品也得用啊,怎么办,加减吧。


                            15楼2014-12-13 11:56
                            回复
                              经方的可信度比较高,因为他有大量临床作基础。
                              除了仲景的医案,对于其他的医案,我都是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的。据我的研究结果,越是神奇的案子,可信度越低,神奇就等于吹牛比。所以我现在只相信仲景的案例(也就是条辨)。
                              但实际上,仲景的案子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但我又不能过多展开讨论,有些话只能在心里说,不能拿到桌面上说。对于伤寒经方,还是要坚决支持吧。伤寒论要是倒了,那中医就彻底完了,所以伤寒论不能倒,要支持到底。
                              但支持经方不等于恪守经方,这是两回事。


                              16楼2014-12-13 1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