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端的地老天荒吧 关注:399贴子:50,641
  • 28回复贴,共1

去中国的小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村上春树最早的短篇集。
照例先开坑。


1楼2014-12-14 20:43回复
    吖,用错号了


    IP属地:内蒙古2楼2014-12-14 20:53
    收起回复
      一看就经常用小马甲去哄骗未成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12-15 00:30
      收起回复
        吧主好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12-15 09:09
        收起回复
          《去中国的小船》
          若说妙,也谈不上,若说深度,也谈不上。只能从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角度,将村上的这一点中国情怀挖掘出来,就能够懂得村上这个人善于反思和博大的作家胸怀。
          并非所有写出正气的作家都有傲骨一副,这世上多的是商业化的迎合,而非本心的流露。而要分辨这两点,要读到文章的隐晦的内蕴,或许还有那一些留存的风骨。
          我坚信村上是一个有风骨并懂得反思的真正的作家。
          在这一篇短篇内村上提到的他所遇到的三个中国人,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算很多,但其中的敬意,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亏欠感总是在细微的地方体现。第一个中国人是个中国教师。顶诚挚到严谨的态度,就是拿来我们国人也要敬仰三分的。就算时隔多日,村上仍记得那一句“要抬头挺胸满怀自豪感”,这是他所体察的中国人的傲骨,并一直铭记到今天。我尊敬他的尊敬,感念他的愧疚——这是他所写道的第二个中国人,或许第一个人也表露出这样的情感,“我”为给中国女孩指错路而愧疚,为我弄丢她的电话而愧疚,时隔多年,仍然是怀着真实的心情想同她交往,只是阴差阳错叫女孩以为自己是戏耍了她,于是这愧疚之情如同涨落的潮水,时而一次涨潮都能让作家更对中国人有种特殊的情感。
          第三个中国人,是意料不到的当年交集不深的中国同学。由于混得不好没有固定工作,便做了百科书的推销员。前两者若是愧疚,那么村上对最后一人的情感则是不释然。或许夹杂了些许的惋惜。但这些正面的情感,足以证明村上与好多日本人都不同。他的愧疚不是怜悯,而是更纯粹的,在认识自己国家错误的前提下,一种最质朴的愧疚。


          IP属地:内蒙古5楼2014-12-18 21:15
          收起回复
            《穷婶母的故事》
            这是我在这部小说集里,觉得最独特,最有味道的一个篇章。
            我背上背了一个穷婶母。大约是提到她那日开始,也不是负重,只是好似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穷婶母。被邀请宴席坐在旮旯角落,送不起太贵的礼,总是很少说话。连姓名都被忘掉,只是好像到了喉咙口,仍然唤不出来。就是这么一个穷婶母。
            背着这个穷婶母,既非沉重,也没有什么呼出的臭气。只是如漂白过的影子贴在我的身后。
            于是碰到各式各样的人,所看到的我背后的穷婶母都是各式各样的人。一个朋友看到的是他的母亲。另一个朋友看到的是死于食道癌的秋田狗。一个不动产商看到的是过去的一个女老师。总之各式各样,我还因此上了电视访谈。每个人过去的那个消失的人如同梳齿脱落一般一样一样离去,看到时心慌,大概这个穷婶母总是所有人的亏欠。也不是多大的亏欠,就是消失的人与事罢。
            女友说我不如背着一个立伞架,总要更受人的欢迎。
            我说穷婶母并非是幽灵,只是词语。或许只是词语的象征符号。
            而后是穷婶母的消失。我给不出消失的合理理由,村上总是让人觉得头头是道又云里雾里。电车里小女孩被母亲的责骂并说要抛弃掉,我坐在她身旁,想象着这女孩的成长,似乎想用手放在她的肩头,告诉她不要再难过。但自己那手似乎特别脏,害怕污染,又无力抬起置于她的肩上。
            这般奇妙的建设,仿佛没有明确的答案。
            只是知,这世上无数的穷婶母,慢慢的作为一个可有可无却叫人不经意挂了心的过客,慢慢地被时间掀翻。就再也见不到了。


            IP属地:内蒙古6楼2014-12-18 21:48
            回复
              《纽约煤矿的悲剧》
              这一篇是关于葬礼。
              身边的,年轻的人接二连三地死去,简直像是集体集会。我向朋友借来出席葬礼的西装,并向朋友致歉。朋友说说来也怪,那时自己常出席葬礼便专门做了葬礼穿的西装来,然后这西装便失去了用场。
              我在葬礼你上碰到了奇怪的女士。她告诉我,她用不到五秒的时间杀了一个人,杀了一个非常像我的人。
              怪诞依旧。在我看来,或许是同死后世界的一种联系。尚在青春年华的死,未必对立于这个世界的所谓的生。外面的人不断挖洞,困在煤矿里面的人说,大家少呼吸,里面的空气不多了。
              用空气厚稀来鉴定两个世界的所谓真假抑或生死,未必正是我们所惯于接受的那样的存在。眼睛会骗人,人生未必不会。


              IP属地:内蒙古7楼2014-12-18 21:57
              回复
                《下午最后的草坪》
                这也是我极其喜欢的一篇。
                之前在《寻羊冒险记》的书评中提到过村上奇妙的景物描写的功底,这个篇章里,虽未打断描述,但仅仅那一段字句,就叫人心神向往地想同主角一起去剪草坪。村上一直如此奇妙啊,连林少华都这样写。
                故事轻松,带着愉悦,至少主体的风格是这样。同女友分手,这是我看到的不太一样的同女友分手。村上的大多主角都觉得痛女友分手是必然,未有太过多的干扰。但是这篇的主角的心理虽未多着笔墨,但明显能让人感觉到他的压抑和难过。
                于是去剪最后的草坪。
                这大约才是全篇的重点。同那位太太的交谈的各个片刻。正如研究村上的人所说,这时全书给人的奇妙感开始迸发,仍然是轻松悠闲的语调,却莫名叫人觉得沉静忧伤了起来。文字依旧是极淡,太太的话语也极淡,但挥之不去的一种奇怪的气息弥漫在字里行间每一个角落。我们好奇,我们一起压抑,直到到了某一行才隐隐的明白,这原来是死亡的气息。
                从头到尾并未出现逝者,并未出现谁的死亡的描述,但那渐浓的死亡的气息就这样蔓延出来。并不叫人过于难受,只是叫人有种恍然和怅然,一下明白:啊,那个女孩原来去世了啊。
                就是这样。
                又一次体会到了村上文字的奇妙。他的短篇写的真的是太棒了,未必逊色于长篇。


                IP属地:内蒙古8楼2014-12-19 21:04
                回复
                  《悉尼的绿色大街》
                  这篇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是趣味十足,倒是把《寻羊》中或相同或不同只是相似的人物一一搬过来,就像出生活小剧本,古怪而有趣。


                  IP属地:内蒙古10楼2014-12-19 21:15
                  回复
                    被村上净化的少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2-24 01: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