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吧 关注:4,779贴子:26,134
  • 28回复贴,共1

我来说说中医角度的肠易激综合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不照本宣科,我说说跟随师傅李兴甫老师学习多年的体会。
教科书上并没有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做出准确明确的定论,李兴甫老师的体会的此病多有肝气郁结,心火、肾虚、脾虚、湿浊、痰湿等。西医认为此病和神经系统、精神系统、内分泌等密切相关,不仅仅是消化道的问题。
李兴甫老师说,肝气郁结通常是最初发病的机理,情绪波动,抑郁、焦虑、多疑等是常见的。久病不愈,就影响到心肾,比如出现心火旺盛,失眠、烦躁、腹泻或便秘。影响到肾脏,就出现性功能障碍,尿频,腰膝酸软等。这里说的 心肝肾是指中医的心肝肾,而不是西医说的心肝肾,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中医用人参归脾丸、桂枝龙骨牡蛎汤、黄连阿胶汤、交泰丸、沉香散等。
黄连阿胶汤用于心热血虚,主要成分是黄连和阿胶。
交泰丸是黄连和肉桂,清热补肾,上热下寒。
沉香散主要成分是沉香、木通等,疏肝理气通淋。
如果单纯心火旺,失眠、尿频,朱砂安神丸就可以,主要成分是朱砂和黄连,镇静安神,清心。
桂枝龙骨牡蛎汤用于焦虑、腹泻、腹痛、失眠、头痛头晕等。
人参归脾丸用于乏力、食欲不振、腹泻、心悸、失眠等。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初级的知识,要治愈肠易激综合征,还得有更高级的知识。李兴甫医生有自己的发明,他选用龙涎香、琥珀、人参、白术、牡蛎等理气补虚,健脾止泻止痛,效果良好。
还有一些阴虚腹痛腹泻,治疗有难度,很多医生也不能识别,不会用药。比如李兴甫医生用大剂量熟地治疗阴虚腹泻,效果很好,但很多医生不会正确使用这种方法,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IP属地:河南1楼2015-01-03 10:22回复
    有些患者反复看医生,也看了很多中医,吃了很多药,始终不见效,就是没有找到发病的根源,不知道患者是脾虚还是肾虚,是脾阴虚还是肾阴虚,也不知道是脾阳虚还是肝气郁结,用药漫无目的,千人一面,要想见效,实在是非常难。


    IP属地:河南2楼2015-01-03 10:33
    收起回复
      补充一个内容:脾曲综合症主要是由于横结肠过长、下垂,脾曲部解剖位置过高,弯曲角度太小、急剧而导致肠腔狭窄,使肠内气体或粪便积滞。近来有人认为,本征发病与胃肠道激素有关。在研究结肠运动与临床症状出现的关系中发现,饭后腹痛与胆囊收缩素(CCK)的作用有密切关系。此外,精神因素、便秘、消化不良等可诱发本征发作。
      1.左季肋部疼痛 多在进食时或饭后发生,排便或排气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疼痛强弱不等,呈阵发性。
      2.左上腹部膨胀感或压痛。
      3.常因情绪波动、消化不良、便秘而诱发。
      肝曲综合征属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arome,IBS)范畴。IBS十分多见,是结肠功能运动障碍性疾病,这种障碍(痉挛)主要发生在结肠肝曲即为肝曲综合征。IBS者79.2%有神经精神症状,24.5%患者起病与精神创伤有关,不少人对乙肝有恐惧心理,因此急性乙型肝炎后或查到HBsAg阳性后作为一种精神创伤可能导致本病。


      IP属地:河南3楼2015-01-03 10:34
      回复
        沉香散稍微变通一下,木通改为炒白术,就能治疗腹泻,用于肝气郁结的肠易激综合征是有效的,说明异病同治,是很有潜力的。
        沉香散本来是治疗尿频的,但沉香散治疗的尿频多属于西医说是精神性尿频,而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也常常是精神因素作祟,所以稍微修改一下沉香散的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可行的。


        IP属地:河南4楼2015-01-03 11:54
        回复
          有腹痛,腹泻,便秘,等等不同,治疗各异。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1-03 11:56
          收起回复
            鼓励原创,置顶加精


            6楼2015-01-10 10:39
            回复
              感谢加精置顶


              IP属地:河南7楼2015-01-13 12:29
              回复
                (1)腹痛 是IBS的主要症状,伴有大便次数或形状的异常,腹痛多于排便后缓解,部分病人易在进食后出现,腹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疼痛性质多样。(2)腹泻 ①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大量黏液;②禁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③夜间不出现,有别于器质性疾患;④部分患者可因进食诱发;⑤患者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3)便秘 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可带较多黏液,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常伴排便不尽感。(4)腹胀 白天较重,尤其在午后,夜间睡眠后减轻。近半数患者有胃灼热、恶心、呕吐等上胃肠道症状,背痛、头痛、心悸、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胃肠外表现较器质性肠病显著多见,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紧张等。2.体征通常无阳性发现,部分患者有多汗,脉快,血压高等自主神经失调表现,有时可于腹部触及乙状结肠曲或痛性肠襻。


                IP属地:河南8楼2015-02-17 10:18
                收起回复
                  看过两个老中医了 都是一开始喝药有效 到后面就无效了


                  IP属地:福建9楼2015-03-10 15:35
                  收起回复
                    在哪可以找到这个医生,我也是看了好几个中医,吃了好几次药,没一点效果,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5-05-28 12: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