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子的天空吧 关注:6贴子:1,049
  • 4回复贴,共1

【二稿】adorable music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一样致度


1楼2015-02-05 11:16回复
    前言
    鉴于最近对古典音乐感兴趣的文艺青年数量增多,也为了图个不用重复“传授真知”的方便,在此特意写篇日志来讲述一下“看似高大上,其实也就那样”的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听上去特别高雅古朴,那也只是从现在的眼光看而已,毕竟古典音乐在它们本身所处的时代就是流行乐啊。不过要是没兴趣看下去请点击右上角,有兴趣看下去的请便。
    由于有经验在先,本文将从各类乐器及乐器组合的角度来“普及”一下知识。每个部分的最后都会罗列一些有名的曲目,只对这些感兴趣的前面那部分介绍跳过不看也没关系。资料什么的还是会认真参考的,毕竟是说明文,不能误人子弟对吧。如果有错误的话一定要指出,本人感激不尽。
    对了,在开始之前,我要先列个古典音乐大致发展时间轴,以免之后提到的这些词语时人都说看不懂。
    ————————|—————————|—————————|—————————————
    J.S.巴赫去世 1820年贝多芬去世
    1600 1750 1827 1918
    巴洛克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 近代主义时期
    (在我看来)各时期音乐的大致风格及代表作曲家:
    巴洛克时期:繁复,严谨,精巧,听不懂很正常。
    (巴赫、维瓦尔第、亨德尔)
    古典主义时期:比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自由一些,但也中规中矩。大多缺少个人特色,但却是音乐体裁日臻丰富的时期。
    (莫扎特、海顿、贝多芬)
    浪漫主义时期:着重抒发真情实感,百家争鸣,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民族风格强烈。
    (舒伯特、肖邦、舒曼、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拉威尔、李斯特、帕格尼尼)
    近代主义时期:比较搞怪,有时还有反节拍之类的奇怪节奏。爵士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马勒、格什温)
    Are you ready? Now let's begin.


    2楼2015-02-05 11:16
    回复
      正文
      说到古典乐,我想大多数人脑海里最先跳出来的乐器应该是钢琴,那么就先从钢琴开始说起吧。
      钢琴的前世叫做翼琴,分击弦键琴和拨弦键琴两种,而击弦键琴在两者并存的巴洛克时代没成主流,因此巴洛克时代及古典时期前期几乎都是拨弦键琴的天下。拨弦键琴又称“大键琴”或“羽管键琴”,音色是那种比较脆的金属声音,而且无论你按键力度是轻是重你都无法演奏出任何变化,这样的缺陷注定了它必定要接受进化的未来。羽管键琴的长相和现代钢琴不大一样——就键盘来说,后者是本音为白半音为黑,而前者正好相反,且前者一般都有双排琴键(而这样的构造使得在羽管键琴上的演奏比在现代钢琴上演奏的技巧难度要低很多,也缺少演奏的观赏性)。此外,羽管键琴的运作原理和现代钢琴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么说,不论是古是今,钢琴都不是“钢的琴”,它们的主体都是用木头做的。那它为什么那么大那么重呢?如果你有幸扒开钢琴的木质外套一窥其内脏的话,你会看见整齐排列的粗细长短各异的几百根弦,还有一排包着绒布的小木槌,当我们按下琴键时,琴键便带动一系列部件使木槌敲打琴弦,从而发出声音。一般学琴者家里是用的练习琴是立式钢琴,演奏家们在舞台上使用的则是三角琴,虽然体积相比之下后者大了点,但也只是把安着琴弦的金属板横过来放了而已,发音原理是一样的。除此之外,每根弦的上方都连有一个旋钮,当琴弦因为天气原因或者长久弹奏而松弛走音时,调律师便会通过它们来调节弦的松紧从而达到校准音高的目的。
      钢琴黑白琴键加起来一共有八十八个,音域相当宽广。但颇微妙的是,钢琴自带的宽广“定义域”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充分的利用。在巴洛克和古典时期,作曲家们的(古)钢琴曲大多都将音域局限在现代钢琴键盘中间的三到四个八度(当然也有当时钢琴构造的局限在内)。直到浪漫主义时期,李斯特被帕格尼尼的魔鬼小提琴演奏震撼写出大量炫技钢琴曲,钢琴的用途才算真正被开发,浑厚的低音和轻灵的高音终于开始被认识。
      当然,这也不是说李斯特之前的钢琴作品都一无是处。说起音乐的发展,巴洛克时期高度的严谨为后来的乐理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古典时期的“松紧结合” 也对大多数后继作曲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也是一个逐渐生长成熟的生命,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独有的魅力,但长大了之后终归是要冲出牢笼飞到更广阔的天空中去的。不论是钢琴音乐还是其他,都是如此。
      钢琴之所以被人们称为“乐器之王”,不仅仅有其宽广的音域庞大的体积为之撑腰,还出于它广泛的用途——作为独奏乐器它“唯我独尊”,作为伴奏乐器它不会喧宾夺主,和弦乐合作能补点利落,和管乐合作能去点聒噪,和交响乐团合作那就更别说了,气势磅礴尽显王者风范……也无怪乎钢琴能成为如此大众化的乐器,连自弹自唱都不在话下!这么强大的功能估计只有吉他能与之相媲美,可惜吉他还是以相对较狭窄的音域和变化不够丰富的音色输给了钢琴……不过作为乐器的王子,吉他还是有资格骄傲的。
      钢琴代表作品:
      独奏: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德国组曲、英国组曲、哥德堡变奏曲
      【莫扎特】A大调第11钢琴奏鸣曲、d小调幻想曲、小星星变奏曲
      【贝多芬】致爱丽丝、月光奏鸣曲、悲怆奏鸣曲、热情奏鸣曲
      【李斯特】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首爱之梦
      【拉威尔】水之嬉戏、镜
      【舒曼】童年情景
      【德彪西】月光、两首华丽曲
      【门德尔松】四十八首无词歌
      【柴可夫斯基】“四季”钢琴套曲
      【肖邦】雨滴前奏曲、黑键练习曲、离别练习曲、革命练习曲、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协奏:(即独奏乐器+乐队的演奏形式,下同)(我不太听钢琴协奏曲,所以这里仅列些较有名的钢协)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
      【莫扎特】A大调第20号钢琴协奏曲,A大调第23号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降B大调第1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第3钢琴协奏曲


      3楼2015-02-05 11:30
      回复
        乐器之王说完,接下来理所当然应该是乐器之后了。说起来,乐器之王的人选其实众口不一,有人认为名副其实的乐器之王应该是管风琴(就是那种占据教堂一整面高墙可以往无限大里造的键盘乐器,在多排键盘的两侧风箱上有多个伸缩管子可以用来调整音色,演奏难度颇高,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听听巴赫的管风琴曲,这里不单列介绍了)但是由于钢琴在外观前卫、体积相对轻小和力度变音的方便性上更胜管风琴一筹,使得钢琴更为普及,深受众人喜爱。乐器之后亦是如此——部分学者认为乐器之后应该是优雅而技术复杂的双簧管,但更多的人认为音色与钢琴一样丰富多彩的小提琴才是乐器中名副其实的王后。这里我就先讲讲小提琴吧,毕竟小提琴是一整个弦乐家族的领衔人物。
        小提琴历史和钢琴差不多悠久,也同样经历了不小的演化——演奏方式的变化,弓形的变化,腮托从无到有,以及各类演奏技术的演进等等。除了体态比较较小可以随身携带之外,小提琴还有一个钢琴及其他非弦乐器都远远无法企及的优势,那便是音位的连续性。
        关于这个特性,词穷的我也找不出一个准确的词语来形容它,那就打个比方说吧——如果说钢琴的音域是一个“断层”函数(定义域不连续),那么小提琴音域就是一个定义域从g(简谱5下加一点)到b4(简谱7上加四点)的连续函数。肯定有人会问,钢琴哪里不连续了,不是CDEFGAB当中还有N个半音么?不,事实上音高家族的成员远远不止那88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音高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两个相邻的音之间,比方说A和B之间,还有一个降B,而在A和降B、降B和B之间又会有一个“半半音”,以此类推。钢琴的键盘是固定的,按下那个键就对应发出那个音,但小提琴是不固定音高乐器,在四根弦完全校准的情况下,音的高低完全由手指按弦的位置(指板上任意)到琴桥这一段弦的长度所决定。这就是为什么小提琴(以及其他弦乐器)都有一个绝技就是“微分音阶”,而其他乐器都只能在半音的坎上望而止步。(吉他?吉他还有品呢!)更何况,即使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演奏家,也难免会拉出一个不准的音高,一般人可能听不出什么差别,但对于音感很强的人来说那是说什么也瞒不过去的。可以说,小提琴的音高连续性对于其学习者来说,既是一次开发其表现力的机遇,同时也是对演奏者本人来说不小的挑战。


        4楼2015-02-05 11:44
        回复
          @月光浴X
          修改过的版本,看看行不行?


          5楼2015-02-05 1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