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魔门吧 关注:117贴子:1,459
  • 2回复贴,共1

初学入门方法————转自erwb263儒道学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意守丹田是最常应用的气功方法,十几年的丹道基础,是我气功道路上的重要阶梯,无论最后修那一种方法,道的本质是一样的,基础非常重要,在没有遇上名师之前,这是个不错的方法。


1楼2015-02-06 21:28回复
    (一)意守丹田有很多种方法
    1、数息法:采用腹式呼吸,观想丹田随呼吸起伏,并默数呼吸的次数。这样可以防止死守,又可以令意念归一。
    2、观想法:自然呼吸,观想丹田有团光,随呼吸一明一暗;吸气时外界的光涌入丹田,呼气时丹田收缩,把光球压回原状。
    3、养气法:双手交叠在丹田上,感觉呼吸时丹田的起伏,而意念随心而动,什么都可以去想,不加制止,最终发觉心境一片淡然。
    (二)
    具体内容论述很多,引用如下:
    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
    在练功的初期,由于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松法,使思想渐渐集中,杂念逐步减少,从而达到气沉丹田的入静状态。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排除杂念,在运用过程中,不要过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如果勉强死守,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时的注意力的强度。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丹田也难以守住;意守强度偏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练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无”应偏大些,精神要放松,以头不胀痛为度,这样有助于排除杂念,帮助入静。随着练功实践的加长,可逐渐减小意守的强度,渐渐达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程度。
      练功先哲们认为,通过一定时期的意守丹田锻炼,内气(此指感觉)就会在该区聚集,慢慢还会产生一些热、重、胀以及类似热气流的感觉,并逐步明显。再练下去,无需用意念引导,就可能自然地出现内气循任脉—督脉循行的感觉。
    也有一些练功人,在呼吸下行而意守丹田会出现呼吸紊乱,导致胸闷、气短;也有的感到小腹胀满不适或疼痛。此时,应依具体情况放弃意守丹田而改变意守其它部位或外景。
    (三)
    我对“清静无为”的理解和“道”的理解和有些老兄不一样。
    对“道”的理解以为清静无为就是天道,其实“有意无意是真意”这句话概括了清静无为的真谛,“无为无不为”是一句话不能分开解释,更不能解释为“无为”。从练功的角度 意守丹田(有为)+无忘无助(无为),有为加无为才是道的真谛,有为时不可以刻意求功,无为时不落空,所以才有“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的练功谚语。
    比如你是老师?不管学生,那是“道”吗?你清静无为学生就要翻天了,该怎样就怎样,就是自然,犯错误的学生,该进办公室的你还得做工作,该请家长的还得请,这才是自然的;学生认真学习了,那就不要管他们,否则就是老师不对了。
    练功,不活泼一点是不行的,养得一团虚寂的练功是无效的,没有“一阳”升起,你练个啥?如同娶媳妇,你不去“谈”谁和你结婚?练功中“意”黄婆就是媒婆,你得去说媳妇那就必须请媒婆,一旦媳妇说成了,就要无忘无助(无为)合二为一了就要保持,就要夫妻恩爱,阴阳合一,否则孤阳不长,孤阴不生。
    入定了,杂念减少了,就不要再去起个意,想讨媳妇的事情了,再找个媒婆(意念)就要起家庭风暴了,清静二字就谈不上了
    练功就是如此,呵呵。这就是“清静无为”的真谛。
    意守丹田的内容很多,前辈们有很多的路数,我早些的技术,就是看来的,今天写下来供同学参考。


    2楼2015-02-06 21:28
    回复
      鉴于大部分人基础差甚至无基础 特发此贴。此贴转自——erwb263儒道学者


      3楼2015-02-06 2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