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竹吧 关注:9贴子:777

泾县游记合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泾县游记合集


IP属地:陕西1楼2008-04-17 22:07回复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23cd201000as9.html

    本文由 建林 发表在 sina 博客




    其实想大多数人知道茂林都是从皖南事变这一历史事件中得到的,新四军在1941年1月遭遇(G M D)(W J),几尽毁灭,军长叶挺在与(G M D)谈判的时候被扣,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蜜蜂洞”被(P T)刘厚总(S H)。而上次铜驴泾县西南景区扫(去)荡之驴行后,途经去茂林的三岔路口时,很多人便萌发去茂林的想法,所以此次看看虽是在半夜发帖还是有了此次的六人驴行茂林的行程。


    IP属地:陕西2楼2008-04-17 22:11
    回复
      从青弋江大桥到茂林七公里这一路的风景真的不错,有青山,有小溪,夕阳下当地的农民坐在三两只小船上在很浅的小溪上忙碌着,但他们不是在捕鱼,而是在打捞着水中的水草,周围的绿油油的庄稼和不远处的青山真的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现在真的后悔没有拍下如此的美景。看到如此的美景真的不敢想象在六十多年前这儿经历了如此大的血雨腥风。进入茂林界牌处向前不远,有一三岔路口,向右拐便进入茂林街道了,一边骑行一边我们试图寻找当年留下的什么古迹,但除了看到很多的“老街古玩店”的招牌外,真的很难再看到其他什么有别于其他城镇的东西了。我们一路沿街漫无目的的骑行,快要骑过整个街道了,我们不得不停下向街人问询这儿可有关于新四军留下的什么古迹或什么有特色的景点。我们被告知,镇上有一个大祠堂正在修建,也就是这个景点了,至于新四军的什么遗址,没什么的,要有,那就是新四军部队曾经住在宗祠内。


      IP属地:陕西3楼2008-04-17 22:11
      回复
        出了老街,我们准备往回骑行,但我在进吴氏大宗祠的时候明明看见了一个“四代五世同堂”的指示牌,我和看看都不死心,又沿着指示路标往里走,江上后来也赶了过来,进去三十米左右,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尼姑庵,名“福林庵”,过去一般在大户有家的不远处一定会有这样的一座庵或庙什么的供大户人家烧香拜佛方便使用,而这样的地方也经常容易发生穷书生偶遇富家小姐的经典故事,不知这儿可曾也发生过这样的经典。从福林庵的大门往里看,似乎没什么香火,我们也没有进去,继续往前走二十米,便是一座由花砖砌成的高墙,高墙的中间一座大门是敝开的,在门的里面竟有一“老屋维修 敬请赞助”的招牌,让我感慨不已,进了大门是一不算是大的院子,院子的近二分之一的地方被两棵桂花树占据着,我们入了大厅,屋里摆放井然有序,房屋打扫的很干净,想必此屋一定有人在此居住。厅的正中上方挂着金色的“四代五世同堂”大匾,厅的两边墙面挂着一些与吴氏家庭有关的一些文字,白纸黑字用木框裱着很是淡雅,在正厅的大门右侧有一橱柜,柜内摆放着一些瓷器,我不知可有值钱的古董。厅的两侧都有厢房,由于屋内没人,我们也不便进内观看了。出来后,我和看看还不愿意离开,想更深的看见一些东西,但在巷内转了一下后,实在是再也没有发现什么了。


          在回程的路上,我不断的想,为什么在茂林关于新四军的内容是那么的少而且不断的淡出呢?为什么茂林没有利用新四军的这一历史性的史实扩展自己的知名度呢?终于我自己给了自己一个答案,不管对与不对,权当给自己一个解释:那就是茂林不会愿意用新四军遭受如此重大损失这样不吉利的历史来扩展自己的知名度吧!


        IP属地:陕西5楼2008-04-17 22:12
        回复
          这一层楼做分界线


          这一层楼做分界线



          这一层楼做分界线



          这一层楼做分界线



          这一层楼做分界线


          IP属地:陕西6楼2008-04-17 22:14
          回复
            不过这狗也很调皮,一路上尽显扰民之能事,仗着自己物种优势,不是追鸡就是撵猫,专门欺负小动物。估计这只猫也认得这位劣迹斑斑的顽主,从一开始就十二分警惕地盯着狗的动向。这张照片拍后三秒钟,一场猫狗赛跑就展开了。当然最后顽狗的企图没有得逞。 虽然贝贝(后来小欢同学给这狗起的名字)捣蛋不已,但是对我们的依顺却是自始至终,毫不含糊。其间有别的游客刻意讨好它,将午饭的肉都省下来给了它,它也不客气,打扫干净之后屁股一转又跟着我俩走了。在遥远的皖南山村里,和这条狗的邂逅是一场莫大的惊喜,它让我们的行程变得热闹非凡,乐趣横生。 离开查济的时候,我们竟有些难过。


            IP属地:陕西8楼2008-04-17 22:18
            回复
              桃花潭
               从查济去往桃花潭的路上可谓费尽周折。从地图上看,只有十几公里,实际上走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向当地人详细询问后,我们先从厚岸乘车到沙团,在一个三叉路口下车后,徒步两公里来到溪口大坝,从这里可以拦到去往桃花潭的中巴。两公里阳光灿烂的大道,晒就一个字。在接近溪口大坝的时候,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处美丽的河滩,宽广碧绿,一群水牛懒洋洋地漫步吃草。十分钟的辛苦有了回报。
               
               
               根据中午在查济结识的一伙南京人的介绍,我们先找到了桃花潭老街上一家土菜馆的老板娘,人称老虎灶王大嫂。你先跟王大嫂说好到她家馆子吃饭,王大嫂就会亲自出来带领你从旁边的小巷拐进桃花潭景区,这样可以省掉每人30元的门票。晚饭是在王大嫂的土菜馆里吃的,一个老母鸡汤,放了半只鸡,30元,其余素菜每个8元,个人觉得还是满公道的。尤其是鸡汤,取材当地的走地鸡,汤鲜肉嫩,绝对物有所值。


               桃花潭夕照。


              IP属地:陕西9楼2008-04-17 22:18
              回复
                物换星移,当年李白走过的巷子还在么?


                IP属地:陕西10楼2008-04-17 22:19
                回复
                  这一层楼做分界线 


                  这一层楼做分界线 



                  这一层楼做分界线 



                  这一层楼做分界线 



                  这一层楼做分界线


                  IP属地:陕西13楼2008-04-17 22:21
                  回复
                    吴氏宗祠从留存的布局轮廓/仍然可以想见它当年的恢弘气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IP属地:陕西16楼2008-04-17 22:23
                    回复
                      吴氏宗祠从留存的布局轮廓/仍然可以想见它当年的恢弘气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IP属地:陕西17楼2008-04-17 22:23
                      回复
                        ·


                        IP属地:陕西18楼2008-04-17 22:24
                        回复
                          正对牌坊门前有一口井,名“师姑井”,师姑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从前有一座尼姑庵,庵内住着姐妹两人,当地百姓称她们为师姑,有一年夏季连日大雨,山洪暴发,河山猛涨,浑浊如污泥,沿河百姓饮用之后,患病者众多,师姑俩为了救治百姓,在平日练功之处挖掘这口井,井水清澈见底,清洁卫生,祛病健身,从此附近百姓不再使用河水而改用井水,身康体健,疾病不生,为感谢师姑恩德,百姓将此井取名为“师姑井”。


                          IP属地:陕西19楼2008-04-17 22:24
                          回复
                            1


                            IP属地:陕西20楼2008-04-17 22:25
                            回复
                              2


                              IP属地:陕西21楼2008-04-17 22: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