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吧 关注:416贴子:67,258
  • 9回复贴,共1

高丽对中国音乐的接受与变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上朝鲜与中国音乐的关系密切,渊源深厚。在《隋书》中就记载了中国宫廷中有百济、新罗等伎乐,并在七部伎中出现了代表朝鲜的高丽乐。宋徽宗时期中国规模性地赠送给朝鲜大量的轩架乐器、佾舞制度等雅乐体系,同时中国的唐乐作为俗乐也一并传入朝鲜,她与朝鲜固有的俗乐――乡乐构成宫廷乐的主体。传承至今的韩国雅乐被认为是中国传入东亚体系中最为忠实的中国雅乐形式。那么雅、唐之乐是怎么进入朝鲜并在此后的一千年中如何展开的?同时雅、乡、唐三乐的仪式乐结构在朝鲜民族意识觉醒后又是如何失衡、变迁的?本文将对这一历史迹象展开追踪讨论。


1楼2015-03-02 14:27回复
    朝鲜高丽时代(918―1392年)是与中国之间关系十分密切的一个时期,高丽朝的宫廷从大的方面来说存在着三种主要乐种:唐乐、俗乐和雅乐。而到了高丽时期与中国的交流进一步扩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尤其是十二世纪初宋徽宗赠送给高丽朝的大晟雅乐(第16代睿宗九年,1114)成了朝鲜历史中的一大要事。这是一个以大量输入我国的轩架乐器、登歌、佾舞形式的雅乐以及唐代传入朝鲜的乐器、乐曲等所形成的宫廷俗乐,它们与朝鲜三国所传承下来的朝鲜固有的俗乐――乡乐相融合,构建成高丽朝庞大的祭祀乐和宴飨乐。在朝鲜《高丽史》乐志中就明确记载着唐乐、乡乐和雅乐,它们是构成朝鲜宫廷乐的基本内容。以下逐一进行叙述。


    3楼2015-03-02 14:31
    回复
        以下就从雅乐与俗乐的两个方面进行详述。
        1.雅乐
         高丽朝以来雅乐在宫廷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当时朝鲜是中国的册封国,受中国文化的深刻的影响所致。朝鲜尽管没有像日本于八世纪规模性地派遣使者向唐学习。但是,引进中国的科举制度,遣使来华学习等,这种大量引进中国文化的现象历来就有。到了宋朝由于两国的关系发生变化,这种依存关系更为紧密。光宗王九年(957)引进、建立中国的科举制度,并选送优秀的学生到中国深造。宋太宗即位(976)时,选出了优秀的学生金行成送往中国的国子监;雍熙三年(986)崔罕、王彬也被送往宋的国子监;淳化三年(992)王彬与崔罕获进士,进而在宋分别获得了仕郎与守秘书省校书郎官位,之后衣锦还乡。这在《宋史》中有着详细的记载①。成宗(981-997)之时,朝鲜更是改用中国式的官号,地方行政也一改旧习,引进中国的制度。因此,可以说高丽朝的初期(至成宗朝),在接受中国册封制度的同时,开放性地接受和导入宋的文化和行政制度,建立起了高丽朝的文化基础。当然,由于中朝两国国境相邻,交往历史悠久,实际上从汉、魏至隋、唐两国间在不断的摩擦、争端中交往。唐高宗(650-683在位)时占领过高句丽,新罗也曾是唐代的册封国。唐末中原之乱,高句丽的国君独立。长兴中(930-933)高丽朝的太祖王建(高丽朝的首任国王)向后唐朝贡②,太祖十五年(932)接受后唐的册封,翌年停止了自己的年号,使用后唐的年号,直至宋代。在使用后晋、后周的年号的同时,接受唐的册封。从十世纪上半叶起向中国派遣的使节,五代至宋向中国朝贡方物,特别是九世纪后半叶频繁地向宋朝贡③。


      7楼2015-03-02 14:37
      回复
        月琴,与拍板不同,它来自于唐乐却彻底离开了唐乐,被纳入乡乐。《乐学轨范》卷七,月琴的条目载:“……具及调弦、按弦之法与唐琵琶并同,唯体制各异耳,只用乡乐。”
           牙筝,中国名轧筝,曾在陈�《乐书》中出现过的唐代乐器。它作为唐乐器传到朝鲜,而在《乐学轨范》中载:“古只用于唐乐,今乡乐并用之。”说明轧筝进入朝鲜后向着乡乐转化了。
           另外,有几件唐乐器虽然没有明确是否用于乡乐,但是其形制在发生变迁,其构造也向着朝鲜乐方面转化。例如唐筚篥,这件乐器在《高丽史》乐志中为九孔,即前七后二的结构。但是据《乐学轨范》中唐筚篥的项载:“按造唐筚篥之制,用年久黄竹为之舌,以海竹削皮为之上、勾两声出于一孔。故,今废勾孔,只设八孔,第二孔在后。”可见,到了成宗朝新制的唐筚篥在朝鲜已从九孔改为八孔,演奏方法、音律都发生了变化,向着朝鲜乡乐方向蜕变。
           另外,还有太平箫,原先只用于军乐之中,成宗时期不仅用法扩大,兼用于其它仪式乐中,其乐律也开始接近于朝鲜的乡筚篥。《乐学轨范》卷七载:“按造太平箫之制,用乌梅山柚子大枣、黄桑、黄杨等性刚之木为之……凡八孔,第二孔在后。律法同乡筚篥,此图不云。”可见,太平箫的律法的制作已经与乡筚篥相同了。
           显而易见,在成宗朝,即李朝的中期唐乐的势力开始锐减,乡乐抬头,俗乐中大量的唐乐器向着乡乐倾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势头。实际上不仅仅只是许多唐乐器转用于乡乐,大部分乐器的调弦法、演奏法等都开始向乡乐转化。原先的乡乐器就不在此赘述了,而唐乐器开始运用乡乐调则是唐乐器在几百年间逐渐适应于乡乐的有力佐证。以下几件唐乐器便是用于乡乐调的例证。


        13楼2015-03-02 14:57
        回复

          以上的历史现象说明,中国在历史上对朝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在今天韩国的雅乐中我们仍然能看到“堂上登歌、堂下乐悬、文武佾舞”的中国古代雅乐形式。大量的中国乐器至今仍然传承于现在的韩国。从朝鲜高丽时期的文献来看,当时朝鲜全面、完整地接受了中国的雅乐及大量的中国乐器,并遵循中国的音乐制度而实施的。但随着朝鲜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尤其是世宗朝以来,雅乐的形态,以及乐调、乐器等的用法开始发生变化,宫廷中雅、乡、唐三乐的比例失衡并逐渐走向新的趋势,乡乐演变成三乐中的核心角色,体现出朝鲜在接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时的一种接受形态,她是在全面接纳后逐渐消化展开变迁,并走向地方化的。她与东亚的日本在隋唐时期接受中国音乐文化中的方式、态度有很大的不同〔4〕。反映出不同地域、民族在接受中国音乐中文化授受层之间的文化张力。这样的现象同样也反映在朝鲜历史上的音乐制度、乐谱形态上。对此,将另文再议。
            作者说明:本论文为“国家重点学科――音乐学特色重点学科资助项目,项目代号:050402”


          16楼2015-03-02 15:02
          回复
            这篇论文引用 缺少倒数第二大段。


            IP属地:陕西20楼2019-04-18 16:48
            回复
              唐朝的音乐来自谁?
              哈哈


              IP属地:北京21楼2022-09-18 12: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