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子婴吧 关注:3,777贴子:290,848

(转)明朝科技成就,附明清科技比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天文气象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3-13 18:13回复
    二、数学物理篇数学 物理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1584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3-13 18:15
    回复
      三、医学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我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1617年,陈实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对我国外科学作出了贡献。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1640《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有性撰《瘟疫论》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3-13 18:16
      回复
        五、地理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筹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1589年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39年顾炎武开始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3-13 18:18
        回复
          二、 补充数学、物理篇1621年,茅元仪完成《武备志》,记载关于军用火器、船只等军备的制造及使用方法1643年,方以智完成《物理小识》,虽然名为物理,但非今意,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哲学、艺术等内容明朝的科技发展情况与成就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3-13 18:1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3-13 18:32
            收起回复
              向来以为,中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致没落,比如提到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时,“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不应全盘推给传统的封建文化道德。在西学渐进时刻,不是晚清那种屈辱的时代,科技之提倡者,往往是精通儒学的士大夫,政府的态度也不是野蛮的排斥。做一时间表,也许宋朝出现了拐点,在此拐点后,中国科技发展“斜率”有所下降,但是依然为正。撇除蒙元,到明代,应该是这样发展的。1644年以前,当牛顿,莱布尼茨等人尚未出世,伽利略,开普勒,哥白尼等人处境悲惨时候,至少在目前国人眼里视为中国黑暗落后之时代,该被李闯献贼搅翻的时代,与“康乾盛世”相比不值一提之时代,我觉得有必要探讨一下,不然我们一提就只晓得“三大案”,“萨尔浒”,“八千女鬼”,“均田免粮”等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3-13 18:37
              回复
                这个时代,是否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有种不一样的味道?当西方的封建时代与中世纪划上等号,1640年作为其近代史之开端,也是西体膨胀之时代;恰好相反的是,中国的封建时代自不必说,中国之近代史,却是屈辱之开端,而这种屈辱,在1644年就埋下祸根,甚至已经开始粉墨登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3-13 18:39
                回复
                  明代科技与军事发展成就提西方文明之精髓与源泉,就不可不提古希腊,而古希腊的文明遭受了历史厄运而不长时间,就是漫长的中世纪了。文艺复兴为何是最伟大之变革,其中古希腊精神自然脱不了干系。与之对比前提,华夏文明又有其独特之魅力,至少到那个时代,没有被完全阉割,面对西学,是头破血流,还是娴熟地交汇,到现在还是迷茫。转载一些这个时代的人文科学情景,先从科学技术开始,看看中国文化在近代化边缘是不是不堪一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3-13 18:40
                  回复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有很多学者认为,15~16世纪的中国,是封建制走向专制时代的开始,专制的政治儒学成为统治中国的主体,一切由统治者认可的知识发展都是围绕儒学核心进行,而作为生产技术发展重要理论基础的自然科学,则被国家体制排斥在知识分子的学识之外,从政治体制和人才的俸禄机制上、甚至从治学的价值取向上,遏制了知识分子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欲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3-13 18:41
                    回复
                      好帖加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3-13 18:43
                      回复
                        其实这些看法是没有多大事实根据的。在近代“五四运动”时,中国人提出了请“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主张,其实最早引进的是晚明。自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100年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高峰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出现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中国的科学学科体系已具雏形,与西方相比并不逊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3-13 18:49
                        回复
                          关于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和中国古代科学形态的特征,爱因斯坦在1953年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要是这些发现果然都作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事。” 很明显,由于爱因斯坦的这段话对清代中国合适,对明朝却未必正确。由于对真实的历史情况的不了解,爱因斯坦误以为中国人没有接受过《几何原本》,更不知道明末徐光启曾有以发展为基础全面发展数学的设想,以及明代很多学者、科学家对科学实验的重视,从而作出对中国科学发展趋势错误的论断。关于中、西科技发展的长期趋势,李约瑟指出,中国自公元前300年起,科学以缓慢的步调持续进步。1500年起,大幅落后的西方科技开始突飞猛进,到了晚明,两者的差距大幅缩小,但中国仍然小幅领先。约在17世纪初,欧洲在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进展开始超越中国,但中国在医学、植物学和化学等领域,仍保持不同程度的领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3-13 18:50
                          回复
                            在天文学方面,方以智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和当时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天文学,讨论了地心学说、九重天说、黄赤道、岁差、星宿、日月食、历法等天文学问题。对于西方天文学知识,他非常重视,经常追踪西方天文学最新进展,例如他在讨论天体运动轨道问题时,就曾根据西方用望远镜观天发现金星有周相变化的事实,提出了金星、水星绕太阳运行的正确猜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3-13 18:51
                            回复
                              ……这一切说明,有着厚重中华文化衣钵的方氏并不排斥西学,反而是当时的西学大家。再看看明末的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及太子太保,明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在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尤其是著名的利玛窦)接触后皈依天主教,取了英文名(教名)“Paul”。徐光启在明末关注农业,编著了中国传统农业之集大成书——《农政全书》,推广高产作物;引进西方火器如后来袁崇焕击伤努尔哈赤的红夷大炮,倡导和实践中国军队现代化;倡议和组织与传教士合作翻译大量西方先进书籍,著名的如《几何原本》前六卷;倡议并组织修编接受西方天文学的《崇祯历书》,接纳当时先进的西方天文学知识理论。官至宰辅的徐光启曾为了《几何原本》而每天到利玛窦的住所翻译三、四个小时,甚至曾从天文观象台上不慎摔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3-13 18: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