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御九秋吧 关注:17,577贴子:156,477
  • 13回复贴,共1

二月二 龙抬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月21日又到一年二月二!古人给不同节日中不同的习俗上赋予了特别的吉祥寓意。就拿这二月二的习俗来说吧,就蕴含着深深的吉祥寓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3-21 11:45回复
    一、剃龙头,身心健康好运来
    旧俗把二月二这天理发称之为“剃龙头”,说在二月二理发,人就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生龙活虎,龙马精神。每到二月二这天,理发的人络绎不绝,都要讨个吉利,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情舒畅。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3-21 11:46
    回复
      二、引钱龙,引来一年好财运
      北方的很多地方,二月二清早有“引钱龙”的习俗,人们早早地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谓之“引钱龙”。据说最先把水挑回的人家,是最早引到钱龙的,这一年里就会财运大好。所以经常出现二月二凌晨争先恐后挑水的情形。
      尤其是最生意的人家,更是讲究这个习俗,每年二月二都是早早地去挑水。现在,人们变通的做法是早早地从自来水管里接水,寓意财运更大、更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3-21 11:47
      回复
        三、送孩子入学,让孩子学业有成
        以前,家长们往往选在二月二送孩子入学读书。
        一方面,正月过后,年算是过完了,一切要步入正常的轨道,孩子们也应该正常读书了。
        另一方面,因为阴历二月初三是文昌神的诞辰,二月二入学,正好赶上第二天敬奉文昌神的仪式,让文昌神保佑孩子学业有成,科举高中。
        再一方面,二月二的很多习俗与龙相关,这天入学也有“望子成龙”之意,寓意好彩头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出人头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3-21 11:47
        回复
          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认为这天理发会鸿运当头,便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为取吉利,还将美食以"龙"命名:吃猪头肉称"挑龙头"、吃面条是"扶龙须"、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春饼又称"龙鳞饼"。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3-21 11:49
          回复
            龙头节的来由有两种版本,一是民间传闻,老农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故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二是科学解释,专家说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天文学者说,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雨水也会多起来。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3-21 11:50
            回复
              由于民间流传着“二月二”与龙的传说,加上“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所以农家人这一天的讲究颇多,他们把朴实的愿望寄托在俗事中,祈盼这一年过得更加美好。
              在苏北地区,“二月二”清晨,农家人会用石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然后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掉。元末熊梦祥撰写的《析津志》一书在描述京畿地区的风俗时也提到:“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3-21 11:51
              回复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3-21 11:52
                回复
                  走吧说好的一起去理发的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5-03-21 13:27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5-03-21 13:27
                    回复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3-21 20:59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5-03-21 22:55
                        回复
                          杳杳冥冥,阴阳同生,水则为形,潜者为鳖,本吧水逼现真形,太上大道君急急如律令,众水逼何在!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5-03-22 0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