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与建盏吧 关注:69,789贴子:968,529
  • 9回复贴,共1

【转帖-分享】泥绘在紫砂装饰中的运用及其缺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常见的泥绘中,白泥与本山绿泥为多,黑料泥绘较少但色泽对比鲜明,在运用上都带有各自的特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绘制的紫砂坯体干湿度不一致,粘附力差,泥绘便极易失败,最常见的表现为图案容易剥落,所以泥绘作品对环境及材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同时也造成了一种现象,那便是精品的紫砂泥绘作品传世相当稀少。
  以泥装饰,首先作者须具有书法绘画、贴塑的艺术功底,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如邵春来制的泥绘束腰壶,紫泥壶上绘淡黄白的花草、层次分明。堆泥德钟壶的盖上堆绘唐草纹,壶肩饰品茶诗句,壶身堆绘山亭景色,以本色壶泥堆绘,层次分明,点线面巧妙结合,风格优雅。曼生却月壶,红棕泥壶上堆绘黑泥,山峦叠起,远山飞舟,景色宜人,与壶匹配贴切。这些出自诸家名手、风格各异。这对制作者的要求过高,是以泥绘在历史上虽令人赞叹,却依旧昙花一现,只出现过短暂的繁荣。究其原因,除了人文客观因素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不耐用,壶体的装饰画面剥落残缺。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壶泡茶,经久耐用,色香味皆蕴、且愈用愈新,泥绘装饰画面的残缺、剥落乃其大忌。要解决这一工艺问题,首先是掌握壶坯的湿度,使装饰画面与坯体紧密结合,干燥收缩不致剥离。泥绘要取得层次分明、厚薄恰到好处,需高超的绘画雕塑的功底,壶天天与人相亲,十分耐看。宜于把玩,装饰画面与坯体紧密结合是关键。
  2. 不耐玩,壶造型与装饰意境不贴切。
  高雅的紫砂壶,必须是壶型、壶铭、壶饰皆充满文人雅趣,文化与艺术高品位的有机融会,方可起到切壶、切茗、切水的要求。其总体设计上,包含着壶的造型变化,泥料的选择,色泽配比,制作工艺的精致,以观赏和实用兼备来吸引爱好者的目光,升华艺术的价值。
  自陈曼生创导简朴且具功能美的造壶风格之后,吸引许多文人雅士参与砂壶的设计,光大造壶艺术,推动紫砂壶艺的繁荣。清末因国势衰落,商品壶已作为主流,涌入茶肆、居家,其款式千篇一律,毫无艺趣可言。而泥绘装饰,费工费时,瓷绘草草点缀,装饰砂壶为仕人不屑一顾。壶的造型与装饰画面搭配生硬,商品化粗工制作,故不耐玩、无人问津,于是逐渐消失。所以作为茗壶,须讲究壶的造型美和装饰美,装饰画面注重文化意蕴、制作工艺精致与绘画技巧细腻相协调统一,方可得其韵味,耐品耐玩。
  3. 泥绘茗壶费工费时,效益差,不合算。
  泥绘茗壶出现在清初鼎盛时期,宫廷崇尚繁缛堆砌的风格,炫耀其富贵。壶工和绘工之间分工协作,壶饰繁复而精致,采用印纹,堆画雕琢,各显技艺之精华,可谓不惜工本。但型制与装饰有不融洽之感,品茗功能欠缺。紫砂工艺技巧的发挥,相互合作关键是人的观念与学识才能的巧合,宫廷茗壶不仅费工费时之作,也不利于发挥制作者的潜能。宜兴紫砂有自己的独特语言,遵循其规律才是得巧。
  泥绘装饰茗壶,贵在得体谐调,故应在造型美和装饰美的结合上下工夫,锦上添花,充分体现紫砂工艺美、功能美,方为人们所接受。


IP属地:湖北1楼2015-04-22 03:08回复
    前排沙发学习!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04-22 03:47
    收起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4-22 13:44
      收起回复
        学习,好贴!我喜欢泥绘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5-04-22 13:47
        收起回复
          看帖涨知识~~紫砂壶与建盏是爱茶者最佳搭档!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04-22 19:52
          回复
            谢谢分享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4-22 20:00
            回复
              学习啦!----欢迎关注紫砂与建盏吧,这里有你更精彩。


              IP属地:广西7楼2015-04-22 2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