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学雪野文学社吧 关注:18贴子:508

回复:【转帖】《西游记注解—你看不到的玄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回 (4)猴王出了道心
《西游记》故事生动有趣、游龙一般,但是章回题目与随处可见的诗,却是让人看了心惊不已、如同大地上虬劲却又沉默的龙筋龙脉。故事,是人间的层面的,我的意思是人间层面可以理解的。回目与诗歌,则恰好是上层的对应的实质。这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之所以是修炼故事,一个理由乃是,故事中人物的每一个心念、行动,都同步转动上层的“齿轮”。并且,作为回报、作为响应和反馈,上层的齿轮再演化出下一步的下层空间的变化。
当然了,中国古典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红楼梦》、乃至《隋唐演义》、以及其他众多的小说故事,均有此特点,这是中国传统小说故事最具特征的一个特点。只是其它小说故事,都没有《西游记》这么的步步紧扣、如影随形。
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人们,意识观念都是立体的、分层的,这是现代人们尚无法理解的。古代的宇宙观是立体与分层的,考虑问题也是多层面齐下的。《易经》、《春秋》,不都是立体的吗?易经是立体对应体系的理论,春秋是天、地、人间大事的多层互涉互动的现实例子。《诗经》则是反映了日常间这种互动与生活的直接联系。从这个角度,所以我认为《西游记》特殊,并且他的特殊,还体现在有着非常通俗易懂的一面,这个跟四书五经是不一样的地方。
“金丸珠弹腊樱桃,色真甘美;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每当读到瓜果宴席的句段,就一方面感叹于品种丰富得一塌糊涂,一方面嘴巴里止不住的口舌生津。不读《西游记》,不知人间还有如此多的美味,而且每种果实的色香味描写一应俱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5-17 19:13
回复
    了不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5-27 22:32
    回复
      ................
        对呀,似乎的确荒谬呀。这猴子几百年没日没夜的整天在花果山泡着,怎么忽然间无师自通的懂了风水学了?不合道理的嘛。是这样的,身体、思想的脉开了的人,自然的、不知不觉的就会懂得很多别人需要辛苦学习很久才能学会的东西,而且有人学再久还不定能学得会呢。这就是开窍和不开窍的问题了。开窍不是一个比喻或形容,是真的开窍,开启身体的那些有脉络对应的表面接口:穴位。
      开了窍的人,思想和身体,能跟周围很多事物沟通上。读圣贤之书可开窍,习武可开窍,一身正气的人、日积月累的也可以开窍。在过去,开窍是多么寻常的事情呀。现在世上的人,开的窍不多,也很偏颇,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专才。有人就是会读书、读得如饮甘醇,有人就是会考试,什么本事都没有就是精通考试,有人就是会做生意,有人就是会算命,有人有语言天份,有人有习武的资质。
      这个现在的学科、现在的人们之所以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专门,乃是身心的很多窍,已经被堵上,已经封死了的缘故,可不是因为社会进步了、科学发达了。您要是这个看法、认为是发达发展了的话,啧啧,很同情的说,您也没开窍……
      对这种看法有疑虑是不?往下看,分晓就要可见了。
      然后就在山巅上的当儿,猴王忽然听到有人在唱歌儿。听了半天,听得猴王心花怒放,因为歌儿唱的是恬淡悠然的樵夫生活。歌词优美、意境悠然,描述的是虽然艰苦、却是返朴归真的人类的心境。看得我都觉得心旷神怡、悠然神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5-06-21 10:15
      回复
        卖房神兽都来了(๑• . •๑)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06-21 10:16
        回复
          ..........................
            然后发生的故事就有趣了。猴王认为能唱得如此神仙意境歌儿的,一定是个神仙。那樵夫倒是实在,告诉猴王这是一个神仙教他的,用于化解烦恼、调节心情的“心药”。据樵夫所言,这樵夫,跟猴王一样有修道的心,却因为要奉养他放不下老母。作为独子,母亲和志向,成了他人生的两难的选择,孝顺的他,一衡量,还是养活可怜的妈妈比较迫切、实在,修道还是不那么迫切并且有点渺茫,于是就放弃了修道的选择。
          这就是他跟猴王的重大区别。猴王为了寻仙访道,放弃的可比他还大,放弃的可能是别人一辈子、十辈子的福份都换不来的。
          但是修道一定会要放弃他的母亲吗?在他看来,是的。在所有人看来,都是的。这就是人世间一个最大的迷障。是呀,修道是高贵的志向,为了高贵的,怎么要做残忍的割舍了?修道是放弃自己的利益与生死,怎么要放弃别人做代价的了?
          修道真的是难啊,难在刻骨铭心的选择与割舍。但是这一切,都是修道入门的第一道试题。这问题的答案,根本不在尘世间。就像现在小孩子们喜欢玩的脑筋急转弯一样,答案是令人意外的。一,修炼只能对亲朋好友有益,根本不可能产生损害。二,当你真的要修道了,一切都会跟着改变的,这个困境很快就会被解决,也就是随着你的意愿改变。三,最重要的是,修道和与人为善,是一体的,不是可以分割的。放弃修道,放弃亲人的死活,选择放弃任何一个,都是错的。但是选择修道,与选择回报亲人的那个念,不能是情,应该是那一刹那出来的一个更高尚的善念。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5-06-21 10:42
          回复
            ................
              然后高下那还不立刻就显现了嘛。樵夫有修道的根基、缘份与机会,甚至是守着神仙,却入不了神仙的门。那猴王,却一念不生的、直线思维的,直奔大道而去了。
            然后发生的故事更有趣了。猴王到了人家门口,人家的祖师在院子里的屋子里,就感应到了他的到来,甚至是感应到了他来的目地,也就是他的思想。你说厉害不厉害?你觉得这事现实中可能不可能?
            修道人的脉、窍,开的越来越多,他脉所延伸的范围,越来越大。只要是他范围之内的,他全都能感觉的到。他的脉就像无处不在的网络和眼睛一样。别说人家一个大道修成圆满的祖师了,练武到一定境界的人都有这个能力,只不过是没有他这么厉害,比他差很远而已。
            好一个猴王,就要显露真容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5-06-27 11:47
            回复
              第一回 (6)第四类接触
              此仙山照样是灵异非常,仙物丛生,不但有花果山有的珍禽异兽、仙草灵株,还有花果山没有的狮子、大象,金狮玉象,这里的狮子,居然是金色的,据说佛国世界中的生物,才都是金色的;大象,居然是玉石一样的,估计是晶莹剔透吧,据说三界之巅的生物。才是玉石一样晶莹的。这两样奇异的动物,应该是人间没有。
              仙洞门口的崖头,有一座巨大的石碑,说是三丈高、八尺宽,刻了十个字。那估计每个字儿就是将近三尺高,然后四五尺宽总是有的吧。那就是每个字都有半人高,真不知道这么巨大的石碑是怎么立起来的。
              碑上的十个字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灵台是人身的一个穴位、位置对着心脏,方寸就是心脏。斜月三星,也恰好对应心脏的“心”字。整体上这十个字,说的都是心。这句话字谜一样的话,许许多多的人都看出来了是指人的心。但是懂得修行的读者,可能更明白,为什么心是山,也是洞。哎哟,这个说起来,可就太多太多了。人心既是山啊,巨大的、阻挡你的眼界的山,压着你不让你提高的大山,看到这个心山,想到曾经修炼路上的种种不堪回首……。可是心也可以是洞,脉路一样的通道。有人心、有道心嘛。前面的老通背猿不是说了嘛,猴王出了寻道的心这属于“道心开发”。这个开发,可不是现在的经济开发,或者再挖掘挖掘、寻寻宝。开发,是打开了、生长了。
              到了洞门前,一向无惧、勇往直前的猴王,却忽然间拘束起来了,看勾多时,不敢敲门。然后还躲在一边的松树上、吃松子去了。你看出来了么,猴王已经跟洞主,有了远距离的接触了。两个人无声无息之间,已经打了照面,有了接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5-06-27 18:18
              回复
                ...................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出来招呼猴王的仙童怎么说的,仙童上来就说,人家师父正在给众徒弟讲道的当儿,忽然就吩咐徒弟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咦!这不正是跟猴王在门口徘徊,连门都不敢敲一下,也不回头离去,就跳上树去等待,对应上了吗?
                还有,听闻童子一说,猴王一丝丝的惊讶都没有,也没有困惑于为什么人家师父就知道了,只是笑笑说:“是我,是我。”再有,跟随童子进洞的时候,猴王变得更加心态恭敬了,“这猴王整衣端肃”。一连串没有言语、不打照面的“默契”,已经说明了一切。这猴王的根基,实在是不一般啊。
                猴王见得师父,开始表明志向。说起来自己来自东胜神洲,这祖师认为猴王撒谎,因为这里是西牛贺洲,距离东胜神洲实在是太远。猴王就说出自己为了访道拜师、已经飘荡了十多年了。这表明了他的志向和行动,都是如一的、持久的。
                祖师问他姓什么。猴王以为是说自己的性情,便说自己没有一般人的人情和性子。这个猴王,原来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七情六欲何其淡泊。然后说起来姓氏,猴王没有父母,是仙石所生。也就是他没有人的肉身!没有肉身、吃了几百年的三界内的物质,虽然眼睛中的先天金光已经被掩埋,但是仍然本性十足,几乎没有沾染什么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06-28 16:42
                回复
                  .....................
                    再对比一下樵夫、仙童、猴王。樵夫是个孝顺的君子,非常好的人。猴王要他带自己去找祖师,他就非常生气,就很不客气的赶猴王走。如按照佛家说的比较重的人情人心,贪嗔痴,他不贪,但是还是又嗔又痴的。仙童其实年纪应该不小了,只是他已经脱离尘世、悟出了心与物质的关系,“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他已经超脱了人的生老病死,“物外长年客,山中永寿童。”
                  这个道童,师父叫他出来迎接客人的时候,正是在讲道,听得正是入神的时候。忽然师父说有客人,并且偏偏要听得入神的他去接待。你说这懊恼不懊恼?为啥不喊别人呢?师父的话不能不听嘛,于是就出来了,这出来接人的时间里,指不定师父又讲了什么玄奥有趣的东西、偏偏自己要落下了。一出门,还没看人就扯着嗓子发起飙来:“甚么人在此搔扰?”你看,他一点好声气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他私心甚重。为啥师父不遣别人、偏偏点了他的名呢?就是因为他私心重。师父看得清楚着呢。
                  可是猴王呢,一上来,没有任何攀比,三人高下立现。猴王一天也没有修道,一上来就比这修的出离了尘世的道童还境界高。怎么说呢,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5-06-28 16:42
                  回复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二回 (1)不一样的讲礼貌
                    这孙悟空一入修炼的门,第一步,却是祖师安排其他门徒到二门外学习小学的课程,也就是现在社会上,我指的是中国大陆的社会上,最严重缺乏的礼仪常识。修炼人学什么礼仪嘛。可是中国传统的礼仪,用处大了去了。现在的人不知道,几百年来的人们都不知道了。正是这个礼仪,强烈影响了中国人的举止和性格。并且,中国传统礼仪,是通往修炼道路的一个基础。懂得传统礼仪的人,会非常容易走向更高境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传统礼仪中,本身就包含着跟高层面境界相通的心灵指引的部份。
                    呃,你想举出反例了——我明白。你可能想说历史上有不少怪诞的达人、隐士、高手来。啊,千万别举武侠小说中的例子,这个武侠小说不靠谱。历史上,的确有许多以次充好、以怪充高的怪蜀黍,听了俗人话就跑去洗耳朵的许由、喝点酒就耍疯裸奔的刘伶、跟猪猡把酒共饮的诸阮,反正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从正的到负的、从歪的到邪的,什么样的典型人物都不缺少,品种丰富。
                    正是因为这些惊世骇俗的狂人,给很多后世人留下了错误的印象,以为超凡脱俗就是惊世骇俗,以为惊世骇俗就是放荡形骸,以为放荡形骸就是跟正常人的不同,以为跟正常人不同就等同于神神经经、疯疯癫癫、大头朝下。其实这些人,是完全不入流的,在世俗中这些人就是理智欠缺,在修道上,这些人当然是与正宗的修道人背道而驰。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5-06-29 12:47
                    回复
                      .....................
                        这孙悟空要入修道的门,第一步就得是懂得做一个举止高贵的人,起码得是一个看上去举止得体、行为正常的。
                      修道中,很多道理和一般人所认为的,都是反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反么……其实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向上的、一个是向下的。因为朝下呢,人人都看得见,所以人人都以为跟常理相反是大头朝下呢。而这个朝上呢,朝上的人们很少能看到、看到了也很难懂,所以基本忽略这个方向。所以么,那些总想标新立异的傻子们,就以为大头朝下是头顶青天呢,于是乎做出种种超乎正常人的愚昧行径来,贻笑千古。
                      到得现代,中国人已经基本没有中国的传统礼仪了。所以到得现代,中国人也很难理解中国传统的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传统礼仪中,规范举止的心境的要求,比举止还重要。顺着这个心境的礼仪举止,那可真是天人的高雅与境界。
                      所以孙悟空第一步就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并且如何说话、如何讲礼貌,是每日的必修课,“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你看,每天首先就是礼仪方面的。其次才是将经论道,然后还要学习文化课、写字。当然了人家写的是毛笔字。最后一个修炼项目才有意思呢——焚香。焚香跟修炼有什么关系了?世人么,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要烧香拜神仙、或者央求神仙。现在孙悟空这帮修炼的,已经是半神半仙了、真正的神仙就在堂上,天天在一起、天天教他们,用不着点着香许愿、隔空传话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5-06-30 22:31
                      回复
                        ..........................
                          在修炼上焚香的用途很多,不说了。但、就说我们世人,焚香也有通灵的用途。中国传统文明,整个是一个意念驱动、心意运作的庞大体系、一个虽然看不见但是特别庞大的层层迭迭的交互运作的体系。
                        这个祖师,名作菩提老祖,菩提是来自印度的佛经中的外来词汇,这个祖师么,徒弟们显然又都是道人。描写他的诗也非常清楚的说他是金仙,“金仙”、“全气全神”、“真如本性”都是再清楚不过的道家名词。但是同时,“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空寂”、“法师”同又是再清楚不过的佛家的名词。可是他的徒弟们修习的礼仪,明显又来自儒家。哎哟,这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几百年来一些人认为的三教同堂?
                        是就怪了。其中有一个词暗含了谜底、能解开这个谜。“历劫明心大法师。”“历劫”呀!既然他不生不灭、既然他全气全神,既然他与天同寿,怎么还能称得上历劫了呢?对于这个跟天地等同的神仙,怎么才算他跨越了劫,他跨越了什么样的劫?什么样的劫,对于他才能称作劫呢?
                        那就是天地的毁灭与重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5-07-03 21:17
                        回复
                          ......................
                            太厉害了,真的是太厉害了!诸位,你知道这个宇宙什么时候毁灭的,重来之前是怎么样的?没人知道。但是他的历史,跨越了这个劫数,而这个宇宙中所有的神仙、都不可能知道,那么也不可能知道这位大觉金仙他到底是起源于什么时候、他的真实来历。
                          你别看他“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似乎是释道儒三家掺合,其实根本不是的。他所讲的法,是释道儒三家都不曾教导的、是他独此一家的,“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这个“开明一字”是什么?开的是心、明的是心、这一字就是心字,这个皈是心的皈、这个诚是心的诚、这个理,是从心上入手的理。
                          我的天,实在是太厉害了。所以说。这个孙悟空听得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5-07-03 21:25
                          回复
                            .........................
                            一个喜不自胜、手舞足蹈,已经让悟空暴露了、他的宇宙中、出现了他自己不能控制的东西。跟他七年之前的不知喜怒的淡然宁静比起来,悟空一方面修道在提升,一方面,在不知不觉的下降。
                            然后祖师就询问悟空想学什么道,懵懂的悟空说,只要是有些道气儿的便想学。祖师就给孙悟空讲了道和道的不同,分为四类:术、流、静、动。祖师这一番理论,可真是算作又一次的石破天惊。他这一番理论,括尽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层次化生态分布。
                            “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现在日常人们最熟悉的这些算卦风水占仙一类的,在一般人眼里是非常吸引人,但跟修行完全没有关系,甚至连延年益寿都不能,这是术字门。
                            “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看来诸子百家、乃至医学皆属于流字一派的。但是这个祖师说出来一个吓人的观点,按照他的说法,竟然是释家、道家也属于流字一派,想长生不老也似“壁里安柱”,终究有一天会随着大厦倾塌、化为朽木。不是说释家、道家都是修行的法门吗?!怎么在这位祖师的面前也如此的不堪?不是《西游记》中写得很明白吗?不是释迦牟尼佛就在他的西天,唐三藏去他那儿取经就是为了度化众生?这祖师轻轻巧巧的几句话,威力却如同炸雷。
                            “静字门中之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这一类属于中国本土的道家传统养生。也是达不到长生,如同“窑头土坯”一样。不是他不正统,是因为他“未经水火煅炼”。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5-07-05 08:46
                            回复
                              第二回 (3)悟性呀悟性
                              菩提祖师道尽天下流派,悟空却一个都不想学。这时候,祖师颇为惊讶,就很反常的一跃而起,跳下高台,呵斥猴子:“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然后急翘翘的上前,用戒尺敲了悟空的脑壳,三下。然后背着手走入里面、关了中门、悻然而去。估计是祖师的样貌显得空前的懊恼、估计是脑壳敲得比较响亮、估计是祖师从未表现得这样的生气,吓得一帮子徒弟们心惊胆颤。七嘴八舌、都埋怨悟空跟师父冲撞顶嘴。然后的情节发展这里就略过。反正是悟空得到了祖师传授的不传之秘。
                              回过头来看祖师对四种道门的描述之妙。术字门祖师未作任何描述,因为跟真正的修道没有关系。流字门祖师比作“壁里安柱”。这个比喻有趣,把释道儒阴阳墨医等都比作一个大厦的柱子,柱子可以增加墙壁的稳固,但是不能延长大厦的寿命。什么是这个大厦呢?这个大厦就是文明体系。一个文明体系,是多层的,每一层都有支柱,只是它也免不妥坏和灭的规律。把释道儒比作大厦的支柱,甚有意思,那就是说,他们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份,没有真的超凡、也没有真的脱俗。
                              把静字门比作窑头土坯,这个值得品味。窑是烧制砖瓦、瓷器的地方,经过烈火烧炼、再经过水淬火,就不再是松软不成形的泥土,泥巴脱胎换骨成了器物。但是放在窑头的土坯,那可是身在熔炉边,却在熔炉外。那么,静修的人就是指这个土坯了。人身就是泥土。这个“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却是不入修炼的熔炉!那什么是熔炉呢?哎呀,这真的是一个天机呀。还是不要一下子说破的好。好让诸位们有机会慢慢的琢磨、慢慢的品味。


                              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5-07-14 2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