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之下吧 关注:7贴子:479
  • 2回复贴,共1

试论西方心灵哲学中的“感受性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周晓亮


IP属地:湖北1楼2015-05-02 10:06回复
      在西方心灵哲学中,“感受性问题”涉及到对意识本性的理解,是一切主张心身统一的唯物主义理论都不能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因此越来越为西方心灵哲学家所重视,并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本文试图从哲学史的角度分析“感受性问题”的思想来源,概述其现代表现和争论,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则设想。


    IP属地:湖北2楼2015-05-02 10:06
    回复
        因此,如何使这里的“呈现”成为公开可观察的,是关系到问题解决的关键。塞尔的一个观点给人以启发。他认为,对于意识状态的研究必须将“模拟”和“复制”区分开来。对于意识的“模拟”再逼真(如功能主义和人工智能所设想的那样),也与意识本身的状态毫不相干,而真正有意义的是对大脑产生意识的真实过程进行“复制”。就我们这里所说的感受性而言,我们可以设想将一个人具有某种感觉(比方说“黄色”)时的环境因素(刺激物的性质和强度等)、脑中的一切物理-化学因素(神经细胞中原子、离子、分子的性质,神经元电脉冲频率和递质状态等等)在其他人那里精确“复制”出来,那么,在其他人脑中也会“复制”出相应的感觉。虽然我们仍然不知道这个感觉由那些物理-化学元素产生出来具体机制,但从因果上和法则上,我们都可以合理地认为这个“复制的”感觉是与原始的感觉精确相似的。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个感觉已经不是那个人“私人的”,而是“公共的”或与其他人“共同的”。正如一个人观察到的现象也被其他人观察到,这个现象对他们就是共同的。重要的是,在原则上,这种“复制”是完全可能的,没有任何理由能否定随着科学的发展实现这种“复制”的可能性。而且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比如,通过向盲人大脑的特定部位输入特定刺激,使其产生一定颜色的感觉。
        4、以上所说还不能作为解决感受性问题的成熟设想,仍然只是一些尝试性探索,但它确实提供了与以往解决办法不同的思路,也就是说:当我们要对一种感受性做出物理主义说明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一感受性产生所需要的环境刺激条件和人脑的反应条件在相应的人群中设定和复制出来,使这些人的脑中出现经过复制而精确相似的感受性,并向他们“指出”,这些感受性就是“在如此这般条件下”“呈现”出来的,从而使他们得到了对这一感受性的“呈现”的说明。这种“呈现”的说明与语言分析、概念演绎、事态描述等说明方式不同,它的特点是“实指的”,其本质上是物理主义的。显然,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设想有很强的操作主义意味,而且它仍有赖于科学进步的确定和保证。


      IP属地:湖北6楼2015-05-02 1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