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15,779贴子:70,885,908
  • 17回复贴,共1

揭秘中国史上十大冤杀,最冤的竟是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厉害,你辉煌,可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总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在盯着你,想方设法弄死你.他们跟你没有什么仇,仅仅是因为嫉妒,他们不明刀明枪的跟你动手,常常是借助一个拥有权利的蠢货去干这事儿.看到这样的冤案我们常常会拍案痛骂。这也是历史的另一种魅力:让人觉得愤怒,悲凉和无奈。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05-20 14:25回复
    NO.10范雎进谗杀白起
    白起是春秋战国时代继孙子和吴起之后最出色的将军,在大秦统一全国的进程中,白起参与指挥了两次足以影响历史的大战: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人马,使赵国一病不起;讨伐楚国的战争,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继孙子之后第二个攻克楚国都城郢都的大将,还挖掘了楚国先王的陵墓,使东方六国心惊胆战,失去了抵抗意志。
    当时秦国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好象很快就能统一全国了。可悲的是范雎这样一个人物也犯了小人之过——嫉妒。利用自己和秦王的关系好,老是抓机会说白起的坏话,终于有一天,秦王在外面征战,要求白起带兵配合一下,白起认为这次战役发动起来不值得,就给秦王提了个建议,说自己不去为好。这是个纯技术性的建议,结果被范雎钻了空子,说白起要造反,秦王本来就对战无不胜的白起有忌惮,于是赐给了白起宝剑,让他自杀,白起愤怒的问到:“为什么?”后来转念一下子想通了,“我在赵国杀了四十万人,难道还不应该死吗?”
    白起死了,秦国一时将才接应不上来,起用了范雎的老乡一个叫郑安平的人,结果这个窝囊废一出兵就捅了漏子,被活捉了。秦王有一次不经意的在范雎面前说:“白起要是活着,怎么会遭到这样的失败呢?”范雎羞愧得脸都红了,知道秦王在埋怨自己,于是找了个机会辞职走了。结果秦国统一的步伐又推迟了几十年。
    冤枉指数:9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05-20 14:25
    回复
      NO.9伍子胥被杀
      伍子胥是司马迁最佩服的一个历史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伍员身负国耻家仇,却忍耐着巨大的悲痛和彻骨的愤怒等待时机,几十年艰苦奋斗矢志不渝,最后终于杀回了故乡杀掉了自己的仇人,真是一个有血性的男儿!”伍子胥的伟大在于他对中国传统的那种以德报怨的观念不屑一顾,在他看来,烈火就是要用冷水扑灭,恶人就是要用武力来制服!所以当好朋友申包胥责备他说:“即使国家对不起你,你也不应该反过来毁灭这个国家啊。”伍子胥说出了一句让千古之下的小人为之颤抖的名言:“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
      凌厉、个性鲜明的人必然得不到好结果。这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雷打不动的公式,伍子胥死了,他杀了一个小人费无极,又被另一个小人伯痞杀死,历史仿佛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从此,中国的英雄们开始了一个无奈的宿命:活得风风光光,死的窝窝囊囊。
      冤枉指数:10 读者悲愤指数:10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05-20 14:25
      回复
        NO.7汉景帝杀晁错
        汉朝建立的时候,刘邦认为秦朝是被郡县制度给害的,地方上权利太小,所以一出现造反的事情,郡县没有力量应付。所以学周朝,分封各个王,只能姓刘的当王。他把十几个儿子弄到各个地方当王,心想不管谁造反当皇帝都姓刘,没关系。
        可是后来的皇帝可就苦了,这些王一个个的越来势力越大,到了景帝的时候,有的王自己铸钱流通,中央根本控制不了。景帝就找人谋划这个事,晁错也是这个意见,于是俩人一拍即合,成了合作伙伴,开始削藩。这些王不干了,起来造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师出得有名啊,公开说推翻皇帝自己取代太赤裸裸了,于是想来想去整了个“清君侧”,意思是说皇帝是好的,就是让晁错给把持了,逼迫皇帝撤藩。这事儿听着简直好笑,藩王威胁的是谁?扯掉对谁最有好处?明摆着是皇帝自己的主意。可是景帝呢?一点儿都不象个敢作敢当的汉子,为了讨好七国让他们罢兵,顺水推舟的说:“对对对,没错没错,是晁错要撤,不光自己要撤,还逼着我听他的。”把晁错给杀了!
        春秋到秦的时候,中国的风气非常的好,把诚信看得比命还重要(比如侯赢报答完了主子信陵君,觉得欺骗了国王对不起国家,居然自杀了;还有比如燕公子光去拜访田光,跟他谈机密的事情,嘱咐他不要泄露,田光认为公子光这样说是侮辱自己的诚信,也自杀了。)从汉朝以后,风气开始变坏,都是刘邦和他的这帮子孙造的孽。
        冤枉指数:9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05-20 14:27
        回复
          NO.6 司马昭杀邓艾
          司马昭是个人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最阴险的人物之一,先不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就说他指使手下成济杀掉皇帝吧,皇帝摆开了架势要去进攻他的王府,半路被一队兵给杀了。瞎子也看出来了是司马昭指使的,可他抱着皇帝的尸体大哭,还喊着要凌迟了成济给皇帝报仇!连他的手下都看不过去了,有个叫陈泰的说:“成济只是个侍卫,太小了吧。你哪怕把带队的贾充(司马昭的亲信,带队指挥成济杀了皇帝)给杀了,也能稍微的蒙蔽一下天下人的耳目啊。”司马昭假装没听见,继续痛哭。
          后来邓艾、钟会两路讨伐蜀汉,走之前,钟会的大哥钟愈就跟司马昭说:“我弟弟不知道深浅,一直把自己当作天下奇才,让他带兵恐怕会出乱子。”司马昭说不会,你放心吧。钟愈走后,司马翻身就对亲信说:“钟会的大哥说的不错,我对钟会真的不放心。”他手下问:“那你还让他去?”司马昭说:“这次去讨伐蜀汉有很多困难,很多大将都不敢去,如果没有胆量却强迫他们出发,那会毁了大军。钟会这个人有胆量,一定能成功,事成后我再收拾他。”
          果然后来钟会嫉妒邓艾的功劳,上书说邓要谋反,请司马昭授权自己去讨伐邓。司马昭这个时候还没有完成针对钟会的部署,就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火速进攻成都。自己偷偷的命令卫灌潜入钟会军中联络反对钟会的将军,并且命令贾充火速进入汉中,断了钟会的后路。这样,可怜邓艾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糊里糊涂的成了司马昭拖延时间的一个棋子儿!!!一代名将死的如此的不值,真的让人感到惋惜。
          后来有个大臣叫段灼的实在看不过去,给他儿子司马炎写了个奏章,说邓艾谋反太说不过去了,钟会的人马是他的四倍,就驻扎在离成都不远的山谷里,都控制着要道,而且邓都七十多岁了,有今天没明天的人了,难道还想当皇帝吗?司马炎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司马昭活着的时候大概就交代了说邓艾只是被自己小小的利用了一下,说他谋反根本没有道理。所以司马炎立刻就给邓艾恢复了名誉,可是人都死了,这种马后炮啥用都没有。
          冤枉指数:8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05-20 14:27
          回复
            NO.5 宋文帝杀檀道济
            南朝时候的刘宋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很凶猛的,北边一直打到山东和河北,西边攻克了关中地区,差一点儿就提前统一了全国,这有赖于两个出色的大将,西边是王猛的孙子王镇恶,北边就是南朝著名的猛将檀道济。这两个人都是死于自己人之手,比起王镇恶的死,檀道济更为冤枉。
            檀道济的事迹不多说了,量筹唱沙巧退魏兵,树上开花从容撤军。不光勇猛非常,而且谋略超群,是北魏最忌惮的南朝猛将。刘裕生前就很看重他,临死的时候还托付檀好好为儿子效力。他儿子刘义隆继承了皇位,历史上称文帝,客观的说,这人不糊涂,而且在政务上还是个好手,把国家治理的不错。可惜的是他有点儿忌讳檀的勇猛和威名,这就给小人进谗创造了机会。后来事情的发展完全是中国式的阴谋,一个小人使劲儿的挑拨,理由也模模糊糊,皇帝呢就顺水推舟下诏命令檀自杀。
            旨意到了檀那里,檀愤怒的头发上竖,折断手里的弓掷到了地上,大声的痛骂:“你们这不是在毁坏自己的万里长城吗?”
            这以后,北魏的越来越强大,不断的向南吞噬宋的疆土,一次魏的大军甚至打过了长江!宋文帝吓得向东逃到了镇江的北固山上。看着山下的魏兵自由往来,文帝哆嗦着嘴唇说:“檀道济要是活着,绝对不会让魏兵如此的嚣张。”
            冤枉指数:8.5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05-20 14:27
            回复
              太监啦?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5-20 18:04
              回复
                说到白起被离间,李牧何尝不是啊。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5-05-20 18:14
                回复
                  目测楼猪要说岳飞和于谦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5-05-20 18:14
                  收起回复
                    同楼上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5-05-20 19:09
                    回复
                      目测第一是杨虎臣,要么就是陈其美


                      15楼2015-05-20 20:03
                      回复
                        看过很多次这个贴,每次我都会提到一个人物:三国时某粮草官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5-05-20 20:49
                        回复
                          内容打了好几遍都说有敏感词语,无奈只能但这里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5-06-26 01:28
                          回复
                            最冤的是明朝大太监魏忠贤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6-26 01:49
                            回复
                              袁崇焕被杀不算冤:
                              1.自作主张杀掉毛文龙。明朝的死刑需要皇帝审核。袁总兵杀掉了同级的毛总兵!丹东的毛总兵被干掉,使皇太极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2.承诺三年平辽,最后不但没平了,还被皇太极突破长城防线绕道入关。军令状不是白立的,立了完不成就要提头来见!
                              3.皇太极进攻朝鲜,袁必须出击沈阳,以围魏救赵,防朝鲜灭亡。结果袁总兵按兵不动,坐视朝鲜灭亡。使皇太极两线作战的态势被化解。至此,皇太极后方的两支力量:毛文龙和朝鲜相继灭亡。皇太极可以入关作战了!
                              4.皇太极绕长城防线而来,袁只尾随而不出击,使皇太极到达北京城下。拦阻皇太极的部队是崇祯的命令,你不执行,不斩你就是纵容抗旨。
                              5.边军不得入京城,袁在北京城下反复要求入城,同样死罪!这一系列形迹可疑的结果只能觉得袁可能通敌了!即使袁没有通敌,前面的一切也足够死罪!
                              最终结论是:袁被杀冤吗?不冤!理当被诛!崇祯杀袁对吗?不对!袁死了,明朝必灭!


                              IP属地:辽宁19楼2016-11-24 0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