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卡大学吧 关注:830贴子:136
  • 0回复贴,共1

美国读高中,真有传说中的那么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把美国的高中教育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绝对不会是减负而是增负。”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作为演讲嘉宾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饶毅,对众多校长谈起了中美两国高中教育的对比。
近些年来,不少“有追求”的家长选择让孩子逃离中国的“应试教育”。在他们看来,美国的中学活动多于学业、轻松多于压力、愉快多于焦虑……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而且年龄越来越小。
“逃离”到美国就能让孩子既拥有轻松的学业也能培养创造性吗?
如果说创造性的培养是个过程,我们很难短时间判断这种“逃离”是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那么,学业负担则马上就能比较出来。
饶毅正好有两个孩子:女儿在美国完成了学业,儿子在国内上高中,虽然都说儿子的课业负担重,但是在饶毅看来,曾经在美国上高中的女儿并不比儿子轻松,他觉得当年的女儿更辛苦。
美国的高中生的书包也很沉
五年级小学生也在读大部头的小说
饶毅介绍,在美国读书,学生的负担不仅仅来自课本、教材,“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的量是非常大的,英文的主要著作都是学生的阅读范围。”饶毅说。
有一项2009年实施的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如此大的阅读量,如果没有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训练,完成起来会相当痛苦。
“五年级的美国小学生也是一本一本地在读大部头的小说。”最近,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个沙龙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向蓓莉介绍了美国一所蓝带小学(美国为达到一定标准的小学授予的称号)英语课(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情况。
“到了高中,学生的阅读范围已经非常大了,不仅读文学性强的小说,还有很多科普作品,有些作品甚至非常高深。”饶毅说。一次他突然发现女儿正在阅读一本有关科学哲学的书,叫《科学革命的结构》。饶毅说他很难想象高中生能读这样的书。
如果,跟国内的高中生相比,美国高中生的阅读量可能会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都说中国学生的书包重,其实美国的高中生的书包也很沉。
教科书之所以重,是“因为内容多”。饶毅说,美国的历史书就非常厚,讲得非常细,比如欧洲史中,一个不知名的小公主在哪一年遇害都记载得清清楚楚,“没有人能把历史书背下来。中国的历史写得很简约,适合记忆和背诵,但是有时留下来的那几句话因为没有上下文的故事,反而影响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饶毅说。
为了“挑战性选择”
美国高中生作业写到夜里12点
很多人觉得美国的课业负担轻源自美国的不少课程是分层的。比如数学,如果你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或者对数学不感兴趣,完全可以选择难度较低的内容学习。
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在整个高中过程中总是选择那些容易的课程,最终即使他取得了一个不错的SAT成绩,将来也无法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
从5岁起便在美国上学、哈佛毕业后曾担任过哈佛亚裔招生协调人、现在中国工作的王可介绍,美国的大学在选择学生时,不仅看学生提供的SAT成绩,而且要参考高中4年所有的考试成绩,同时还要看一个学生平时所选课程的难易程度。
其实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做“有挑战性的选择”。正是因为这个“有挑战性的选择”,让很多美国的高中生纷纷选择那些难度更高的课程。
有人做了这样的统计,美国开设AP课程(美国大学理事会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简单说来就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的高中占美国高中的70%。因此,不少高中生每天写作业要到夜里12点以后。
再加上大量的阅读,在美国读个高中绝没有传说中那么轻松。
追求“专业性”
课外活动很辛苦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在挑选学生时,不仅看学习成绩同时也要看学生的活动能力。
不过这个课外活动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饶毅介绍,女儿高中时是学校排球队的队长,同时还是划艇队的队员,“他们非常辛苦,即使是冬天也要自己扛着船出去,还得穿着短袖。”
追求“专业性”是美国学校对待课外活动的一贯传统,没有谁在课外活动“走过场”。
王可说自己小时候有一个理想就是长大后能做一名儿科医生。所以高中时选择到医院当志愿者,“我每个星期六要在医院做4——6个小时的辅助工作。”王可说,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都必须认真做好,甚至达到专业水平,很多大学在考察一个学生时“看的不是量,而是你做的质量”。
学业上要进行“有挑战性的选择”,课外活动上要“追求专业性”,所以,熬夜对很多美国的高中生来说并不少见。
“其实,有时教育中的问题原因并不在教育而在文化。”饶毅说。
曾经有一位朋友向饶毅咨询自己的孩子应该学什么专业,“他和他的儿子都是数学天才,却在纠结该不该学金融。”饶毅说,还是有一些功利的东西在作怪。
当那么多家长把中国的教育批评得一无是处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想清楚什么是教育、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一味的批评,或者直接“逃离”。但是,当这些抱有“逃离”心态的家长到了美国后,他们在国内遇到的问题在美国仍然能遇到。“社会变了,环境变了,但是文化没有变,所以该遇到的问题还会出现。”饶毅说。


1楼2015-05-27 14: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