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文学吧 关注:56贴子:97
  • 7回复贴,共1

西方现代派文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方现代派文学


1楼2015-05-27 22:41回复
    现代派又称先锋派,是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它不是—个单一的流派,而是许多反对传统文学的流派的总称。现代派文学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出现的。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矛盾日益尖锐。


    2楼2015-05-27 22:43
    回复
      现代派又称先锋派,是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它不是—个单一的流派,而是许多反对传统文学的流派的总称。 现代派文学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出现的。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矛盾日益尖锐。


      3楼2015-05-27 22:43
      回复
        西方现代派文学 - 概念
        西方现代文学是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上的反映。20世纪以来,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经济萧条、劳资危机、核恐怖等等一系列世界性的灾难,使越来越多的人对个人的命运和世界的前途,抱悲观绝望的态度,心灵受到很大的创伤,从而促进了现代派文学的兴起和盛行。
        相关书籍图册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个相对笼统的概念,涵盖了过于庞杂的内容。一般认为,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现代派文学是与现代哲学思潮、社会思潮密切相关的,是为高度理性化工业社会演奏的《安魂曲》——不是交响乐夸张的昂扬,而是孤独绝望的萨克斯的哀鸣。如果说20世纪风起云涌的现代非理性哲学思潮是对工业文明无情扼杀人性的抗议的话,那么现代派文学则是小资产阶级生存状态的艺术表现,是那些试图在“标准化社会”的冷漠环境中张扬个性、抒发情怀、维护爱情尊严的“小资”文人对现实的强烈抗议,“怪异”的文学形式本质上就是向社会所发出的呐喊:“我的存在不容忽视,我的个性必须张扬!”
        西方现代派文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变化,流派纷呈,作家的政治、思想倾向也很不一致,但就其共性来说,有如下几点:①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其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谬感。因此,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②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现了异化这一主题。③现代派文学是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它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


        4楼2015-05-27 22:43
        回复
          西方现代派文学 - 诞生发展
          《恶之花》图册现代派文学最早出现的派别是象征主义,它的先驱是法国的波德莱尔(1821—1867)。他的代表作是《恶之花》,堪称象征主义的奠基之作。19世纪80年代,在法国,正式打出了象征主义的旗号,并逐步形成了象征主义作家队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五花八门的现代派文学派别先后出现,到20年代形成高潮。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这段时期出现了一批有世界影响的杰出作家。小说方面有奥地利的卡夫卡,爱尔兰的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戏剧方面有美国的奥尼尔,比利时的梅特林克,德国的霍普特曼。诗歌方面有美国的庞德,英国的艾略特、叶芝等。
          30年代至40年代初,以希特勒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异常猖狂。反法西斯的民主作家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现代派文学处于低潮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颓废思想抬头,社会上充满悲观阴暗气氛,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泛滥,于是现代派文学进入新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现代派文学,被称为“后现代派”。具体派别有以萨特、加缪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文学,以尤奈斯库(法)、贝克特(爱尔兰)、阿尔比(美)等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以阿兰·罗布—格里耶(法)为代表的新小说派,以海勒和冯尼格为代表的美国黑色幽默派和以奥斯本为代表的英国“愤怒的青年”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在思想方面,这些派别大多与存在主义哲学有联系。在艺术形式方面,竞相标新立异;各有特点。
          现代派文学直到今天仍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流派,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楼2015-05-27 22:46
          回复
            西方现代派文学 - 思想内容
            西方现代派文学图册一、鼓吹非理性主义。这是现代派文学相传统文学不同的一大特色。欧洲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到19世纪、20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提倡理性,高举理性主义旗帜。现代派反其道而行之,否定理性,否定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现代派作家主要受叔本华、柏格森、尼采等哲学家的唯心主义哲学响,同时也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笫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现代派作家主要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些唯心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影响。
            叔本华强调生存意志(或称生活意志、生命意志)。他认为这种意志是万物之源,不受理性制约。他认为生活意志既是宇宙意志,也是人的意志。所谓人的意志就是“我的意志”。他声称“世界就是我的意志。”这显然是在宣扬唯我论。他还认为,人生是意志,从而也就是欲望所支配的。欲望无尽无休,永远无法满足,这就产生痛苦。因此人的一生都是充满痛苦的,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悲剧。尼采的悲观主义对现代派文学产生了影响。
            柏格森认为生命冲动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他用神秘的生命冲动派生万物来解释物种的形成和进化。他公开反对理性主义,认为人类的理智不可能认识世界。认为理智是固定的、相对的、外在的东西,它不可能认识作为运动变化的生命冲动。他否定科学,认为如果科学的概念是理智的概念,那么这种概念只不过是人造的符号,不能反映世界的本质。与此同时,他宣扬神秘的直觉主义。他把直觉称为“理智的交融”。这是一种人的内心体验,是一种主体与客体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无差别境界。直觉主义否定人的感觉认识、理性认识和实践;是道地的主观难心主义;柏格森神秘的直觉主义对现代派文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尼采狂热地宣传“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鼓吹强者统治弱者;在艺术方面,他认为“艺术就是艺术”,“艺术高于一切”、。他的唯我主义与唯艺术论也影响了现代派文学。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反对理性,他强调潜意识的作用。认为艺术作品源于潜意识,是作者心中潜意识的外化和变形。他的理论对现代派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存在主义哲学极力宣扬先有主观意识,后有客观存在,并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和颓废主义思想,渗透在现代派文学许多作品中。
            二、强调表现自我。现代派文学不重视环境描写,而是着重表现人物的主观世界。现代派作家把个人内心生活作为作品的重点,精雕细刻地描绘人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情绪、联想、幻想、幻觉以及微妙的感情变化等。现代派作家经常描写入的异化的主题,他们认为在颠倒混乱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已异化为非人。人已失去了自我的本质。他们的创作也成了“寻找自我”的文学。他们笔下的人物是卑微的畸形的,甚至是游离在社会之外的局外人。


            6楼2015-05-27 22:46
            回复
              西方现代派文学 - 学术特征
              相关书籍图册①象征性。现代派作品为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②荒诞性。现代派作家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以战后的计算机工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把社会结构改组成一个庞大精密的机器,人成了由机器控制的动物。科学对世界和人的统治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残酷无情,人再也没有主体性可言。科学对人的压抑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分裂,而“荒诞本质上是一种分裂”,当代人由于科学的异化而产生对世界和人的荒诞体验。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
              ③意识流。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心理描写的范围,意识流技巧的目的是要深入人的精神活动,表现那种纷乱飘忽的思绪和感触,这种思绪和感触还没有经过严密的整理和组织,常常显得松散零乱,缺乏条理,不合逻辑。
              ④意义的不确定性。由于该时期文学关注的社会准则问题长期陷入混乱,他们感到世界的意识只是部分的、暂时的、甚至是矛盾的,而且总会有争议,这样的社会已不适宜于明确的定义,因而该时期文学更侧重于探究那种混乱的多重复合意义。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常采用事实与虚构交织的拼凑、自相矛盾、不连续性、模糊性等方法来表现这个复杂多变、难于捉摸的世界。


              7楼2015-05-27 22:46
              回复
                西方现代派文学 - 中国作家的影响
                李金发图册早在20年代,在法国留学的李金发就受到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不但读了许多象征派诗人的作品,而且将波德莱尔、魏尔兰等称为“我的名誉老师”。
                1925年2月16日,《语丝》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象征主义诗篇《弃妇》。同年12月,出版了他的诗集《微雨》。在以后两三年中,他又接连出版了诗集《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这些独树一帜的诗篇引起了毁誉不一的评价,但大家一致称他为“诗怪”。有些诗人如冯乃超、王独清、穆木天、胡也频等也开始进行象征派诗歌的创作。王独清出版了《威尼市》、《圣母像前》等诗集,穆木天和冯乃超分别出版了诗集《旅心》和《红纱灯》。这些年轻诗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象征主义诗派。
                3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1932年,由施蛰存、杜衡、戴望舒编的《现代》月刊和嗣后由戴望舒创办的《新诗》月刊更促进了现代派诗歌在中国的发展。当时在中国不少著名的诗人都程度不同地受现代派文学的影响。戴望舒的《夕阳下》、《十四行》等诗明显地受到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徐志摩于20年代翻译了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死尸》。并认为这首诗是“《恶之花》诗集里最恶亦最奇艳的一朵不朽的花”。受波德莱尔影响,徐志摩的诗中也出现了丑恶的意象。在描写上帝重新造人的《又一次试验》一诗中,天使的形象也极其丑恶:“我老头再也不上当,/眼看圣洁的变肮脏,——/就这儿情形多可气,/哪个安琪儿身上不带蛆!”冯至深受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他曾在30年代翻译过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里尔克善于在诗中通过具体的形象揭示深邃的哲理。例如他通过《豹》这首著名的诗,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社会的矛盾的哲理化写照。冯至受里尔克的影响,也用小草、小路、树木之类的形象表现自己所领会的抽象的哲理。
                何其芳在1931年发表的象征主义诗篇《预言》就明显地受了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的影响。他自己也说,当时“爱好法国某些象征主义的诗人甚至一些大诗人”,“对于法国象征主义派的作品入迷”。他除阅读了大量法国的象征主义作品之外,还研究了艾略特的《荒原》等诗篇,并受到影响。在1934—1935年问,他写了《病中》、《短歌两章》、《古城》、《夜景》、《失眠夜》、《风沙日》等待,与艾略特的诗风有近似之处。风格沉郁,是彷徨在荒地的人的绝望的叫喊。现代派在20—30年代对中国的小说创作也产生了:影响。施蛰存在这段时期就写了不少意识流小说。20年代末发表的《梅雨之夕》就描写了潜意识和意识流。在这篇作品中,打破了正常的时间的界限,过去、现在、未来混淆在一起。情节模糊,人物扑朔迷离。路旁女店员的眼神仿佛就是妻子的忧郁的眼睛,雨中的姑娘很象初恋的少女。


                10楼2015-05-27 2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