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何弃疗吧 关注:15贴子:65
  • 9回复贴,共1

写小说的技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灵感转化为文字,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者微博上。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尝试创作自己的小说。小说的创作和博客或者传统的散文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说文学创作是自由和随意的,但掌握一定的小说创作技巧,可以让读者更快的融入小说情节,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1楼2015-06-04 19:35回复
    1,取个好名字。一个好的名字对于小说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好的名字未必表示要用华丽的辞藻或者神秘的含义,通俗易懂的名字一般更容易让读者记住。小说的名字要尽可能的简短且与剧情相对应,避免使用生僻字和模棱两可的词汇。比如《西游记》这一名字要比《玄奘西天取经记》要好的多,因为后者名字太长且有非常用字的出现。另外,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外国地名和人名的记忆能力非常糟糕,所以除非必要,应尽量避免小说以欧美文化为背景,比如《克里斯多夫约翰内斯堡奇遇记》远没有《张三天津历险记》来得容易接受。


    2楼2015-06-04 19:38
    回复

      2,鲜明的主角。在构思整篇小说之前,可以先对主角进行设定。主角的名字和小说的名字一样,必须简短且容易记忆,要远离生僻字和长名字。对于读者来说,主角叫什么名字实际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读者迅速记住主角的名字。所以生涩而冗长的主角名字对于小说的创作来说,等于是一剂毒药。此外,还需要给主角设定一个鲜明的形象,这个性格可以是暴躁的脾气,也可以是幽默的谈吐,或者美艳的外貌,但不能是一个大杂烩或者是一个完美的形象。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什么样性格都具备的人物,也不存在完美的人物,这两种类型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中,只会让读者觉得不真实。


      3楼2015-06-04 19:40
      回复

        3,第三人称。经过统计,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的写作手法成功的机率远低于第三人称。这通常是因为读者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如果遇到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就会不自觉的将自己代入小说的情节中,虽然这样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但小说的剧情通常是离奇而夸张的,这种超现实的剧情会让读者觉得不真实,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而以第三人称来写,读者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可以清楚的区分剧情世界和现实世界,反而能让读者更愿意读下去。所以,除非是个人回忆录式的文体,或者以现代都市等与现实世界高度相似的情节为背景的小说,否则应慎用第一人称写法,而改用第三人称。


        4楼2015-06-04 19:41
        回复

          4,确立大纲。所谓大纲就是小说的章节目录,在动手写小说之前,应该先确立好小说的大纲。大纲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是确定故事的主线,也就是故事总的发展方向,这个主线必须以主角为中心,时刻围绕着主角的成长或者发展方向。成功的小说必定有着明确的故事主线,散乱不清的故事脉络只会让小说变成作者的流水账,毫无阅读的价值。第二是对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背景和场景等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设定。比如确立主角和配角的性格、喜好等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在真正动笔的时候将人物写成飘忽不定的形象,只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才能被读者记住并喜爱。


          5楼2015-06-04 19:41
          回复

            6,善用对话。小说与社科类的读物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是通过说教的手段来给读者提供相应的知识,而小说则是靠新颖的剧情和跌宕的情节来吸引读者。在小说中,如果需要到交待背景或者介绍事物的时候,采用说教手段或者长篇的论述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种写作手法会打断原本的剧情,让读者的注意力从剧情中剥离出来,从而迅速失去阅读的兴趣。如果在小说中出现需要大篇幅交待背景的地方,应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对话来进行。比如小说中需要介绍北京的故宫,大量的陈述故宫的基本资料只会让读者头痛,但如果这些资料是从小说人物的口述中表达出来,例如茶馆中听到陌生人无意中讲起故宫的趣闻,那么效果会好的多,因为故事剧情是自然衔接的,读者的阅读过程是平滑无缝的。


            7楼2015-06-04 19:44
            回复

              细节掌控。小说通过生动和形象的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很多创作者把握不了生动和形象的含义。实际上,生动的描写主要来自对细节的掌控,要让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有身临其境般的阅读体验,就需要在细节的处理上,抓住读者的眼球。举个例子,如果主角推开房门,发现桌子上放着一只手机,这样的描写并不能让读者深刻的了解当时的情节,因为对手机的描写太模糊,读者无法想象是什么样的手机,从而也就对剧情的理解十分模糊。而如果改成桌子上放着一只iPhone土豪金,那么读者就能迅速吸收剧情,并立即对手机所相关的人物、背景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加深了对剧情的理解。细节的描写和散文不同,并不是通过大量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而是要给读者一个贴近生活的、确定的、显而易见的、可以立即想象的画面。再比如,在描述事物的长度、重量和质感时,应避免出现科学术语,以免给读者造成脱离生活感,比如“巴掌大的手机”远比“长130mm宽60mm的手机”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8楼2015-06-04 19:44
              回复
                7,
                制造矛盾。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情中出现了激烈的矛盾,只要是对立的事物,都可以用在小说的创作上。比如人物的好坏之分,小说中的坏人就要坏得彻底,坏事做尽,并且永无悔改之意,而小说中的好人就要好到极致,即使周遭全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即使他被坏人不断的欺凌和蹂躏,也不会起一丝一毫的坏心。再比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人物和一堆腰缠万贯的人物在一起,极度寒冷的雪山上燃起一堆火红的篝火等等,这些强烈的反差描写,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因为任何人更容易记住特殊的形象,当鹤立鸡群的时候,最先被注意的一定是鹤,而要让鹤被注意,必须把它放在反差极大的鸡群之中,而不是相似的鹤群里。


                9楼2015-06-04 19:45
                回复
                  9,
                  感情至上。人类的感情一般分为亲情、友情和爱情,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利用这三种感情为创作手段,穿插在剧情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小说要有一个主要的感情线,比如以爱情为主线,那么小说就要围绕主角的爱情经历来写,切忌感情线不明确或者太杂乱,一会儿写爱情,一会儿又写亲情,两样都没写清楚又写友情。在感情线确定的大前提下,在一些细节的地方适当的描写其它两种情感,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主角在外打拼十年,终于回到家乡,看到满脸皱纹的老母亲而泣不成声;又比如主角在战场奋勇杀敌,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哥们为了救主角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等等。这些老掉牙的情节之所以一直能吸引读者,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感情,感情的描写能充分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此外,对于感情的处理也可以从反面进行,比如主角被最好的朋友出卖,众叛亲离等等都是能打动人心的桥段。


                  10楼2015-06-04 19:45
                  回复

                    控制节奏。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节奏的把握,做到张弛有度。通俗的讲,读者都喜欢剧情中的高潮部分,但整本小说不可能全部都是高潮,如果全都是高潮那么也就没有高潮了。以武侠小说为例,打斗的场景通常能够吸引读者,但如果小说从头打到尾,那么任何读者也看不下去。同样的道理,感情戏也能打动读者,但如果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谈情说爱,读者自然也会审美疲劳。也就是说,在写小说的过程中,要注意情节的穿插,可以将不同的剧情,不同的节奏交替展现,读者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也需要呼吸,太紧的情节会让读者喘不过气来,而太松的情节就会让读者哈欠连天,只有松紧结合,才能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情节如何变化,都不能脱离主线的范畴,以免小说写偏。


                    11楼2015-06-04 1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