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服吧 关注:57,670贴子:45,707

浅说明清罩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罩甲
褂子、外套一类上衣的旧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罩甲,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带,皆戎服也。” 明 顾炎武 《日知录·对襟衣》:“今之罩甲,即对襟衣也。《戒庵漫笔》云,罩甲之制,比甲稍长,比袄减短, 正德 间创自 武宗 ,近日士大夫有服者。”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罩甲》:“今人称外套亦曰罩甲。”

                      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6-18 10:25回复
    《酌中志》‘‘罩甲’’条有:‘‘罩甲,穿窄衣袖戎衣之上,家此,束小带,皆戎服也。有织就金甲者,有纯绣、洒袖(即明代流行的洒线绣)、透风纱不等。’’又《戒庵漫笔》称:‘‘罩甲之制,比甲稍长,比披袄减短。正德间创自武宗,近士大夫有服者。’’ 附正德罩甲
                                                     夫春秋大九世之仇,小雅重宗邦之义。
           ——《奉天剿满檄文》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6-18 10:37
    回复
      据绘画、版刻反映,可知式样也极多,有短至齐腰部,却具有实用价值,还像是南北朝两当,如下图总兵提督武将所穿式样。

                            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6-18 10:50
      回复
        根据沈从文先生的考证及其搜集的明代图版,罩甲其实有两种大的分类——一类是真正的铠甲,金属制成,有鱼鳞、琐子、柳叶等形制;一类是丝布类材质的衣服,其功用或为御寒,或为装饰。但都有长有短。
                              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6-18 10:52
        回复
          毛奇龄《武宗外纪》:“(正德-引者)时,诸军悉衣黄罩甲,中外化之,虽金绯锦绮亦必加罩甲于上。市井细民无不效其制,号时世装。”
          又《明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丙辰(十一):“禁官民步卒人等服对襟衣,唯骑士许服,以便于乘马故也。其不应服而服者,罪之。”(《大明会典》及《明史·舆服志》记载皆源此)
          《大明会典》卷61:“(正德)十六年,禁军民人等如有穿紫花罩甲等服,或禁门,或四外游走者,许缉事,并地方人等擒拿。”
                                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6-18 10:53
          回复
            根据排比以上史料可以初步判断,虽然明后期史料皆称:罩甲创自武宗,但这种“创”显然是以原有式样为基础的一种改造。首先,根据上引《明太祖实录》,至迟到明初,穿“对襟衣”已在民间流行,故而朝廷需要下令禁止,而“对襟”则是正德罩甲最突出的特点。武宗对之前已经有的“对襟衣”究竟进行了哪些改造而成为罩甲,我们现在不好判断。

                                  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6-18 10:56
            收起回复
              此外,根据《戒庵老人漫笔》:“罩甲……比披袄减短”。而成书稍晚于此书的《说文长笺》则说:“武士谓之蔽甲,方俗谓之披袄。小者曰背子。”可见,明代正德后流行于民间的罩甲有长有短,沈从文先生的考证也证明了这一点。而武宗创的罩甲究竟是长的还是短点?现在也不好确定。当然,既已经成为时装,民间就有可能进行再加工,再改造。正德十六年禁止的也只是罩甲的花色,而没有禁止其形制。
                                    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6-18 10:57
              收起回复
                关于正德十六年禁止军民人等穿紫花罩甲,根据明王廷相《赭袍将军谣》,武宗的侍从应该是传紫花罩甲,故有是禁。《赭袍将军谣》:“万寿山前擂大鼓,赭袍将军号威武,三鞭健儿猛如虎。左提戈,右跨弩,外廷言之赭袍怒。牙旗闪闪军门开,紫云罩甲如云排……”
                                      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6-18 10:58
                回复
                  罩甲显然是“马甲”一词的词源。清末俞樾《茶香室三钞·罩甲》:“国朝王应奎 《柳南续笔》云:‘今人称外套曰罩甲。’……按,今吴中犹有‘马甲’之称,当即由罩甲而得。”
                  到了万历年间,被冠以罩甲之名的各类服装显然已经极多,甚至死囚的囚服都称为罩甲,已渎鄙至极了——
                  明末朱国祯《涌幢小品》卷1“献俘”:“神庙二十七年己亥四月廿四日,献倭俘礼成。大司寇萧岳峯大亨,领左右侍郎出班奏事。长身伟貌,烨烨有威。时上御午楼,朝暾正耀,萧跪御道,两侍郎夹之,首仅及肘。致词,先述官衔、名姓及左右侍郎,并请犯人某某等磔斩,末云,合赴市曹行刑,请旨。凡数百言,字字响喨舒徐。宣毕,俯伏。上亲传‘拿去’二字,廷臣尚未闻声,左右勋戚接者,二遽为四,乃有声,又为八,为十六,渐震,为三十二,最下则大汉将军三百六十人,齐声应如轰雷矣。此等境界。可谓熙朝极盛事。是日,天气晴和,余以廿七日持节出国门,封荣世子,躬逢其盛,良自不偶。次年,庚子冬十二月,献播俘礼亦如之。而寒甚,百官噤栗,馆友庄冲虚面最白,侵而成红。余面赭,几变而黑,或嘲曰,云长作翼德脸也。宣,囚大呼称枉,每囚一镣,肘外。覆以朱衣朱巾,名曰罩甲。一官押之,十人叉而扶,且推之,出西长安门。夹道观者无虑百万,车拥毂枳。大司寇督至西市仅二十里,日晡方达。比行刑,近昏黑矣。”
                                        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6-18 10:58
                  回复
                    比甲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的马甲,其样式通常较后来的马甲要长,一般长至臀部或至膝部,有些更长,离地不到一尺。这种衣服最初是宋朝的一种汉服款式,无袖长罩衫,又叫做“背心”。后来传入蒙古。据《元史》载:“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去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                                                  待吾续半世巅峰帝命,为尔等战出个朗朗乾坤。                                      ——叶凡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6-18 11:19
                    回复
                      《元史·后妃传一·世祖后察必》:“[后]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於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
                      指背心。《西游记》第二三回:“[那妇人]穿一件织锦官绿紵丝袄,上罩着浅红比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大姑》:“视之,不甚修长;衣绛红,外袭雪花比甲。” 何垠 注:“比甲,半臂也,俗呼背心。”
                                                                        待吾续半世巅峰帝命,为尔等战出个朗朗乾坤。                                      ——叶凡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6-18 11:21
                      回复
                        南宋比甲
                                                                          待吾续半世巅峰帝命,为尔等战出个朗朗乾坤。                                      ——叶凡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6-18 11:23
                        回复
                          从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史》中:
                          妇女着的名‘‘比甲’’,明、清之际特别流行,为秋冬间所穿,夏天也穿。                                                  待吾续半世巅峰帝命,为尔等战出个朗朗乾坤。                                      ——叶凡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6-18 11:26
                          回复
                            例如——‘‘上穿白夏布衫儿桃红裙子,蓝比甲。’’ ‘‘穿着红袄,玄色缎比甲,玉色裙,勒着销金拖泥裙子。’’                                                  待吾续半世巅峰帝命,为尔等战出个朗朗乾坤。                                      ——叶凡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6-18 11:32
                            回复
                              明孝敬皇后袄裙、比甲像,比甲出土实物,大明衣冠图志皇后比甲



                                                    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6-18 11: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