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猫吧 关注:10,829贴子:531,234

【转载】致各位写手【吐槽神马的我也很熟练啊】(写文教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舔了很多遍的教程,写得很赞。隔三差五地会有翻出来细细看一遍,舔多少遍都不够啊。吧里写文的孩子很多,希望能对你们都点帮助w
原作地址:http://tieba.baidu.com/p/991077827
教程作者: @枫¢碎影
授权图


IP属地:广东1楼2015-06-19 12:46回复
    【基础班】——献给各位跃跃欲试或刚写了几篇文的写手
    1,理解篇:角色的理解
    2,技巧篇:标点运用
    3,理解篇:玛丽苏与穿越
    4,技巧篇:标题与人名的讲究;炼字入门
    【进阶班】——献给写到瓶颈求突破或不知如何继续的写手
    5,技巧篇:剧情铺展;环境描写;人物塑造
    6,理解篇:文章的主旨;角色的再理解;文风是神马
    7,寄语篇:写文的心态


    IP属地:广东2楼2015-06-19 12:46
    回复
      【基础班】——献给各位跃跃欲试或刚写了几篇文的写手
      2,技巧篇:标点运用
      【误区:省略号、破折号、“~”号、双引号、顿号、表情符号、空行的各种滥用】
      要领:抓大放小(基础要求)
      其实我一直觉得吧,只要认真上过语文课,标题问题那完全不是问题。但事实证明,写同人文跟写作文还真有一定距离。写作文那标点,基本就是逗号句号偶尔加几个破折号双引号。但写同人,脱离了那种模式,在自由的状态下有时候标点真的需要极大斟酌。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用标点是为了什么?
      答:一,断句;二,符合汉语规范,让人看得懂;三,对人物心理、性格甚至情节的细节暗示。
      第一、二点想必各位都觉得是废话- -老实说我也觉得是(喂!)
      比如说——句子结束用句号;并列长句用分号;说话就用双引号……这些都是小学的语文课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所以我们根据第三点来详解一下破折号和省略号。
      此部分仅做了解,【新人上路不用顾及那么多,要懂得“抓大放小”】。但是看精品文的时候倒不妨赏析一下,逐渐培养这种意识。


      IP属地:广东5楼2015-06-19 12:47
      回复
        省略号“……”
        先说两句,省略号我个人不推荐“。。。。。。”“......”这两种形式。虽然说这只是很小很小的地方,但是既然默认以“……”为正规,那就没必要给人留下“这文连标点都不规范估计是烂文”的印象了是吧。
        (平时聊天可以随便啦,但是写文还是稍微严肃点吧。)
        功能:1,表示“等等”;2,话没说完(声音渐低)3,沉默不语;4,声音的延长或断续;5,引用时略去不重要的内容;6,排版;7,语意的轻微转折
        详解:
        第一、五种就不解释了,很常用。只是要注意第一种别把“等等”与省略号连用就好了。
        第二种,区别于破折号的被打断,这个更多是说话者本人声音低到停下。往往这时候说话内容都比较沮丧或严肃,总之就是“反正在场的都知道后文是什么,我就不讲了”|||
        第三种,出现于对话。而且不同情景下会有不同的意思,比如困惑、郑重沉吟、无法反驳、愤怒、震惊等(愤怒与震惊时通常与感叹号连用)。表达内容非常丰富(所以也是很多原著里留给脑补的空间),必须结合语境。
        第四种,这一点跟破折号很相似,但是有微妙的区别。破折号的声音延长与断续多是比较……响亮、干脆的感觉;但是省略号的声音延长与断续更多了一层绵延不断的意味(所以在表示呻吟、奄奄一息时多用省略[喂!])
        第六种,一般为单独成一行的省略号(或双省略),多表示时空转换。
        第七种,平时说话都常用到,表示轻微的转折关系,语气上与第二种很相似。
        对写作的启示:
        从上面可以得出,省略号的作用偏向:1,声音效果;2,对话中暗示感情。


        IP属地:广东7楼2015-06-19 12:48
        回复
          【误区TIP:省略号、 “~”号、双引号、顿号、表情符号、空行的各种滥用】
          1,省略号滥用
          前面我们说过省略号的作用,新人尤其容易因为——2,话没说完(声音渐低)4,声音的延长或断续——这两种原因滥用省略号。
          但我们前面强调过了,“标点可以是对人物心理、性格甚至情节的细节暗示”。
          省略号在人物的语气上,更多是表现一种“不确定/委婉”,并因此带来的断续或延长。所以在比较强势的角色上要慎用省略号,而比较自卑的角色上省略号可以表现他的个性,或者在一些对话里表现出说话者一种“推测”语气。
          举例
          例A:
          “这个题目应该这样解……”
          “这个题目应该这样解。”
          很明显上句比下句的意思含有更多的不确定或者说委婉语气,而下句的语气更斩钉截铁,充满自信。
          例B
          “就算是偷吃,你也分分场合……算了。”
          这句省略号有略微的转折意,更多表现出说话者一种让步、无奈甚至宠溺的感情
          那么让我们抽一个文段看看吧。
          例C
          过了不知道多久,新一似乎听到了警车开往小巷的声音。转头一看,快斗早已站起身,挟着礼帽,正笑着把手伸给他:“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 ?”
          【“滚……”】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力站起来,嘴角却勾起了一个弧度。
          过了不知道多久,新一似乎听到了警车开往小巷的声音。转头一看,快斗早已站起身,挟着礼帽,正笑着把手伸给他:“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 ?”
          【“滚。”】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力站起来,嘴角却勾起了一个弧度。
          这两个文段除了最后行中的“滚”的符号变化,其他都没有变化。
          前一个文段新一的“滚……”表现得有点不那么干脆。
          而后一个文段“滚。”则更好地体现新一那种强势的个性——语气干脆利落,毫不犹豫——从而与后面的动作照应,形成一种“强势又傲娇”的感觉(喂)
          ……如果这里用“滚!”的话就是在骂了啊哈哈哈(欢快跑过)
          举一个强势角色云雀为例吧。
          例D
          云雀在桌上放下一瓶阿司匹林,说:“食草动物……吃药……”
          ……很明显云雀那么强势的角色用省略号相当不合适。
          云雀在桌上放下一瓶阿司匹林,说:“食草动物,吃药。”
          这样改就更有一种命令的强势感。


          IP属地:广东8楼2015-06-19 12:48
          回复
            3,双引号滥用
            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一个基本概念。
            简体的引号是“”而不是【】,繁体中使用“「」”作为引号,而不是“[ ]”。
            喜欢标新立异的同学也要注意这种基本规范啊。
            还有,人物在说话中引用某句话,要这样
            A说道:“可是他说过,‘必须先去B城拜见长老’。”
            然后……然后我就没什么要说了的(喂!)
            4,顿号滥用
            顿号,因为“、”与“。”“,”的形象相似,很容易被人滥用成……以“、”代替逗号;以“、、、、、、”代替省略号。
            这一点非常让人觉得无力 - -这一点上不再多说,这不是理解问题,完全就是不理睬汉语规范嘛。


            IP属地:广东10楼2015-06-19 12:48
            回复
              5,表情符号
              表情符号包括“- -||”“-V-”“>_<”“0_0”“TAT”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打不出的。
              由于前些年一股韩国小说之风席卷中国,可爱淘什么的大行其道,再加上网络语言的兴起——搞得我突然就觉得“怎么文里到处都是表情符号了这怎么回事”。
              我不否认表情符号的运用有其积极作用,但是吧,滥用不是好事,真的。我翻过那个谁谁谁的一本书的某一页,我勒个去啊,那一页纸的每一句末尾都有个表情,还有一大堆“55555”……合书闪人不解释。
              由我的亲身经历可以看出,过多的表情符号可以导致读者的头晕眼花乃至反感。
              但是适当地使用表情符号,我觉得可以让文章更亲切,人物形象更鲜明有趣——但前提真的很重要,是“适当”。
              对于新手来说,适当地使用表情可以达到高手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觉。但是“适当”这个词真是太微妙……
              那么什么叫适当呢?
              适当就是不要滥用(废话)。
              用比例来说,就是,呃,对于我这种特别执着的人来说,一千字里出现一到两个是可以接受并可能觉得有趣的。(如果你连我这种那么洁癖的要求都可以达到,那肯定是不会惹人反感了。)
              但是如果你一百字里就一到两个甚至更多,那真的很有可能被讨厌。(如果你写的是微小说或者EG文,就当我没说 - -)
              例子就不举了,这个非常明显的问题不需要加以更多的解析了。


              IP属地:广东11楼2015-06-19 12:48
              回复
                三, 架空
                其实穿越文也是架空类,但我觉得把它们分开来谈比较方便。(……)
                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架空”概念是:人物仍是原著,但背景自己虚构。
                那么架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将开创一个与原著不同的新纪元。
                所以架空文其实是一种很麻烦很严肃的东西——创世者必须对自己的世界负责对吧。
                要点:1,第一课时的角色理解问题;2,虚构背景的挑选


                IP属地:广东14楼2015-06-19 12:49
                回复
                  1, 第一课时的角色理解问题(万恶的OOC);
                  架空文非常容易出现角色性格崩毁,因为作者虚构的背景不再是原著,人物的心理行为对话等都没有了参照物,必须一切自己来猜测。
                  这既是架空的萌点也是架空的雷点。萌点在于,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世界的诱囗惑是几乎无人能挡,而且人物在全新环境下不同的举动也值得思考;雷点在于,往往人物崩得我不敢直视,只能捂眼点红叉 - -
                  架空在我看来分为两种,一种是局部架空,一种是全架空。这个问题在第二点解释。
                  要点:牢记原著(或者说你推断的)角色性格,不变应万变
                  架空就像一面镜子,你是在对着实物(原著)反映出镜象。
                  所以对于新手来说,我不建议一上来就写架空,难度太大。对于进阶高手来说,我觉得如果想象力足够时间充裕,试一试或许能有所斩获。
                  当然,觉得自己十分有爱,也想顺便检验自己对人物把握的同学,我建议从局部架空写起,慢慢来嘛。


                  IP属地:广东15楼2015-06-19 12:50
                  回复
                    2,虚构背景的挑选
                    架空文出现OOC,有很大程度跟背景有关。身为作者,必须选择角色适合的背景。
                    什么叫适合呢?
                    答:1,角色的特点可以得到部分展示;2,说得通,读者能接受
                    下面我们分局部架空和全架空来谈。
                    一,局部架空:即只是部分虚构
                    多用于短篇,因而背景上要突出反映人物的某个特点。
                    比如把家教的黑手党抽离,单纯地把他们放到一个现代环境中。这只是小范围虚构(家教本身是黑手党色彩的现代背景),并不是全部抽离。所以还是有所参照的。
                    再说详细一点,还是家教为例。
                    原著中,泽田纲吉是国中生,黑手党首领;六道骸是无业游民,被关押在黑手党监狱;云雀恭弥是国中生,风纪委员,黑手党成员。
                    那么如果要局部架空,假如只是抽离了他们的黑手党背景的话,一般会这么安排:
                    泽田纲吉是很普通的正派人,职业随便,普通和文弱一点的就行(这与他的原职业学生和废柴懦弱性格对应);六道骸的职业要么较为理智但诡诈如黑心医生、律师[喂],要么非常极端如杀手、犯人(这与他重罪被关押的背景和极端性格有关);云雀恭弥的职业多数为警囗察(这与他风纪委员的身份和崇尚实力的性格照应)
                    要点:由人物特点安排职业/家庭/生活背景/过去历史。
                    如果安排的职业让人想不到,那么就要解释得通。


                    IP属地:广东16楼2015-06-19 12:50
                    回复
                      二,全架空:即全部虚构
                      多用于长篇,因而背景设定要注意完整。
                      如果短篇,那么要求的主要是暗示读者的功力。
                      全架空是相当耗费心血的一件事,可以说如果背景毁了就全没了。
                      先谈短篇吧。
                      短篇的难度很大,因为全架空的信息量非常大(要解释这个背景),但是篇幅又短,最多不过几万字(再多就是长篇 - -)
                      但是短篇里人物性格比较好控制,至少比长篇好控制。
                      如果写短篇,就必须频繁地出现关键词,强烈地暗示背景。注意要把故事的始末控制在几个场景里——不然字数保证失控。
                      比如将快新设定在一个短篇的战争环境中。那么就要开门见山说背景,通过关键词诸如战乱、烽火、带血的刀剑、硝烟、流亡百姓、枪、军队等等,起到强烈的暗示作用。
                      要点:关键词暗示
                      关键词要定位在一些公认的词上,就是“一说出来大家都会想到那个”这种。
                      再说长篇。
                      长篇的难度又高了一层。一是信息多,二是人物难控制,三是长篇本身就有难度。
                      简单来说,就是考验铺陈剧情和人物把握。
                      剧情的铺陈上,一定要写大纲,不然太容易失控。要安排好人物的出场、感情发展、适应环境等等。
                      长篇人物容易走型,因为篇幅太长了(喂)可能有的人物在这个架空环境中的性格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微调,但基本性格还是原著为主。
                      要点:写大纲
                      大纲的写法因人而异,我建议新手第一次写大纲要考虑:角色性格、CP类型、背景特色、剧情发展等。
                      【第三课时作业】
                      无(还是感觉好遗憾……)(- -)
                      说起来这一课时很纸上谈兵,具体举例很困难啊,望天


                      IP属地:广东17楼2015-06-19 12:50
                      回复
                        【基础班】——献给各位跃跃欲试或刚写了几篇文的写手
                        4,技巧篇:标题与人名的讲究;炼字入门
                        【误区:标题党】
                        第四课时技巧向很重,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所以我只是简单解析一下。
                        一,标题的讲究
                        这是一个让多少读者吐槽不已让多少吧主淡定不能的问题啊!
                        一篇文的名字相当相当重要。
                        名字就是衣服,在这个第一印象很重要的年代已经不能再果奔着招摇过市了(喂)。有些人觉得“我是标题党!求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但是除非是很熟悉你的读者,不然谁会想花上几分钟来探究你深沉的本质啊喂。更何况我这种扫描党,一般都是先看题目:题目小白?那么再看作者ID:作者ID小白?那么改天再说吧。
                        咳,ID不是你的错,谁都有在ID上胡来的权利。但是题目一定就是你的责任了,文写得那么好配一个不搭的题目——我实在是不想举那个玫瑰改名叫大粪的例子,多么影响食欲啊。(你已经说了!)
                        标题的意义何在?
                        答:1,高度概括/暗示文章内容;2,吸引读者;3,展现文笔
                        说起来其实大家都懂,就是做到有点难。
                        还是一个一个说吧。


                        IP属地:广东18楼2015-06-19 12:50
                        回复
                          三,炼字入门
                          这可以算做是纯粹的了解篇目,因为炼字技巧不是说想写就能写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语感的培养。
                          【误区:堆砌】
                          【扩展:长句写作;长句分隔】
                          何谓炼字?
                          答:一种修辞技巧,它在我国古诗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让世人只能叹其精妙。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文章的需要,选择最贴切最有表现力的字词。
                          但我觉得,对同人文的要求可以不必那么高,纠结到一词一字那就太那啥了。所以我们把“炼字人门”扩展成“用最贴切最有表现的语句表达”就皆大欢喜了。
                          “推敲”的例子就不多说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也已经是过去式了——叹其高妙就叹其高妙吧,华夏子孙已经没有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时间。所以我们这里只简单地提一下炼字法。
                          反正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嘛,那么我们就从诗歌鉴赏题的技巧入手赏析(喂)
                          要点:1,斟酌词意;2,修辞技巧;3,表达效果


                          IP属地:广东23楼2015-06-19 12:53
                          回复
                            1,斟酌词意
                            考虑最贴切文意、上下文、人物的词语。
                            例A:快新架空文段
                            他伸出手去轻叩城门,传来的不是被游吟诗人传诵的“像管风琴般优雅与荣耀的回响”,而是当当的铁皮沉响。城门上的天使雕刻已经不在,战争早已把这座城市的优雅与荣耀烧成灰烬。就如同现在走出城门的那群人,他们曾是翡冷翠引以为豪的艺术家,但在战争面前他们只能是一群狼狈不堪沧桑疲惫的可怜人。他们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城门,迎接他们的是远处的硝烟和阴霾的天空。
                            毁灭是迟早的事,战争中根本没有优雅的余地,所有的高贵在一块干面包面前都低下了头。
                            新一【漠然】地看着那些撤离的青壮年跟他们年老的父母分别,他看着一串串眼泪掉在地上和一件件乐器一本本书籍被抛下,然后他抬抬脚踢飞了地面的石子。
                            他伸出手去轻叩城门,传来的不是被游吟诗人传诵的“像管风琴般优雅与荣耀的回响”,而是当当的铁皮沉响。城门上的天使雕刻已经不在,战争早已把这座城市的优雅与荣耀烧成灰烬。就如同现在走出城门的那群人,他们曾是翡冷翠引以为豪的艺术家,但在战争面前他们只能是一群狼狈不堪沧桑疲惫的可怜人。他们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城门,迎接他们的是远处的硝烟和阴霾的天空。
                            毁灭是迟早的事,战争中根本没有优雅的余地,所有的高贵在一块干面包面前都低下了头。
                            新一【默然】地看着那些撤离的青壮年跟他们年老的父母分别,他看着一串串眼泪掉在地上和一件件乐器一本本书籍被抛下,然后他抬抬脚踢飞了地面的石子。
                            上面两个文段中,只有一个词的差别。
                            由“漠然”换到“默然”,你会想到什么?
                            新一的性格冷静理智,但是他并不冷漠。在旁观他人生死离别的时候,他虽然不至于伤感得掉泪,但他也不会完全无动于衷——当然他也不可能热血泛滥冲上去说“啊那我来拯救你们吧” - -
                            “漠然”这个词显得新一是冷眼旁观,较冷漠;而“默然”则暗示他心里有点感触,但只是默默地看着,不插手去做什么。
                            例B
                            他身后浓郁的茶香【缓慢】地流动在整个工作室里,蜷在桌脚睡午觉的猫懒洋洋地动了动尾巴。偌大的房间里只有他更换零件的声音,单调的金属碰击声他听了十几年却怎么也听不厌
                            他身后浓郁的茶香【凝缓】地流动在整个工作室里,蜷在桌脚睡午觉的猫懒洋洋地动了动尾巴。偌大的房间里只有他更换零件的声音,单调的金属碰击声他听了十几年却怎么也听不厌
                            凝缓的原意是“神情悠然自得”,但这里作者显然是“凝固”+“缓慢”的意思。
                            PS:这类用法在老一辈作家的作品中很常见,而且用得相当的简练灵活(每当我看到这类浓缩用法总想叹一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现在的新生代写手(指80后写手),大都爱用长句的比喻等慢慢解释出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更文艺细腻而打动人心——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代沟?时代不同了罢。
                            缓慢与凝缓,两个词用在这里都是表示“很慢”,但是感觉是不一样的。
                            用生活经验去想象一下午后浓郁的茶香吧,不是白烟,而是那种香味——午后那种温暖的气氛一烘,让人觉得那种茶香好像无处不在。它是近乎凝固在房间里了一样,缓缓地从门口向外溢出。而单用“缓慢”一词,略微有点不够到位。
                            这种一字之差的炼字到底还是太细致了些,我认为只需要在写完一个文段之后的检查中考虑这种,就够了。不然考虑得太多,反而会被束缚得无法下笔——这种近乎吹毛求疵的工作还是最后再来得好,否则太斤斤计较,困扰的总是自己。


                            IP属地:广东24楼2015-06-19 12:53
                            回复
                              2,修辞技巧
                              用得较多的有比喻、拟人、夸张、词类活用。
                              针对一字一词的这类方面的考究,看看古代诗歌就足够叹服一辈子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半壕春水一城花,风雨暗千家”
                              一个“暗”字,明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既有了江南风雨一时间笼罩全城的那种阴暗感觉,又带点拟人手法,不可不谓之生动形象。
                              再说一下词类活用问题。
                              大致就是动词、名词、形容词这三者的活用。
                              举例:阳光从爬墙虎的叶间洒落,照在那些涂鸦上,【光影斑驳了字迹】。
                              ——“班驳”本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起“照在那些涂鸦上,字迹被光影划得斑斑驳驳”这种要来得简洁自然。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那句话,考虑太细了会无从下手。
                              我们的探究要点只是“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点:切合文意
                              各人有各人的文风。有人喜欢文艺点的,从小处见到无限大,描摹得细腻无限;有人喜欢精练到没有一个字多余的,就像海明威那种偏执;有人介于两者之间,文笔华丽但是却没有丝毫多余……
                              正因为文风各异,表达得各有千秋,所以我只能说,切合文意是最重要的。(说了半天你什么都没说吧 - -)
                              举例了解一下吧。
                              同样是表达爱恋: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BY沈从文
                              ——平淡干净的叙述,排比下来有种时空纵横感,让人回味良久。
                              那些最深沉的爱就得始终归于寂静直到死亡残忍地撬开紧闭的心扉再到喉咙再到泪腺。
                              BY柴狼君
                              ——很贴切,细腻地把那种悲伤涌起的途径一一写出,引起读者共鸣。
                              (但老实说这样不断开的长句读得头晕,咳)
                              他始终站在他一抬头就可以望见的位置,随时准备握住他冰凉的指尖。
                              ——简洁平淡,以动作间接表达。
                              年轻的时候不懂那苦茶的奥妙,只当作酒水般一饮而尽。像是囫囵咽下去的光阴,没来得及慢慢啜饮,便这样失落了。人还在笑,只是——
                              哀莫大于心死。
                              BY长良春香
                              ——比喻贴切得当,娓娓道来的回忆感在文章末尾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他的存在几乎贯穿了他十年的时光,所有悲伤的念想和狂喜的感悟沿著他的脊骨蜿蜒曲折,一格一格悉心存放,未敢遗忘……
                              BY不爱氧气
                              ——拟人、词类活用的手法让这句话美到心颤,细腻生动。读出来的感觉也很好。
                              各种的表达就像映在每个人眼里的不同风景。并没有哪种更好的说法,只有哪种更适合。


                              IP属地:广东25楼2015-06-19 12: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