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30,639贴子:3,448,529

广东琶江炮厂是现实还是神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33年7月,陈济棠向透过德国人克兰(Hans Klein), 与德国军方的贸易公司合步楼公司(Hapro, 注2) 订约, 经由代理商禅臣洋行(Siemssen & Co.), 购买建立广东第二兵器制造厂, 设于琶江口南面清远花县企湖塘, 专造榴弹炮, 野战炮, 炮弹, 毒气, 防毒面具等。 由克兰负责, 炮厂总价港币540万元(一港元等于一金马克、 0.358423克真金)。 琶江厂制炮机器的能力每月为:
75野炮(德FK16式) 9门
75步兵榴弹炮(德LMW19式) 9门
105榴弹炮(德LFH16式) 5门
75野炮弹 1万发
75榴炮弹 1万发
105榴弹5千发
工厂及厂房共十一座, 在1933年12月14日由克兰发包,由广州市永隆建筑公司承建, 建筑师郭秉琦及施永利设计。 1935年开始试制


IP属地:湖北1楼2015-07-23 11:26回复
    540万马克真能建立一座生产三种火炮和炮弹的兵工厂吗?是不是不现实


    IP属地:湖北2楼2015-07-23 11:28
    收起回复
      36年就两广事变了,不信这产量。


      IP属地:江苏5楼2015-07-23 13:37
      收起回复
        说来说去, 最可惜的还是汉冶萍挂掉了。如果能撑到民国, 在大冶或者湖南能新建一座分厂的话, 估计问题就不大了。在一战前, 那比利时老外都说钢材质量很不错。而且关键是煤铁联合, 基本建设也投入进去了。估计改造的话成本也不会太大。
        可到了北伐汉冶萍穷的把裤子都给当掉了,除非能强制性国有掉。
        或者另外一个方案就是在四川新建一个钢铁厂,不过四川没干线铁路。要重新投资的话,估计成本会很大。起码要把宜宾到成都铁路给建起来, 在网下可以用船运输原料了...或者直接把钢铁厂建到川西去....


        IP属地:浙江6楼2015-07-23 14:29
        收起回复
          抗战前中国的兵工厂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乏火炮生产线,而是无法制造火炮的关键部件,生产不了炮钢和身管,身管,驻退机等等核心部件都是外购,最高水平也就是采购点炮管粗材进行加工,所以这样的炮厂最多可以算是组装厂,算不得真正的炮厂。
          包括北洋直属的上海汉阳巩县等兵工厂,还有地方军阀的张作霖,阎锡山,陈济棠,刘湘等人的兵工厂都是这样的造炮方式。


          IP属地:河北10楼2015-07-23 23:27
          收起回复
            楼主所讲的兵工厂实际上是产能而不是产量,实际产量,21厂仅仅生产了几门75野炮,1门105榴炮。


            IP属地:河北11楼2015-07-23 23:37
            回复
              另外火器堂的资料,75步兵榴弹炮和75野炮的生产能力是月产10门不是9门。


              IP属地:河北13楼2015-07-24 18:55
              收起回复
                广东的炮厂不算牛,真正牛逼的是抗战前国府规划的株洲炮厂,产能是月产150重榴弹炮3门,105重炮2门,年产60门105加和150榴,是49年前产能最高重炮厂,这才是国内兵器工业民国时期真正的神话,


                IP属地:河北14楼2015-07-26 02:03
                收起回复
                  你们也都不看看产量,还不如老西的西北实习厂,人家一年造个200-300门炮没有问题。


                  IP属地:浙江18楼2015-07-30 00: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