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禅吧 关注:130贴子:272

【二十四禅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四川1楼2015-07-25 10:21回复
    01. 无 生 秘 义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黑氏婆罗门,两手举着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对黑氏婆罗门说:“放下吧!”
      婆罗门便将左手举着的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吧!”
      婆罗门又将右手举着的另一个花瓶放下。
      接着,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吧!”
      这时,黑氏婆罗门问道:“我已经两手空空,请问您还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花瓶,我教你放下六根、六尘和六识。你将它们统统放下,便可超脱生死,永出轮回。”
      黑氏婆罗门当下悟到了无生忍。


    IP属地:四川2楼2015-07-25 10:24
    回复
      02. 初 示 宗 旨

      菩提达摩祖师到东土时,受到梁武帝的迎请。梁武帝问道:
        “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少,有何功德?”
        达摩祖师答道:“这些算不上真正的功德,只能获得人天小果。”
        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正的功德?”
        祖师答道:“若得根本智慧,清净空寂,圆融无碍,才是真正的功德。真正的功德,不是以世间有为法所能求得的”
        梁武帝又问:“请问圣僧,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祖师并不直接回答,却说:“法界空寂,本来无圣可言,更不必说圣谛了。”
        梁武帝不解地问:“现在面对着朕的不是圣人,又是谁呢?”
        祖师知其不切法要,便摇头说:“不知道。”


      IP属地:四川3楼2015-07-25 10:25
      收起回复
        03. 断 臂 求 法

        禅宗二祖慧可禅师,青年时为人豁达豪爽,博览群书,因不满足于儒道易数,四处访贤求道。听说有位天竺来的神僧达摩住在少林寺,便前往拜访。慧可虽时时伺机参问,但达摩时常面壁禅坐,并不向其开示。慧可只好守候在洞外。深冬季节,一日,天降大雪,慧可仍然挺立在洞外风雪之中。达摩祖师问道:
          “你因何事,久立不去?”
          慧可眼里含着泪水说:“只求和尚为我开示无上妙法。”
          达摩见多了那些谈玄猎奇,无志实修的知解之徒,对他淡淡地说:
          “如来无上妙道,非同世俗学问,需要具备能行难行、能忍难忍的毅力,以及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的恒心,方可学修。贪图小智,无德无义,谄曲轻慢者,不能受持。”怎料,慧可竟然以刀自断左臂,并置于达摩祖师面前,以表决心。
          慧可这些坚定求法的举动最终得到了达摩祖师的认可,并赐法名“慧可”。此后,慧可跟随达摩祖师,朝夕参学修行,长达九年,终于得其心要,继承衣法。临别时,达摩祖师说:
          “二百年后,此如来禅法将在中华国广泛传播,虽然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明道者多,行道者少,但自参自悟,潜行密证者仍然成千上万,不可胜数。”


        IP属地:四川4楼2015-07-25 17:39
        回复
          04. 法 界 眷 属

          有一位云水僧一路参访,一日来到由一位老妇人管理的庵堂前休息。他问老妇人:“师姑,这座庵堂里除你之外,还有其他的眷属吗?”
            老婆婆:“有。”
            云水僧:“怎么没有看到呢?”
            老婆婆:“喏!山河大地,若草若木,都是我的眷属呀!”
            云水僧:“无情不是有情,那些山河草木何曾是师姑的样子?”
            老婆婆:“那你看我是甚么样子?”
            云水僧:“俗人。”
            老婆婆:“你也不是出家人。”
            云水僧:“师姑,你可不能混淆佛法。”
            老婆婆:“我并没有混淆佛法呀!”
            云水僧:“俗人主持庵堂,草木皆成道友,你这样不是在混淆佛法,是什么?”
            老婆婆:“法师!你不可那么说,要知道你是男人,我是女人,何曾混淆?”


          IP属地:四川5楼2015-07-25 17:40
          回复
            05. 拜 诣 真 身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禅师了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继续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从容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大为惊叹,感慨地说:“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来,我以此试人,无一能解者。请你善加保任。”
              此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叹:“光涌,乃肉身佛也。”


            IP属地:四川6楼2015-07-25 17:42
            回复
              08. 生 死 思 量

              金山昙颖禅师,曾游京城,住在李端愿太尉的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
                “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究竟是有呢,还是没有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虽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是无中现有。人眼前见牢狱时,为何不心内见天堂?欣喜和恐怖都在于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造作皆能成境,太尉若能了知自心的作用,自然就不会有疑惑了。”
                太尉:“心,如何了知?”
                昙颖:“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正当太尉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喝道:“你在这里思量个什么?”
                太尉:“明白了,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昙颖:“百年一梦。”
                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IP属地:四川9楼2015-07-26 13:40
              回复
                09. 不 可 思 议

                有一次,一位学僧问惟宽禅师:“狗有没有佛性?”
                  “有。”惟宽禅师不假思索地回答。
                  学僧又问:“禅师你有没有佛性?”
                  禅师答道:“我没有。”
                  学僧不解地问:“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你却没有呢?”
                  禅师说:“因为我不是一切众生。”
                  “你既然不是众生,那一定是佛吧?”
                  “也不是佛。”
                  “那究竟是何物呢?”
                  “也不是物。”
                  学僧思考片刻后,问道:“可以看得见,想得到吗?”
                  禅师笑着答道“不可思,不可议,所以说不可思议。”


                IP属地:四川10楼2015-07-26 13:41
                回复
                  10. 孰 见 斩 蛇

                  有一位讲经僧来参访智常禅师,禅师正在田间锄草。忽然草中窜出一条蛇来,禅师举起锄头便砍。讲经僧不以为然地说道:“久仰禅师道风,今天一见,原来是个粗行沙门。”
                    智常禅师道:“像你这么说,究竟是你粗,还是我粗?”
                    讲经僧于是展开辩论,问道:“什么是粗?”
                    禅师放下锄头。
                    讲经僧又问:“什么是细?”
                    禅师举起锄头,作斩蛇的姿势。
                    讲经僧不明白智常禅师的意思,又问道:“你根据什么道理这样做呢?”
                    禅师道:“凭什么,且不说。请问你什么地方看见我斩蛇了?”
                    讲经僧理直气壮地答道:“当下!”
                    智常禅师以训诫的口气对这位讲经僧说:“你当下见不到自己,却来见到斩蛇做什么?”
                    讲经僧终于有省。


                  IP属地:四川11楼2015-07-26 13:43
                  回复
                    11. 德 山 焚 稿

                    德山禅师本是北方讲经说法的大师,因不满南方禅门教外别传的说法,携带自著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来抗辩。才到南方就受到一位老婆婆的奚落,自此收敛起狂傲的心,并请问老婆婆,近处有什么宗师可以前去参访?老婆婆告诉他在五里外,有一位龙潭禅师,非常了得。
                      德山禅师到了龙潭,一见龙潭禅师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龙潭禅师回答道:“龙潭!”
                      德山禅师逼问道:“既名龙潭,我在此巡回,既不见龙,又不见潭,这是何故?”
                      龙潭禅师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德山禅师:“你辛苦了,你已到了龙潭!”
                      这天夜里,德山向龙潭禅师请益,站在龙潭禅师座前久久不去。龙潭禅师说道:“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
                      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再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僧初到,不知方向。”
                      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支蜡烛给他,正当德山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又把蜡烛吹灭了。德山忽然大悟,立刻跪下来,向龙潭禅师顶礼。龙潭禅师问道:“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怀疑了。”第二天,德山禅师将自己写的疏钞拿到堂前当众焚烧。当火焰燃起时,他吟唱道:“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IP属地:四川12楼2015-07-26 13:43
                    回复
                      12. 附 赠 宝 月

                      良宽禅师除了外出弘法,平时就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里,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棚,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宽禅师平和地对那个两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着衣服就跑,良宽禅师赤着身子,在月光下望着小偷的背影,无限感慨地自语道:“可惜啊,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他!”


                      IP属地:四川13楼2015-07-26 13:43
                      回复
                        13. 文 喜 嫌 圣

                        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一日傍晚,途中经金刚窟般若寺,遇见一位牵牛的老翁。
                          文喜问:“请问长者,可否借宿一晚”
                          老翁答道:“你有执着心,不能留你住。”
                          文喜解释说:“我没有执着心。”
                          老翁问:“你受戒了吗?”
                          文喜答:“早都受过戒了。”
                          老翁说:“既然没有执着心,还用得着受戒吗?”
                          文喜禅师无言以对,作礼告退。再回头时,老翁与寺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抬头却见文殊菩萨乘金毛狮子在五色云中款款飘游。后来,文喜前往洪州观音寺向仰山禅师参学,契悟心要,并担当寺里的煮饭工作。一日,厨房的蒸汽中忽然显现出文殊菩萨的形象,文喜举起勺子便打,并说道:“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岂能乱我心。”
                          文殊菩萨风趣地说:“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


                        IP属地:四川14楼2015-07-26 13:44
                        回复
                          14. 方 便 接 引

                          赵州王前往拜访赵州从念禅师,从念禅师并未出迎,坐在禅床上会见他,并且先问: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不明白。”赵州王回答。
                            禅师见赵州王未明其意,于是,转而解释说:“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请别见怪。”
                            赵州王非但不见怪,反而对从念禅师更加尊重,并于次日派一位将军前往赠送礼品。禅师听说后即下床相迎受礼。事后弟子们不解,就问从念禅师:“大王来时,你不下床,大王的部下来时,你却下床相迎,这是为什么?”
                            禅师对弟子们说:“你们有所不知,人分上中下三等,但并非以身份而论。上等人来时,禅床上应对;中等人来时,下禅床接待;末等人来时,要去山门外迎接。”
                            弟子们言下有悟。


                          IP属地:四川15楼2015-07-26 13:44
                          回复
                            16. 盐 翁 示 道

                            有一僧去拜访覆船禅师,路上遇见一位卖盐老翁。僧问:
                              “我要拜访覆船禅师,请问路怎么走?”
                              老翁久久无语,于是僧再问:“请问去覆船的路怎么走?”
                              不料老翁反问道:“你耳朵聋吗?”
                              僧不解地问:“你向我说什么了?”
                              “向你说去覆船的路。”老翁说。
                              “难道你老人家也会禅吗?”
                              “别说会禅,连佛法也尽会。”
                              于是僧说:“既然会禅,那请你说说看。”
                              老翁指着篮中的盐问道:“你把这个叫作什么?”
                              僧答道:“盐。”并反问道:“你叫作什么?”
                              老翁答道:“不可向你说是盐!”


                            IP属地:四川17楼2015-07-26 13:45
                            回复
                              18. 骷 髅 作 钵

                              文道是个云水僧,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千里迢迢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窟前,礼拜道:
                                “末学文道,素仰禅师高风,专程来亲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
                                因时至傍晚,慧薰禅师说:“天色已晚,先住一宿再说吧!”
                                第二天早晨,文道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已起身,并煮好了粥。用餐时,因洞中并没有多余的碗,慧薰禅师就随手在洞外拿了一个骷髅头骨,盛粥给文道。文道感到十分不安,不肯使用。于是慧薰禅师说:
                                “你以净秽和爱憎的妄情处事接物,如何能够得道呢?”


                              IP属地:四川19楼2015-07-26 1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