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吧 关注:25,217贴子:168,083

在剑桥“遇见”徐志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90多年前,徐志摩来到剑桥,他在剑桥遭遇了很多:艺术创作中的灵感,个人生活中的爱情。
剑桥对徐志摩的影响和早就是多方面的,徐自己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剑桥,成了诗人心灵的栖息地,描写剑桥的诗歌《再别康桥》被认为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
作为中国新诗浪漫派的代表,新月派的主将,徐志摩在新时期文学史中重新被发现,被推崇,并广为传播。远在数千英里之外的剑桥也跟进了。
如今,这位早逝的诗人的身影,在剑桥的旅游纪念品商店里每每遇见。当年徐志摩就读的国王学院, the King's College,被称为剑桥第一大学院,也为这位当年仅仅是旁听生的校友,树立了石碑,甚至,在国王学院的小教堂内,摆满了关于徐志摩的介绍,几乎成了徐的个人生平展览。其中,有林徽因的照片不奇怪,但居然有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婚照,我稍感诧异,原来8卦时是人类的天性,作为著名学府的剑桥也不例外。
前几天又去了趟剑桥,拍了几张照片,剑桥对徐志摩很不错。诗人当年把剑桥视为灵魂的归宿,心灵的故乡,如今,剑桥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与诗人的缘分,默契也好,宿命也罢,诗人的爱情求而不得,但灵魂,终于在自己最爱的地方安家了。


1楼2015-08-01 05:22回复
    商店内巨幅的展布,比人高得多,还是中英文双语


    2楼2015-08-01 05:25
    回复
      一本徐志摩的诗集,选了他最著名的一些原创诗,和他翻译的一些英文诗。
      封面忘记拍了,只拍了其中的前言









      3楼2015-08-01 05:30
      收起回复
        之所以拍了所有前言,是因为匆匆浏览时,瞄到一句话:
        徐志摩在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婚,但并没有收到他的lover,林徽因的回应。
        呵呵,我最先抓住的重点,总是8卦


        4楼2015-08-01 05:37
        收起回复
          各种印着徐志摩的旅游纪念品
          冰箱贴

          书签,取自徐的诗句,直接和国王学院平列放着
          下面那些钥匙扣上是国王学院的徽章

          考究一点的书签,有塑封,有挂穗

          明信片,直接是中文版
          明细片上3副图,左边是国王学院,中间徐志摩,右边是国王学院特意为纪念徐志摩立的石碑。



          5楼2015-08-01 05:44
          回复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私人的个性化体验,能被提升成为大众的群体性体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这个意义上让中国游客在剑桥的游览有了美学上的提升。
            大家在下船时,常常会哼两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好像还没有另外哪个地方,能让中国游客如此有情感上的熟悉感和认同感,同时,还能附庸风雅一把,把自己也融入了剑桥书香氤氲的优美宁静中。


            8楼2015-08-01 06:21
            回复
              谢谢分享~


              9楼2015-08-01 16:55
              回复
                剑桥是会经营。清华应该树立梁思成林徽因的夫妻像,笨!


                IP属地:北京来自iPad10楼2015-08-01 16:58
                收起回复
                  楼主太棒了!
                  请问剑桥有那张林徽因的单人照片?卖吗?


                  IP属地:北京来自iPad11楼2015-08-01 17:00
                  回复
                    之前看到的林徽因的单人照有2张,见图片倒数第二排
                    左边是梁林结婚照
                    中间是年轻时期的林徽因。发散一下:这张照片估计也是梁思成的最爱,解放后梁家收音机上就放着这张照片,梁62年再婚后,林徽因的这张照片还在梁家客厅里。以林洙这边说,肯定想取而代之,而能一直放着,肯定是由于梁思成的坚持。青年时期的林徽因,真是梁思成心底最美好的梦
                    右边是林徽因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照


                    12楼2015-08-02 04:16
                    收起回复
                      图片中的展厅是国王学院的教堂, 徐志摩石碑在国王学院后面靠河的草坪上,旺季时游客需要排队合影。不仅中国人拍,很多外国人也凑热闹拍,他们并不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只知道是中国一位著名诗人,曾在剑桥国王学院学习过-----从这点上说,徐志摩给中国增光的。
                      学院参观门票每年都小涨,现在是成人8镑,老人学生儿童5.5镑,10人以上团体票便宜1镑,12岁以下儿童由大人陪伴,免费入内。
                      一般学院的教堂都比较空旷,就算有展览或介绍,也是跟宗教人物或学院历史有关。英国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宗教发展教派斗争的历史,国王学院的教堂外部大片绿草如茵,内部细节富丽堂皇。
                      随着中国游客的增加,教堂内徐志摩的生平介绍成了主角,中英文双语,让中国游客亲切又自豪。国王学院很有市场经济头脑,所以他们的财政一向实力雄厚。
                      顺便吐槽一下:剑桥是太有经济头脑了,一些商品标价很贵。比如以下两本书
                      这本书分别有中文版和英文版,英文版厚很多,还是精装本,前后封面是字典那种厚厚的,才20镑。
                      中文版居然要15镑,就是国内印刷的版本,书后中国的定价是42元,店家用个标签贴掉了42,标价15镑。

                      这本也是有中英文各自的版本,中文版国内也就40多元,当当上肯定更便宜,但在剑桥的书店里,12.99镑。



                      13楼2015-08-02 04:48
                      回复
                        国王学院正门外的全景,一时兴起手机拍的,但还是很有感觉


                        14楼2015-08-02 04:51
                        回复
                          回到徐志摩。
                          不管如今的各路人马如何解读徐志摩的人生,如何表达对他情感选择的不满和否定,徐志摩,拿得出能让自己独立流传于后世的东西。无论是初浅的了解者,还是资深的研究者,都能在徐志摩这里找到美好的一面,或艺术,或性灵,对爱自由和美的向往,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徐志摩,有他独特而迷人的美学贡献。
                          由徐志摩引申出来的朋友圈,里面的众人也是各自精彩成就斐然,共同构成了民国极具魅力的知识分子风景线------这是他们如今仍被人8卦议论的基础。那些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只是点缀的花絮罢了,如果没有更深厚的学养成就贡献打底,再精致玲珑的点缀也会美人迟暮,飘散于时间长河。
                          典型的例子就是陆小曼。我的少年时期,和徐志摩联系在一起的名字是陆小曼,书店里也是各种版本的《爱眉小札》,完全没有林徽因。但陆小曼终究太任性了,挥霍了自己的好条件,以至于最后默然而终。
                          而林徽因,无论别有用心的人怎么消解,怎么抹煞,还是以自己独特的才情和贡献书写了历史美丽的一页,让原本略带乏味的学术史变得轻盈明亮,翩然多彩。
                          有些人寻找存在感的执念一直弄错了方向,不是你告诉别人你是怎么样,而是你做些什么,别人自然知道你怎么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历史肯定不会忘记的。


                          16楼2015-08-02 05:46
                          回复
                            楼主给剑桥提建议:增添林徽因在英国时期的照片。林徽因当时到过剑桥.


                            IP属地:北京17楼2015-08-02 08:26
                            收起回复
                              林徽因在英国拍的很漂亮


                              IP属地:北京19楼2015-08-02 14: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