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汉服吧 关注:291贴子:862

说说汉服(转自汉服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服,
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图片]摘自百度百科# 汉服,
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图片]摘自百度百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8-16 11:20回复
    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因为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和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教神道设教的一部分。——源自网络
    所以,和服和韩服是向我们汉服学习的哦,大家得要知道我们的骄傲(๑•̀ㅂ•́)و✧ [图片][图片][图片]图一为汉服,图二为和服,图三为韩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8-16 11:2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8-16 11:22
      回复
        汉服不是汉代的服装。
        前面几楼粗略地讲了一下,但不是很详细。这里在细致的着重讲一下。
        汉服的历史,要从遥远的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讲起,后来随着朝代更替和发展,汉服也随汉民族的变迁而变化。
        直到清军入关,满族人建立清朝。为了巩固政权,清朝决定将汉服埋葬。
        至此,汉服中断。
        所以,汉服不是指某个特定朝代的服饰。 [图片]【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8-16 11:2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8-16 11:22
          回复
            汉服的消失,剃发易服
            一直到三百多年前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剃发”也作“剃发”)是愚昧、野蛮的统治者造成的文化灾难,是中华文明史上的污垢,也是汉族人的奇耻大辱,被奴役的标志。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满清入关之后,正式颁布剃发令的时间为顺治二年农历六月十五日,换算为公历则为公历1645年7月8日满清撕下了不强迫剃发的假面具,彻底强硬的执行起剃发令来,至此展开了江阴等其他各地人民反剃发的斗争,至惨至烈,难以笔尽。死亡人数无法统计。
              满清使汉族人的服装面貌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将延续了四千年的汉民族冠冕衣裳送进了坟墓。顺治二年,清军攻下江南各省,清政府从此下令在全国推行剃头改服的制度。清政府命令,从公文所到之日起,在10天内要将全体男子统统剃去头发,改梳发辫,如果有“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与此配合的是强行更改汉人衣裳式样。当时由于穿汉人衣裳而被捕杀的人不计其数。 [图片]【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8-16 11:2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8-16 11:23
              回复
                剃发易服后的让步。
                汉民族强烈反对剃发易服的政策,各种反抗活动此消彼长。
                最终,以消失一半人口的代价将汉服葬送。
                但满清也做出了一些让步。
                提出所谓“十从十不从”,即:服装上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僧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以及: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这点有限的让步,终于保留了一些汉族衣装中的特点。[图片]【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8-16 11:2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8-16 11:24
                  回复
                    汉服运动。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一部分,通过汉服同袍复兴汉服的方式进而推广和复兴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方法。
                    汉服运动是汉民族借由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进而推广汉族的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中华文化重又得到世界的关注与重视。与此同时,国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觉醒,国人开始反思我国之优秀文化,并举力保护继承。当是时,汉服从沉睡中惊醒,各地汉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建立,以复兴中华五千年文明,扬华夏华裳,而汉服运动也随之开展而来。
                    【来自百度百科】[图片]【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8-16 11:2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8-16 11:2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8-16 11:25
                        回复
                          汉服形制分类(1)
                          汉服的款式虽然繁多复杂,且有礼服、常服、特种服饰之分,但是仔细分析,根据其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种类。第一种是“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连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遂”,称之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长衫等,这类属于长衣类。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上下连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衣服缝成一体是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则是为了遵循古制传统。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时服装,燕居指非正式场合,属于休闲类服饰。深衣普及率很高,流传的时间有三千多年,从先秦到明代末年,并逐渐形成了深衣制。
                          图为深衣 [图片]【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8-16 11:2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8-16 11:27
                            回复
                              汉服型制分类(2)
                              第二种是“上衣下裳”分开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参加祭祀等隆重仪式的正式礼服。顾名思义是分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华夏服饰自古以来,崇尚上衣下裳,并规定“衣正色,裳间色”,也就是说,上衣是颜色端正而且纯一,下裳则色彩相交错。这种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黄”,因为天是清轻之气上升而成,所以用纯色,地是重浊之气下降而成,所以用间色。[图片]【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8-16 1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