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艳权谋吧 关注:273贴子:25,930

[转]两个极品男人的战争:诸葛亮大战司马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两位主角镇楼~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8-20 16:20回复
      序
    甲说:你这小说,看着淡淡的,原来是重口味
      乙说:看着淡,木事,关键是骨头多,能让我慢慢啃
      丙说:我是打酱油经过的,你这排档到底卖啥?
      我说:我擦擦手,掉转头,拿了一瓶东北大酱,插了一个牌子《诸葛亮大战司马懿》。
    所以,我补个招牌,如下: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8-20 18:10
    回复
      在三国那段人尽皆知的故事里,我要说的是大家不知道的段子,那就是隐含在故事背后的道家和儒教之间的大PK。
        来!让我们来一场儒教和道家的知识大竞赛。
        【主要人物】
        诸葛亮
        司马懿父子三人
        竹林七贤
        其他配角约一百人
        【人物关系】
        这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战争。
        竹林七贤是诸葛亮的七星灯化身而来的,与司马懿家族进行一场战场外的战争。
        司马氏父子三人,和竹林七贤,通过官场、情场、战场的各种方式,发生复杂交叉关系。
        最后,竹林七贤中嵇康被司马氏所杀,其余的六人或归顺、或逃循、或半依半顺,儒教大胜,一统天下,秩序战胜了欢乐。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8-20 18:11
      回复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十年。
        这场战争表面上看是蜀国与魏国之间的兼并统一战争,内质却是以诸葛亮为大家长的道家与以司马懿为教主的儒教的大决战。
        道家追求至乐,儒教追求秩序。
        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最后,在五丈原,诸葛亮和司马懿双方约定各自在冥想中进行最后的决战。因为他们认为,儒道之间的战争,不应该限于军事战斗,还应该有更广阔的对抗方式。他们约定通过自己的教派力量,在文化上、政治上、社会上进行综合战争。
        为此,诸葛亮把作法时七星灯的七颗星化为七个人,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懿则出动包括司马师司马昭在内的司马家族。
        双方在星空下冥目相持。
        由于“山中才一日,人间已数年”的天人时间关系,竹林七贤和司马懿家族在人间进行了终身的斗争。
        最后,竹林七贤被司马家族战败,诸葛亮的七星灯也就灭了。
        这次儒道之战,以儒家的完胜而告终。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8-20 18:15
        回复
          一、大决战之前的五次对决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8-20 18:20
          回复
            壮哉我大懿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08-20 19:32
            回复
              儒教和道家一直在战争。 这场战争,从观点的分岐开始,先是理念之间的争议,后是理论家之间的吵架,后是追随者之间的战斗,再后来,就成了规模越打越大的战争。
              到了三国时代,司马懿以魏国权臣的身份,出任儒教教主;而道家的大家长,则是诸葛亮。
               诸葛亮和司马懿就成了天敌。
               如今,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十年。
               是战争,总会有理由。这场战争,表面上看就是蜀国与魏国之间的兼并统一战争!
               在这十年间,在生死大决战之前,诸葛亮和司马懿已经进行了五次对决。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8-21 05:33
              回复
                司马懿到城下,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心中大为惊疑,生怕城中有大量伏兵,不敢开战攻城,竟然撤军而回。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8-23 04:08
                回复
                  这是诸葛亮第二次以道家大法应对儒教仁礼之兵,不战而胜退了十五万大军。这就是史书所载“空城计”。但总体上,由于占了街亭,司马懿的儒教之法终究击退了蜀军的进攻,保住了魏国和儒教。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8-23 19:37
                  回复
                    第三次决战,诸葛亮率军直进,司马懿扼守魏国的咽喉陈仓,一边深沟高垒、遍排鹿角,一边用儒教的“口舌如剑”法咒骂蜀军,使道家的“口舌无争”不能应对,结果蜀军士气大丧。
                      后来,诸葛亮不得不使道家“引蛇出洞”法引司马懿出关,令后军悄悄偷袭,这才攻下陈仓。这就是史书中的“袭陈仓武侯取胜”。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8-23 19:38
                    回复
                      脑洞大开。。。加油。。
                         -- 怒放的花朵,终有谢去的时候!闪耀的星辉,不知何时会黯淡消逝!地球,太阳,银河系,甚至是整个宇宙,终究会有消失的一刻。而人短暂的一生和其相比,不过是石火电光。在这一瞬间,我们诞生,我们成长,我们微笑,我们哭泣,我们战斗,彼此伤害,彼此取悦,快乐,悲伤,憎恨,欢喜,所有的一切都是刹那间的邂逅,谁都不能逃脱那永恒的长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8-23 20:47
                      回复
                        第四次,司马懿出任魏国大都督,身份高贵起来,可以与诸葛亮硬碰硬了,于是他就和他开始比拼阵法了。
                        但是,在诸葛亮的道家八阵图面前,司马懿使出的所有儒教阵法,都不成气候,被打得礼义廉耻尽丧。这就是史书中的“诸葛亮名成八阵图”。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8-25 08:20
                        回复
                          第五次,诸葛亮统蜀兵十万,以“反者说之动,弱者说之用”的道家战略,分兵五路沿曲线而进,要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展开最后决战,以柔克刚,消灭司马懿四十万大军。
                          司马懿却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企图让时光的流逝来消耗蜀军——这正是儒教首任教主孔夫子的绝招:拼年岁,哪怕到七十岁才能做官,这辈子也算是一个官。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8-25 08:21
                          回复
                            诸葛亮再三挑战没有结果,只好用道家的虚虚实实法,秘密下令手下在五方谷造木栅建营寨,营中掘下深堑,里面堆积干柴引火之物;再在周围山上,用柴草虚搭窝铺,同时派一个将领先在谷中伏兵,当司马懿入谷时,就一齐放火。又叫军士白天在谷口举七星旗,晚上在山上设七盏明灯,用做暗号;并吩咐一个将领带五百兵,去魏寨讨战,诱司马懿出战,不可取胜,只可诈败,把司马懿往七星旗或七盏灯引。
                            布置完毕,诸葛亮又命一将将木牛流马装了米粮一群一群地在山路往来行走,引诱魏兵来抢,然后假意投降魏兵,告诉司马懿诸葛丞相不在祁山、在上方谷西十里下营安住。
                              司马懿果然相信了降兵的话,吩咐诸将:“孔明今不在祁山,在上方谷安营。你们一齐并力攻取祁山大寨,我引兵接应。”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8-26 0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