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吧 关注:257贴子:32,505

浅说田豫,兼说寒门的艰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刚到此吧,立马混了个小吧当
为答谢大吧提携,冒充砖家写一贴
此文中的史料细节,我自己就疑问众多,慢慢发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1楼2015-09-05 11:35回复
    2l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9-05 11:43
    收起回复
      《田豫传》【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讬於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田豫,幽州渔阳郡人。只看本传这个描述,寒门无疑。别说是跟荀彧、钟繇那样的大族名士少年举孝廉相比,就是跟张既那样家富而门寒的人相比,田豫的出身也都太低微了。没大腿可抱,只得自托于刘备,而这时的刘备刚刚暴打完督邮,也在抱老同学公孙瓒的大腿


      3楼2015-09-05 11:49
      回复
        要火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9-05 11:51
        收起回复
          刘备为豫州刺史,比起公孙瓒给的平原令高多了,为嘛田豫要跟刘备分手呢?这里需要扒一扒史料
          《三国志》《先主传》【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刘备到徐州的时间:大致在初平四年(193)-兴平元年(194)
          按《三国志》《武帝纪》【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5楼2015-09-05 12:09
          回复
            而此时中原的形势,大致是袁术、公孙瓒、陶谦一伙;曹操、袁绍一伙。双方大打出手,袁绍、公孙瓒互相攻击,曹操和陶谦、袁术也打了好几场。
            《三国志》《武帝纪》【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关于曹操的史料,这里尽量简略,毕竟田豫和刘备分手以后又回到了公孙瓒、袁绍的混战现场。所以我主要罗列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战争。
            初平三年(192)按《后汉书》《献帝纪》【三年....袁绍及公孙瓒战于界桥,瓒军大败。】
            《后汉书》《公孙瓒传》【绍惧,乃以所佩勃海太守印绶授瓒从弟范,遣之郡,欲以相结。而范遂背绍,领勃海兵以助瓒。瓒乃自署其将帅为青、冀、兖三州刺史,又悉置郡县守令,与绍大战于界桥。瓒军败还蓟。绍遣将崔巨业将兵数万攻围故安,不下,退军南还。瓒将步骑三万人追击于巨马水,大破其众,死者七八千人。乘胜而南,攻下郡县,遂至平原,乃遣其青州刺史田揩据有齐地。绍复遣兵数万与揩连战二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
            界桥大战,在《后汉书》《袁绍传》有更详细的记述,《后汉书》在本传主要写传主的胜迹,少些或者不写败绩,袁绍传里没有巨马水之战,所以我就懒得再搬《袁绍传》。
            袁绍在界桥大败公孙瓒,其后公孙瓒又在巨马水之战狠狠修理了袁绍的部下,并且乘胜南下。田楷顺着渤海湾一直打到青州(齐地)并驻扎在此。
            这时南面战线形式逆转,当初首先发难发起进攻的是陶谦,他的徐州比起经过黄巾战乱的兖州本该要强大得多,至少纸面数据要强得多。可是一交手陶谦就顶不住了,被曹操打得不要不要的。这时陶谦顾不上面子,向田楷求救,田楷的手下刘备去了徐州陶谦的地盘。刘备得到陶谦增援的人马,得到陶谦表朝廷的豫州刺史就决定不走了


            6楼2015-09-05 12:59
            回复
              说了半天形势,回来继续说这时候田豫的选择
              书上写田豫以母亲年老为由离开刘备,这个理由怎么看都像是个借口而已。真正离开的原因只能猜了,下面我自己猜一猜
              其一:自身条件。田豫既然出身低微,跑到中原,世家强盛之处,很难得到认可。还不如在老家幽州呆着,幽州虽然有剽悍的少数民族,但是哪儿拼的是自身能力。还有就是人生地不熟,在徐州根本没有朋友,而在老家还有鲜于辅这样的老朋友。在徐州,刘备能得到像陶谦这样的大佬支持,得到向糜竺这样的富商支持,田豫跑到这儿就是两眼一抹黑,完全无助。
              其二:田豫对当时形势的判断。留在徐州,对面的仇敌就是曹操;回幽州公孙瓒那儿,对面的是袁绍。两个都不好惹,反正要选一个为敌,田豫选择避开曹操直面袁绍。虽然此时的曹操还是袁绍的小弟,但是田豫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认为曹操更有霸主的气质。这个从后来他劝鲜于辅可以得知。


              8楼2015-09-05 13:14
              收起回复
                这个你可不可以考虑写下?:1、公孙瓒知道田豫是有能力的,却不重用他,这是为何?2、田豫为何在公孙瓒时期死心塌地的跟着公孙瓒干?,王门来攻的时候也可以考虑跟着袁绍干啊。3、公孙瓒灭亡后田豫为何不去投刘备?或者为何不投袁绍。


                IP属地:福建9楼2015-09-05 14:07
                收起回复
                  不管怎么说,还是那句话——我一句话撂那儿了:支持你。


                  IP属地:福建10楼2015-09-05 14:08
                  回复
                    《三国志》《田豫传》【公孙瓒使豫守东州令,瓒将王门叛瓒,为袁绍将万馀人来攻。众惧欲降。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瓒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瓒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辅从其计,用受封宠。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按前文,刘备大概是初平四年(193)末-兴平元年(194)初转投陶谦,田豫回到幽州的时间只能在此之后。那么田豫本传此处记载的公孙瓒战事当为兴平二年(195)的鲍丘之战。此时袁绍的主要精力忙着收拾黑山贼和臧洪。刘虞已被公孙瓒所杀,公孙瓒名义上占据了幽州,但是公孙瓒并没得到幽州的广泛支持。刘虞的手下渔阳鲜于辅联合闵柔首先攻占了渔阳郡。再联合袁绍的偏师、乌桓、鲜卑共同攻击公孙瓒。
                    《后汉书》《公孙瓒传》【兴平二年,破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级。瓒遂保易京,开置屯田,稍得自支。】
                    公孙瓒被赶出幽州的治所蓟城,退到他自己营建的易京。公孙瓒在军事形势转为颓势的形势下又暴露了他政治能力的低下。
                    《后汉书》《公孙瓒传》【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瓒所置长吏,复与辅、和兵合】
                    幽州各郡联合对抗公孙瓒之后,他更是【疏远宾客,无所亲信,故谋臣猛将,稍有乖散。自此之后,希复攻战。】
                    田豫大致就是此时离开了公孙瓒。田豫之前的表现,已经对得起公孙瓒,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其后几年,田豫跟随老朋友鲜于辅在混乱的北方边境,经营自己的地盘。
                    建安三年(199)-建安四年(200),公孙瓒被袁绍消灭。
                    建安五年(201),袁绍、曹操因为皇帝的归属问题翻脸。其实也不需要神马原因,这二位虽然是多年的好朋友。但是他们都志在成为一方霸主,他们之间的战争是注定的。


                    11楼2015-09-05 20:28
                    收起回复
                      《三国志》《武帝纪》
                      【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
                      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
                      夏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等叛,遣鄢陵侯彰讨破之。
                      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
                      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夏侯渊与刘备战於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
                      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九月,相国锺繇坐西曹掾魏讽反免。】
                      建安十三年—建安二十三年,田豫大致过了十年安定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接下来的两年年烽烟四起,许、宛都有兵变,邺城大本营都不安生,出了魏讽一案。北面的幽州边境,西面的汉中,南线的襄樊,战事接连不断。曹总疲于奔命,田豫也再次受命于混乱之地。
                      幽州,田豫又回来了。
                      《任城王传》【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曹总对曹彰不光是语言上的提醒和劝诫,重要的是给曹彰配置合适的助手-田豫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田豫传》【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弩持满於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此战成功,功劳当然主要归曹彰所有,【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
                      曹彰虽然喜欢做将军,抚御士众的基本的政治素养还是有。田豫也算是找到一个新老板…
                      然而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北边刚完事儿,田豫又被调到南阳,这里刚刚经历叛乱和平叛的过程。
                      《田豫传》【迁南阳太守。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馀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原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曹仁攻克被叛军占领的宛城,斩了侯音,马上就回襄樊前线抵御关羽,南阳郡的安抚收尾工作就落在了田豫身上。田豫的怀柔处理,效果很好,南阳郡很快恢复安定。然而怀柔从来都是跟平乱的能力或者说武力相关的,此时襄樊剑拔弩张,田豫若是没有自己掌控局势的把握,是没底气再给曹仁大军添乱的。而事实上的效果,在曹仁苦守樊城之时,南阳郡并没有添乱。这也算是对前线的某种程度的支持了。
                      曹总可谓知人善任,让田豫北、南边境来回充当救火队长,田豫也没辜负曹总的信任,两处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13楼2015-09-06 11:3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9-06 13:05
                        回复
                          围观并顶贴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5-09-06 19:54
                          回复
                            嗯。


                            IP属地:福建17楼2015-09-09 21: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