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214贴子:602,826

【国学】【历史智慧谋略库】长期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孟尝君被齐驱逐,后来返回齐国。
谭拾子在国境迎接他,问孟尝君:你还恨当初离弃你在你落难时袖手旁观的齐国大臣们吗?
孟尝君说:恨。
又问:你想杀了他们吗?
孟尝君说是的。
谭拾子说: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一定有必然,世间的事务也都有他发生的规律,您知道吗?
孟尝君说不知道。
谭拾子说: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终结是他的必然,富贵的人多宾客,贫穷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如此。
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从前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如今您返回,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
孟尝君回来后就取出写着五百个怨恨的齐国大臣的名单,全都销毁掉,不再提这件事。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1楼2015-09-17 11:39回复
    【趋吉避凶】
    公元前197年秋天,陈豨叛乱时,刘邦令各诸侯王率兵同他一起征讨,但除了自己的儿子齐王刘肥和齐相曹参派出了精锐协助中央军,其他诸侯王的反应都很冷淡。
    彭越年纪大了,又正病着,就派部将率兵到邯郸会师刘邦。
    刘邦这时最想得到的,是彭越的帮助,彭越称病不出,让他很生气。
    回到洛阳后,刘邦就派使节去梁国责备彭越。
    彭越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
    彭越不听从他的意见,仍然说有病。原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是扈辄的这次提议却在后来为彭越惹来杀身之祸。(微信号:moulueku)
    彭越有个太仆,彭越对他很不满,打算杀掉他。太仆慌忙逃到汉高帝那儿,将彭越和扈辄阴谋反叛的事情告诉汉高帝。刘邦听后派使臣抓住了彭越,把他囚禁在洛阳。
    彭越的谋反之罪被定,但是刘邦又赦免了他,只是将他废为平民,流放到蜀地青衣县。
    彭越流放途中遇到了吕后,对着吕后哭泣声辩自己没有谋反意图,并恳求吕后替他求情。
    吕后答应下来,带他一块回到洛阳。吕后向刘邦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所以,我带着他一起回来了。”(微信号:moulueku)
    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诬告他再次阴谋造反。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刘邦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
    成熟之人处事不应只看对错,应多衡量利弊。彭越之死不是因为他做得不对,而是他未能看清形势因势利导。人生在世,所有冤屈都只是因为未明事理,一味执着于世俗标榜的对错,而不去学习如何应对才能趋吉避凶的人生就只能听天由命。


    IP属地:广东2楼2015-09-17 11:39
    收起回复
      【防范未然】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微信号:moulueku)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然而现实中往往我们只信服力挽狂澜而忽略防患的重要性。


      IP属地:广东3楼2015-09-17 15:27
      收起回复
        不错不错,多的话就收藏了
           -- --楼主别说话,含嘴里。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9-17 15:51
        回复
          【似善非善】
          从前春秋鲁国法定,凡是有人肯出钱,向他国赎回被掳去做奴隶的国民,都可获得衙门的赏金。但子贡却赎人而不受赏金。
          孔子责备他说:“这件事你错了。君子作事可以移风易俗,行为将成为大家的典范,不是只为自己称心欢喜才去做的。现在鲁国贫人多,富人少;若受赏金是贪财,不光彩的事,那还有人愿意去赎人吗?从此赎人的风气恐怕会消失了。”
          又如子路救人于溺,并接受了这人以作报答的牛。孔子很欣慰的说:“从此将有更多的人乐于救人于溺了。”
          因为一个肯救一个肯谢,则会让成风气。由这两件事,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受金,是好的;子路受牛,是不好的。不料孔子却称赞子路而责备子贡。
          因此处事不可只看眼前的效果,须看它长远的流弊;不可只看一时的结果,须看它长远影响。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5楼2015-09-19 15:27
          收起回复
            荆轲刺秦王,两条毛腿肩上扛
               -- --你们这群禽兽,我还只是个孩子啊。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9-19 15:37
            回复
              【倒言反事】
              “倒言反事”语出《韩非》。韩非把它列为君王的七套权术之一。即施谋者故意讲一些不对的话,做一些不对的动作,以此来观察属下的动态,辨别忠佞或认清属下对自己的态度。
              西汉初年,匈奴头曼单于的太子冒顿企图杀父自立,他常常和自己的部下一起练习骑射,并立了一条军令:“凡是我射的目标,你们一定要跟着我射。不从命者斩首。”接着,冒顿先后以射自己喜爱的战马和爱妻来测试他的部下是否服从他的号令。最后,他把自己的部下训练得唯己命是从。终于在一次打猎时,他向自己的父王头曼射了一箭,他的部下随之万箭齐发。冒顿就此杀死了头曼,自己当上了匈奴王。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武则天用过此谋。一年秋天,武则天拿出一枝梨花给宰相们看。按常理秋天是不该开梨花的。但绝大多数宰相都说这是上天为武后治国清明而降下的祥瑞,只有一个叫杜景俭的宰相说:“这花开得不是时候,是我们做臣子的有过错所致,不是什么好兆头。”武则天夸奖他说“你才是真正的宰相啊!”
              不少大野心家运用此谋为自己的阴谋服务。著名的“指鹿为马”是其典型。赵高要杀秦二世胡亥,为了测试大臣们是否听命于己,他弄来一头鹿当群臣早朝进献给二世,说是一匹好马。
              二世见了笑着说:“丞相弄错了,这是一头鹿,怎么说是马?”并问朝臣自己说得对不对,大臣有的装聋作哑,有的说是马,以讨好赵高,只有少数大臣说是鹿。事后,赵高找借口将说是鹿的大臣一一处置,剩下的大臣都不敢和他作对了,不久,赵高就下手杀了秦二世。
              这种奸诈诈性的行为,较为正直的帝王一般不肯为用。其危害性——真真假假会弄得属下人人自危,有时反倒使施谋者不好办事。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唐太宗李世民对此谋的态度,较为正确。一次,他担心手下官吏受贿枉法,就秘密派自己的左右心腹去贿赂官员,如果有哪个收下了,就处罚他。打算以此来肃清吏治。民部尚书裴矩反对这种作法,说:“做官的受贿枉法,当然有罪,但陛下派人去故意赂贿官员,这是陷人于法,恐非导人为善之法。”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取消了这个念头。裴矩还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嘉奖。
              因此,后来又有人叫他在和大臣们议政时伪装发脾,以测臣之忠佞时,唐太宗拒绝说:“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流之志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IP属地:广东7楼2015-09-23 20:19
              收起回复
                【伺机而言】
                江乙劝导安陵君,说:“您对楚国没有丝毫的功劳,也没有骨肉之亲可以依靠,却身居高位,享受厚禄,人民见到您,没有不整饰衣服,理好帽子,毕恭毕敬向您行礼的,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回答说:“这不过是因为楚王错误地提拔我罢了;不然,我不可能得到这种地位。”
                江乙说:“用金钱与别人结交,当金钱用完了,交情也就断绝了;用美色与别人交往,当美色衰退了,爱情也就改变了。所以,爱妾床上的席子还没有睡破,就被遗弃了;宠臣的马车还没有用坏,就被罢黜了;您现在独揽楚国的权势,可自己并没有能与楚王结成深交的东西,我为您非常担忧。”
                安陵君说:“那可怎么办呢?”
                江乙说:“希望您一定向楚王请求随他而死,亲自为他殉葬,这样,您在楚国必能长期受到尊重。”
                安陵君说:“敬遵您的教导。”
                3年以后,安陵君仍然没有说什么。江乙又拜见,说:“我给您说的,到现在您也没有实行,您既然不采纳我的意见,我要求从此不再会见您了。”
                安陵君说:“我实在不敢忘记先生给我的教导,只因没有遇到好机会啊!”
                在这时,楚王要到云、楚地区去游猎,车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五色旌旗遮蔽天日,野火烧起来,好像彩虹,老虎咆哮之声,好像雷霆。
                忽然一头犀牛像发了狂似的朝车轮横冲直撞过来,楚王拉弓搭箭,一箭便射死了犀牛。
                楚王随手拔起一根旗杆,接住犀牛的头,仰天大笑,说:“今天的游览,实在太高兴了!我要是百年之后,又和谁能一道享受这种快乐呢?”
                安陵君泪流满面,上前对楚王说:“我在宫内和大王挨席而坐,出外和大王同车而乘,大王百年之后,我愿随从而死,在黄泉之下也做大王的席垫,以免蝼蚁来侵扰您,又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
                楚王听了大为高兴,就正式封他为安陵君。
                君子听到了,就说:“江乙真算是善于出谋划策,安陵君真算是善于利用时机啊。”
                【评析】
                江乙的善谋,关键在于他对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有着清醒的洞察和把握,一个人得势时,千万不能冲昏头脑,一定要为自己未来的危机和后事筹划着想,得势之时要想失势之时。
                江乙又为安陵君献上一计,此计由于可以取得国君的绝对信任,也可使民众信服,所以是应对未来危机的完全之策。
                安陵君其实也是一个很有城府的睿智之人,他知道语言的效用取决于它所运用的语言环境,环境不一样,效用自然也就不一样。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选择有利的最佳时机,让人看不出任何做作、谋划的痕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才算将话说到点子上。
                值得钦佩的是安陵君能够为寻找时机而等待了足足三年,等待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时机找不到,他就不出手,这种严格把握、选择说话时机的方法值得我们钦佩万分和仿效学习。


                IP属地:广东9楼2015-09-26 12:44
                收起回复
                  发人深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0-01 23:10
                  回复
                    又见面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0-02 16:56
                    回复
                      嘿嘿,嘿嘿嘿嘿…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5-10-14 22:46
                      回复
                        【软弱招祸】
                        秦国解除对赵都邯郸的包围之后,又去进攻魏国,攻下了魏国的宁邑。
                        吴庆担心魏王会和秦国结盟,就对魏王说:“秦国转而进攻大王,您知道其中的缘由吗?
                        是诸侯说的魏国距离秦国近吗?秦国距离魏国并不近,反而离秦国很远。是诸侯说的魏国弱吗?可魏国并不比东周、西周弱。
                        秦军离开赵都邯郸经过东周、西周进攻魏国,是因为大王容易控制的缘故。大王可知道,其实软弱是可以招来兵祸的。”
                        【评析】
                        为人处世中需要适度的示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摩擦与消耗。但一味的示弱只会招致更多的祸患。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16楼2015-11-02 11:42
                        回复
                          【明哲保身】
                          张仪相魏,楚王因张仪不忠不信,想叫魏国驱逐他。陈轸则以张仪虽不忠不信却无害于楚为由,劝阻了楚王。
                          楚王想让魏国赶走张仪。陈轸问楚王:“大王为什么要赶走张仪呢?
                          楚王说:“作为人臣,他既不忠心,又不守信用。”
                          陈轸就说:“不忠心,大王又不要他作臣子;不守信用,大王也不和他缔约结盟。况且魏国的臣子不忠不信,对大王又有什么好处呢?您要赶他走,魏国答应还罢,如果不答应,会使大王您的尊威受损。又何况命令一个万乘大国的王免掉自己的相国,如同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谁也不会愿意。”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17楼2015-11-12 08:59
                          收起回复
                            听说书一般,就是幸苦楼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2-11 09:37
                            回复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20楼2016-04-07 22: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