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吧 关注:15,537贴子:745,254

黄平苗族服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平苗族是居住在贵州黔东南州黄平县境内苗家人,其服装带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因其多姿多彩而著称于世的苗族服饰中的一枝绚丽奇葩。黄平境内苗族服饰相当统一男女服装多为自纺自织自染自制,男士服装为兰靛浸染布料的黑色短底,对襟布扣,包青色头帕,过膝桶裤。长者喜穿长衫,拴青布腰带,入冬裹腿。 


1楼2015-09-20 13:43回复
    黄平县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县人口近30万,苗族人口162000多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6%。 黄平苗族自称“Dail Hmub”(“Hmub”汉音“蒙”,“蒙”者,花也,即绣花的“花”)。属于这支苗族,除黄平外,还聚居于凯里、施秉、镇远等县;散居于福泉、瓮安、关岭、镇宁、贞丰、安龙、兴仁等地。


    2楼2015-09-20 13:44
    回复
      上装  便装:黄平苗族妇女衣服为大襟交领招衣,其衣领较低,袖口大而短,且翻至肘。有便装、盛装之分。苗族妇女便装,有天蓝色、黑色两种,便装不染色,不镶嵌花纹图案,是在家和劳动时穿的。六十年代后,由于生活提高,改用灯草呢、平绒、华达呢、藏青色呢料等缝制,是冬天常穿的便装。




      5楼2015-09-20 15:27
      收起回复
        盛装:黄平苗族女盛装,上装以“欧嘎跟星”(译汉意,“欧”是“衣”,“嘎跟星”是升子的四只“角”),又称“欧肴”(汉意即是“红装”)为代表,以其后衣片偏上中部的四方形图案得名,是最贵重的苗族女上装。为未婚姑娘和新婚少女的礼服。衣着“欧嘎跟星”,一则表示富有、华贵,然而更重要的是表现姑娘的心灵手巧,显示针线工艺水平之高和内在美。




        6楼2015-09-20 15:35
        收起回复
          下装  解放前,苗族妇女一年四季穿裙,近年来,大多改穿裤子,节日聚会,走亲访友、红白喜庆,内穿长裤,外穿裙子。一条裙子由裙腰、裙身、裙脚(也叫裙边)组成。穿裙子还必须圈腰帕。女童只围前花腰帕,包头妇女则前后都围腰帕,着盛装时围花腰帕。 黄平苗族女裙,当数“百褶花裙”为最贵重,是苗族女子盛装的一个组成部分,百褶裙又分为三个档次与类别。上等档次为悬脊花裙,苗语叫“灯浮烧也”( Deib hmeb hlaod veex),裙边每条百褶裙脊上都有明显的白色花条垂悬,色彩鲜明,陪衬得当。
            它是新姑娘的嫁妆,被苗族妇女视为上等花裙。其次是三道花裙,称“灯巴也包”(苗语:deib bab veex baod),这种花裙下沿有三到不同的,且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所组成,它象征先民们在这片古老土地上辛勤耕耘,五谷丰登。其色彩对比谐调,主色突出。
            它是苗族中、老年妇女们在节日庆典活动时所穿的礼服。现在这种裙子在黄平已发展成“五道花裙”了。又给日益走向富裕的苗族人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再次是白点花裙,叫“灯包号”(苗语:deib baod haot),它解放后苗族妇女们为了适应生产劳动而改进创新的一种百褶裙,它的副裙花边,绣花简单,主要是以显眼的白点花而得名。是苗族姑娘们游方谈情,中老年人走亲访友,生产劳动的轻便装。









          7楼2015-09-20 15:43
          收起回复
            “欧嘎跟星”,设计考究,工艺精巧,华而不俗,素而不简。其衣后片镶嵌繁多的挑花图案,图案布局讲究对称性和规整性,所以繁而不杂,整件衣服为深紫红色,用青、红、黄、紫、绿为主丝线挑花成四方形的花朵,嵌于后衣片偏上中部,有的则为紫红底色四方形。方形之上的三组挑花布接至后衣领,与四方形下方至衣摆的四组挑花布图案形成对称。四方形左右各有三组相对称的条形挑花布接至腰身。双袖嵌以整块挑花布,其边镶小条浅红色、浅蓝色绸条,后衣领下方至两胸襟是一组条形图案,左襟中嵌一组“蚕娘图”一般为七、九条或十一条,以示先民养蚕业绩,两襟配以织锦花带作系衣用。
              挑花图案的表现形式,具有极端的抽象性。图案常把表现的事物高度抽象化,具有明显的超实性,有的图案只具备事物原形的基本轮廓特征,有的只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然而妇女们能认出,且呼出其各,表现了黄平妇女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追求美好的愿望。
              织锦后衣片“两”是机织,其花纹多种多样,诸如蜘蛛花、虎头花、豆豆花等。清晰悦目,工艺精细,极其美观大方。
              苗族女子的百褶裙过去用自纺织自染土布制作。解放后,在国家商店购丝绸、缎子为料,几经以紫色、黄色颜料染之,再以香柏树叶烟熏后,放在石砧上,用木棰轻敲细打,使经纬线平整,显现出光亮的深紫红色,缝上已挑好花纹图案的裙边。倒悬挂于竹竿上,用手指将布料裙边的花纹逐个折皱,用棉线逐个串连起来,拉紧,使折皱固定,共穿棉线十几道之多。这种操作方法叫“腔墩”(苗族音译,“腔”是“穿”之意,“墩”是“裙子”)。
              过段时间,折皱基本定型,抽去棉线,平置于席上,用白芨汁喷洒于上,晒干,使折皱更加固定,再根据各人腰围缝上裙腰即成。虽曰百褶裙,其褶之多不胜枚数。百褶裙种类多,以裙边绣“宝号”(小园点花)或横向层次多少分为:三层宝号百褶裙;四层“宝号”百褶裙;五层“宝号”百褶裙三种;又可根据裙边绣花图案分为:以绣小人图案均多者称“花裙”;以绣“宝号”图案多者叫“墩善”。
              一条百褶裙,用布料十三至十八米。裙边花纹有小人形花、圆点花、浮萍花、鸟翅膀花等。裙穿至小腿。秋冬裹腿。中老年妇女裙子与上述百褶裙大同小异。仅区别于裙边花纹少而光泽暗些。有的老年妇女制作裙子时,不用倒悬挂于竹竿上棉线串连折皱法,而是将布料放于席上,用两手指两脚踏逐个折皱,用白芨加以固定皱纹。这种制作法称“档墩”(“档”苗语,意为用脚踏之意)。


            9楼2015-09-20 15:56
            回复
              那个腰带叫什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9-22 08:46
              回复
                赞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9-22 17:02
                回复
                  赞\(☆o☆)/


                  IP属地:菲律宾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9-22 19:19
                  回复
                    很漂亮,百看不腻,女孩子的幸福不过现在的女孩子没几个人会绣了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9-22 22:14
                    回复
                      建议置顶@七水元素 @三苗遗脉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9-23 00:17
                      回复
                        黄平特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9-23 00:28
                        回复
                          赞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9-26 2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