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墨吧 关注:14贴子:1,027
  • 5回复贴,共1

【对联第一讲】 认识对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帖仅供查阅,禁止他用


1楼2015-09-26 13:46回复

    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
    而春联是由桃符演化来的。
    这就是中国的首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对联最终成熟与完善是在隋唐。


    2楼2015-09-26 13:51
    回复
      三: 对联的特点
      (一) 独特性
      独特性: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
      (二) 文学性
      文学性: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三) 实用性
      实用性: 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 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


      4楼2015-09-26 13:57
      回复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 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单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 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6楼2015-09-26 14:09
        回复

          第三章 词性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介词与助词、连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符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7楼2015-09-26 14:11
          回复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


            8楼2015-09-26 14: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