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不会烦吧 关注:15贴子:2,147

关于《市场化》和《私有化》的论战,请入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这人一向不喜欢摘录,我曾自嘲,我是看了就忘的主,看到别人列举某某在哪里的精妙文章之类的,我都好挠头,我怎么总想不起来。哈哈,但我都用自己消化过的语言表达。望见谅。
先从资本说起,资本论是一本经历了资本社会资本积累后,很具有划时代和极其深度的哲学性总结和学术性论证的书。其剖析的资本的原罪和分析,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发展空间。而私有化就是资本积累演变的一个很典型的特征。而西方从尊重私人权益出发,使得这个私有化,也就是资本社会的形成创造了演变的土壤。
私有化好还是不好,暂且不论,存在总有其有价值的地方。但其本质却越来越被有独特眼光的智者看透,引用到现实世界中,很多现象都能用这样的理念去剖析。资本社会中,谁最大,资本!资本的大小决定了其控制力的大小,而资本的所有者也就享受着其控制力带来的所有益处。看到这里,相信各位应该知晓为何有《公有,私有》的争论如此激烈的原因了吧。我这里再卖个关子,暂且说到这里,期待各位各抒己见,将私有化的思考能更深入。
市场化,其实和私有化毫无关系,这是对社会运行中的经营行为的规律性描述。这和资本所有性无关,任何营运方式都处在社会中,处在有其特定的市场规律作用下。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需考量的用适合当前社会现状和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当然,既然是社会,就不能避免社会化的基础,这个世界上的市场化,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规律有相似性,但绝不可能照搬。关于这点,各位可以多看看官大兄曾发的关于市场化进程的帖文,以及目前政府关于加快市场化进程和调控的相关信息。
先写这些,仅抛出概念和初步看法,期待讨论中的激烈碰撞和情绪节制。


IP属地:上海1楼2015-10-04 12:06回复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也有很多民营企业参与到石油行业的终端销售中。但应该仅限于终端销售,我暂时还不知道是否有民营企业参与到炼化环节。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10-04 12:55
    回复
      关于外资参与国内的石油市场,我知道目前有延长壳牌石油,但就我考虑壳牌在国内石油市场没有实际控制能力或者在国家掌控范围内。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5-10-04 13:00
      回复
        三桶油市场化也许可以让外资参与,也可以让中国私企参与,但比例是关键。。。
        国企不代表全面占股,但必须有绝对控制权。。。
        如果三桶油被细微化拆分(视频所宣扬的6000家的好处),那么在许多部分不可能做到绝对控制(比三家的控制难度提升太多了)。。。市场化有好处,可以增加声音和看法,但就如同49年时的政协(而不是65年也不是现代的政协),只能提出有力量的建议(再有影响力也只能是建议),这就是三桶油市场化的意义。。。视频在两会期间有误导三桶油市场化目的的作用,以环保为目标,这就是其建议和混淆重点的荒谬所在。。。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04 13:04
        收起回复
          另外我们看一下3家与6000家,美国的石油公司我没有确切的数据是否是6000家,总之应该是不少,我也相信有很多民营企业参与到炼化环节中。
          我们再来想想中美有什么区别,我国的情况国人比较了解。
          而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左右正治的,美国的民营企业确实是民营的么?有人说,美国跟本就没有官商勾结的情况,因为官就是商,商就是官。
          布什石油公司是民营还是国营呢?
          结合三楼所说的私有化问题,3家与6000家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个伪命题。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10-04 13:13
          收起回复
            三桶油市场化可以看一下目前的国企改革,而且要学会解读好多经济类新闻。
            简单的说,三桶油市场化就把它们推向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市场需要你合你就合(类似南北车、中电投与中核能),市场需要你分你就分(类似于电信行业的不断重组)。而不是外力人为的拆分。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10-04 13:23
            回复
              市场化就是简单的把国企推向市场么?我的理解不是这么简单,具体实施起来的细枝末节我们可以关注一下新闻并合理去解读。
              我认为大方向应该是把资本提起来,成立投资公司控股,把企业放下去拿民众满意度和盈利能力去说话。
              而以前的国企员工基本上类似于公务员,很大程度上是旱涝保收,其实际工作能力备受质疑,我觉得国企市场化以后高管层会实行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在目前过度阶段实行降薪政策,逐步转变到who can who up的管理模式。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10-04 13:36
              收起回复
                至于行业贪腐问题,可以另开一贴或者再盖楼来讨论。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10-04 13:46
                回复
                  基本正确,分析全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0-04 14:36
                  回复
                    天枰,哪个公知借用柴静的数据 ,要把油企分6000家?你所说的纷纷借用,那就拿出证据来吧,你不是把拿证据挂在嘴上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0-04 14:44
                    收起回复
                      如果没有五楼,这楼是篇好文章,但不能因为五楼而否定全楼,赞一个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0-04 15:21
                      回复
                        国企控股应该是可行的方向。我知道的有杭州两家公司恰好印证了这个观点。一家是杭州国企下属企业,7、8年前改革曾经让日资控股,搞活了企业,然后3年前又收回部分股份让国企51%控股;另外有个事业单位下属公司,一开始由复旦知名教授参股控股,目的也是想搞活企业,但教授私人参股私心太重,只想着个人利益极少考虑公司利益,虽然理论上讲个人参股应该是与公司共存亡的,但实际上操作中做不到理想化状态,最终又收回事业单位控股。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5-10-05 10:39
                        收起回复
                          前文我有说了卖了个关子,我就说一些自己观察的情况:
                          在资本市场运营中,强强联合,股份合并,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很多,在完整的市场体系中,这些是被控制中所允许的。反垄断的法制就是因对这样的托拉斯无限庞大,维持市场基本竞争力的保障体系。
                          但,有2个方向需要思考,一个是这个体系的范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空间,受基本社会形态养成的稳定市场。还是全球范围的所有市场? 二则是这个经济规律,或者说市场规则的制约保障体系谁说了算?
                          前文有说到资本在经济运行中的控制力,那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哪个大?作为私人资本有资格和国家资本联合吗?资本的逐利性,让私有资本在利用市场规律的手段中是如何面对国家资本的?
                          也许,可以从很多现象和结果,能预期未来。混合所有制,国资控股,国有资本增值保障,正是因对市场变化和自我保护的手段吧。


                          IP属地:上海14楼2015-10-06 09:03
                          收起回复
                            中国对私有经济的规模控制,以及对其趋利天性的控制,预计会越来越有效。。。国企体制化弊端也是同时必需要改善的环节(符合市场规律,提升市场影响力,真正成为国家经济的带动者等等。。。)。。。
                            如此一来,给私企释放获利空间,及给私资本合法合理的戴上龙套就是很现实的考虑。。。
                            市场化进程中,首先要保障国企或国有资本的主导性,其次要发挥私企或私有资本的能动性。。。故而把私有资本引导入国资环境是维护各方获利的好方法。。。
                            1,实现了国资控制的目标。。。
                            2,实现了合法管控私有资本的目标,降低了相互争利所带来的恶性竞争,甚至是政治博弈需求。。。
                            3,开启了国企去体制化的闸门,引入的私有资本活力和透明监督能力等。。。
                            综上简述,可以直接看到种种好处。。。也可以改善因中国体制原因造成的私有资本一旦扩张到一定程度就考虑外逃(移民,转注公司等)的恶性忧虑,或减少了私有资本为求利益(或为保住现有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投机(或政治博弈)。。。
                            但,必须也要看到,这个过程将无可避免的出现国资流失(出让国资利益)的现象(否则吸引不了私有资本,而且私有资本的逐利性也会引发暗室交易)。。。所以国企市场化必须是预案检讨严格的流程,是表达中国体制完善化的关键事项。。。慎之又慎,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吧。。。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10-06 11:25
                            收起回复
                              国资控股式的市场化,看起来好像很不错。。。但问题也同样很多。。。实在没时间了,就先写个提纲,马克一下吧。。。
                              1前期筹备中的阻力2启动中的国有资产保护3产生的社会问题(就业等)4引入其它资本时的博弈5未来如何控制国资代言人被其它股东收买等。。。先列下这些。。。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10-06 1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