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善念吧 关注:3,293贴子:90,269
  • 18回复贴,共1

印光大师论对治烦恼习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吉林1楼2015-10-08 19:47回复
    《净土》杂志2015年第1期 文/益深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因妄相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时的感叹。
    历代祖师大德对此皆有深刻的领悟,妄想、执著为修道成佛的障碍,众生的烦恼习气病因为“贪、瞋、痴、慢、疑”五毒。
    印光大师德厚流光,弘法契机,在对治烦恼习气方面有许多言简意赅的论述,一直以来是净土法门修行者的圭臬。


    IP属地:吉林2楼2015-10-08 19:48
    回复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对烦恼习气的三毒,一一作了精辟的论说:
      贪者,见境而心起爱乐之谓。欲界众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爱而生。若能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谛观。则但见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尸,污如圊厕。谁于此物,而生贪爱。贪受既息,则心地清净。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如甘受和,如白受彩。以因地心,契果地觉。事半功倍,利益难思。”(《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瞋矣。此即如来所传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之结业者,光特为阁下述之,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文钞·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所言瞋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褊窄习性。倘不加对治,则瞋习愈增,其害非浅。”(《文钞·复裘佩卿书一》)
      又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之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愚痴者,非谓全无知识也。乃指世人于善恶境缘,不知皆是宿业所招,现行所感。妄谓无有因果报应,及前生后世等。一切众生,无有慧目,不是执断,便是执常。执断者,谓人受父母之气而生,未生之前,本无有物。及其已死,则形既朽灭,魂亦飘散,有何前生,及与后世。此方拘墟之儒,多作此说。执常者,谓人常为人,畜常为畜。不知业由心造,形随心转。古有极毒之人,现身变蛇。极暴之人,现身变虎。当其业力猛厉,尚能变其形体。况死后生前,识随业牵之转变乎。是以佛说十二因缘,乃贯三世而论。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善恶之报,祸福之临,乃属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过因其所为而主之耳。生死循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贪瞋痴三,为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欲舍彼三,须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灭矣。”(《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文钞·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IP属地:吉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5-10-08 19:53
      回复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若常念佛,心自清净。孔子慕尧舜周公之道,念念不忘,故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此常时忆念,与念佛何异。佛以众生之心口,由烦恼惑业致成染污。以南无阿弥陀佛之洪名圣号,令其心口称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自可显现,何得以世间唤人名而比之乎。”(《文钞·复冯不疚居士书》)
        凡有忿怒、淫欲、好胜、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种心念乎念起即息,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之念,皆无由而起,终日由佛不思议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须十日,即见大效。若只偶尔念一句两句,便欲见效,则是自欺欺人。虽亦仍有功德,欲即由此愈病,则决不可得。凡事均以诚为本,修持可不用其诚,而欲得愈病灭苦之利益乎。”(《文钞·与胡作初居士书》)
        至于业障重,贪瞋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普品门》谓:若有众生,多于淫欲瞋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之。念佛亦然。但当尽心竭力,无或疑贰,则无求不得。”(《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念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印光大师关于念佛修道的开示很多,归结起来是他一生每常拈示的八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若要真正践行好祖师嘉言,我们还须反复阅读理解印光大师的文字般若,老老实实按他的教诲去修行,才有希望在修学路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辜负印祖弘法利生的慈悲情怀。


        IP属地:吉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5-10-08 19:56
        回复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念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印光大师关于念佛修道的开示很多,归结起来是他一生每常拈示的八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若要真正践行好祖师嘉言,我们还须反复阅读理解印光大师的文字般若,老老实实按他的教诲去修行,才有希望在修学路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辜负印祖弘法利生的慈悲情怀。


          IP属地:吉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5-10-08 19:57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10-08 22: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