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774贴子:2,972,563
  • 35回复贴,共1

说不尽的道法自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子五千言,有一句话无可争议,无论老幼、无论层次水平高低,都能看懂;无可辩驳,把话说尽了,到头了,大家只能赞同,那就是:道法自然。


1楼2015-10-16 10:52回复

    什么是道?想起来就头疼,所以我是赞成把道归于人的认识的范畴的,是人的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是这种意识的综合,并随着人的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概念。再进一步,人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这种人的意识的综合,也正反映、代表了世界的整体,是世界的浓缩、是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同样,这些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决定着世界的演化。这样,人通过道这个概念,把自己与外部世界紧密地相连,同步运行了。


    2楼2015-10-16 10:54
    回复

      没有道的概念,人就成了无根之水,无本之木,道是人的最终信仰和归宿;但问题在于,道的概念又是无止境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明确的东西、让人依靠、让人把握和拥有。朝闻道、夕死可也。虽然孔子说的道未必是今天人们所说的道,他只是想寻找天下太平、内心安宁的方法。但求道修道,追求终极真理,这种心境、这种情怀,每一个人都是有的,人生的意义莫过于此。


      3楼2015-10-16 10:55
      回复

        什么是法?法字从[url]http://氵[/url]从[url]http://廌[/url],本意是象水一样公平,象[url]http://廌[/url]一样明辨对错。道法自然有三种断句:1。道,法自然;2。道法,自然;3。道法自,然。第一种,把自然当成是一种客观的整体的自主的永恒的存在,是现代人的断句方法,道取法于自然,大自然才是一切的归宿,我认为不是老子的原意,但符合人的认识的发展方向。第二种,把法当名词来解,道的法则是自然而然的,我不赞同,道本身就是规律法则原理的代名词,说道法,等于是头上安头角上长角,多此一举。第三种,大多数老子吧友赞成这是老子的原意。那么这里的法就是“效法、取法”,这里的自然就不是一个词,而是分开来的两个字,道法自然的意思就是: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可是,这就真的是老子的原义吗?不见得!


        4楼2015-10-16 10:56
        回复

          什么是自然?有一种说法是,在老子的年代,还没有复合词,只能一个个解,自然就是自和然,就是自己作主、本来的样子。这种说法,与道德经中的另一句话相矛盾:希言自然。大家仔细推敲这句话,这句话,如果分章节不错的话,这是二十三章的开头,那么,下面说的是,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这种现象,说明,天地也不能自己做主,也是要服从一定的规律,更何况是人呢?那么这里老子就是批评有些人自以为是、自我标榜的思想,动不动就说这是自然而然的。如果是分章节错误,这句应归于前一章二十二章,那么,讲的是,少则得,多则惑的意思,是说,少说话、不要轻言,无法用语言表达是符合自然之理的,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是这个意思。但无论这两种情况,大家自己体会,这里的自然,都没必要分开来解,这里的自然就是一个词。我认为从字到词,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渐进的过程,在老子那个年代,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局限性,找不到事物内在的联系,所以容易主观地认定,各有各的独立的原因,人们就说这是自然的,那也是自然的,成为了一种现象,说多了,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词,老子对这种轻言自然的现象是反对的,所以才有希言自然的这一节。如果是这样,那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语法上就完全对上了。但这里的自然虽然是一个词,但也只是自然而然的意思,远不是我们今天的自然的样子。


          5楼2015-10-16 10:57
          收起回复
            【道】法《老子》!!
            123!
            一一
            --来自【李首文化人】吧的问侯及祝福!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0-16 10:57
            回复

              今天讲的自然变大了,涵盖了一切的现象,是说世界的一切最终是自然而然的,且认为自然而然的才是合理的。真正大家内心认可,无可推翻无可辩驳的道法自然,并不是老子道德经中提出的意思,而是建立在这个大自然的基础上的,是人们越来越复杂的外部世界、无穷的宇宙的一种客观的描述,是人们所有实践经验的指向。人的社会进步一日千里,人的能力加速发展,但我们发现:无论我们的触角伸向何方,都有一个更远更广的时空在等着你,这些事物的运行规律我们永远都探究不完;我们一切的评判标准,都要随着我们的认识的深入而进行修正,否则就不能成立。这才是道法自然的意思。


              7楼2015-10-16 10:59
              回复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道法自然,是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是我们内心的情感。道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的情感依托,道法自然是说,每个人都是道的产物,道的化身,这种道如我们看到的大自然一样,无穷无际。这种无穷性、永恒性,才能承载一切,是终极的平等博爱和美丽。这大概是消毒奉之为绝对真理的原因吧。


                8楼2015-10-16 11:03
                回复
                  其实道法自然,是真理也是空理,和道可道非恒道一样,给懒人找到了一个借口,给勤奋的人找到了一个理由;给自私的人提供了法律依据,给无私的人以更广的追求空间。世界的两极在这里会合,正负得零。


                  9楼2015-10-16 11:24
                  回复
                    说来说去,除了主观想当然,信口雌黄,就没有一点儿长进。老子把道说的还不清楚?道:先天地生,为天地母的混成之物。再看看你:
                    什么是道?想起来就头疼,所以我是赞成把道归于人的认识的范畴的,是人的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是这种意识的综合,并随着人的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概念。再进一步,人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这种人的意识的综合,也正反映、代表了世界的整体,是世界的浓缩、是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同样,这些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决定着世界的演化。这样,人通过道这个概念,把自己与外部世界紧密地相连,同步运行了。
                    你这个道,与老子有关吗?能生出天地来嘛?你的母亲是规律?怎么就一点脑子都不长呢?敢情非得老子手把手牵你走?当真是不可教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0-16 12:55
                    收起回复
                      好贴我顶,学无止境,从上下文语法上,我是支持道,法自然。但个人认为道与法都是自然而然意义更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0-16 13:17
                      回复
                        说道是一种物,我是不同意的。道德经中,有“道之为物”这一说法,并不是说道是物,而是说相当于今天所说的:道这种东西啊,这里只是一种比喻和形象的说法,道之为物,唯恍唯惚,其中有精,其中有信,只是在阐述一个道理:一切有形的来自于无形的,一切外在的表现来自于内在的原因。
                        至于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其实是说,宇宙之初是混沌的,天地之分是人的意识的反映。老子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个原理,这个原理才是道,道并不是某个实指。
                        同理,道既不是无,也不是有,不是一,也不是朴,更不是谷神。一切具体的实指都不是道。道不能生万物,不能生天地,不是世界的本原,而是人意识中的世界的本原,是第二性的东西。
                        且具体到老子五千言,把这五千言当作整体来考量的话,道只能是治理国家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这个玄易道人已经阐述尽了。


                        12楼2015-10-16 14:37
                        收起回复
                          ”还要象茅坑里的气球-------说你臭吧,还一肚子的不服气!“?这消毒疫情老眼昏花,怕是把保险套当做气球了吧。
                          :因为在粪坑这样的地方保险套常见、而气球不常有。
                          如果粪坑是消毒疫情家里的,那气球有可能是他的代用品。


                          13楼2015-10-16 14:44
                          回复
                            看热闹!
                             --
                            《老子》李耳的【道】: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来自【李首文化人】吧的问侯及祝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10-16 2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