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22,112贴子:1,662,819
  • 11回复贴,共1

谈谈秦国田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对比一下秦国和鲁国的粮食产量
《吕氏春秋•上农》记载了战国后期的秦国亩产
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此大任地之道也。
《孟子·万章下》也记载了同时代的鲁国亩产
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吕不韦时代的秦国已经普及了大亩,同时期孟子的鲁国使用的是小亩,面积相差2.4倍,但是供养的人数却基本相同。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10-31 14:45回复
    为什么秦国每亩的面积更大,产量却不增加?
    这要说到土地、作物和降水量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战国时代引入了铁器农具和耕牛,使土地亩产提高。
    其实真正能提高土地亩产的是灌溉,而不是农业工具。因为工具再好也只是扩大了开垦这一个环节的效率。如果作物在未来几个月的生长期里,没有稳定的水源来灌溉,土地亩产和使用新工具前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如果有了足够的水源,不仅可以提高亩产量,还可以耕种产量更高的粮食作物,进一步提高亩产。先秦土地分为上田、中田、下田,其实就是根据灌溉条件好坏来区分的。上田的亩产可以达到下田的2倍。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10-31 14:45
    回复
      秦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根据《秦律•仓律》记载,秦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为:
      禾(粟、小米)、麦(小麦)、黍(大黄米)、稻(水稻)、答(小豆)和菽(大豆)《秦律•仓律》
      “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一斗,黍、答亩大半斗,菽亩半斗”。
      麻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不是粮食作物。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10-31 14:45
      回复
        作物和灌溉条件
        秦国作物以粟、麦为主,因为粟不需要太多的灌溉,适合秦岭以北的旱地。
        如果有一定的灌溉条件,粟、麦的产量会大幅提高,但秦国直到战国快结束时才修完郑国渠,战国大部分时间里灌溉条件不好。
        水稻产量最高,但只适合秦岭以南的降水充沛的地区,例如巴蜀、汉中。在商鞅变法时这些地方还不是秦国的领土。降水越充沛,可以种植水稻等亩产更高的作物,单位亩产才能大幅提高。
        但是秦国地处内陆,降雨量不如中原和江南充沛,也没有很好的灌溉条件,大部分是旱地。如果这种土地长期耕种,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的养分也逐年降低,最终导致亩产减少,变成产量极低的贫田。
        这种土地退化的问题,必须通过轮耕的方式来解决。(不建议用现在的降水量线套两千年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5-10-31 14:47
        回复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授田时,上田面积100亩,中田面积200亩,下田面积300亩。上田不用轮耕,中田要种1年休1年,下田要种1年休2年。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下田给的多,是因为如果只给一家人100亩地,第二年就没有可以轮耕的空间了。秦国的大亩面积是小亩的2.4倍,说明秦国的土地质量普遍处于中下的水平。
          秦国地广人稀,旱地较多,山地等不适合耕种的比例也高。商鞅根据秦国国情决定,既然土地先天不好,干脆给的面积扩大2.4倍,给出充足的土地面积供百姓轮耕使用。这样就可以充分保持了地力,保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
          东方诸国地少人多,大部分土地早就分配完毕,没有多少新土地可分。再加上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和降雨量大,大部分是上田,不需要太多轮耕,所以还是小亩为主。
          虽然秦国大亩的面积变大了,但以先秦时代的生产力,一家人在20多天的春耕期里,能耕种的面积是固定的,一个男性最多种30小亩,一家最多种100小亩地。再加上必须要轮耕,让其他土地得到休养,耕种面积也还不能超过100小亩,所以秦国的亩产和鲁国的亩产是相同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10-31 14:47
          回复
            粮食消耗数量
            战国初期的魏国宰相李悝指出:
            一个典型的五口标准家庭,能耕种100亩,1年收成150石,交税1/10共15石,每人每月消耗1.5石,一年90石,年终剩余45石。拿出30石交换成钱,用于衣物、祭祀等的必要开支,基本所剩无几,如果不幸遇到病丧更是入不敷出。
            《汉书•食货志》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从上面的可知5口人耕种100亩,年产150石,上交政府十一税15石,每人一年吃18石粮食,能剩余45石。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10-31 14:48
            回复
              @湖广逍遥客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10-31 14:52
              回复
                我想知道战国时的秦是井田制还是,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5-20 14: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