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778贴子:2,972,722

浅聊一下“内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佛法禅修的角度上说,内观一词是对“四念处”修行方法的简化表达,也即是一种通俗的称呼,内观的巴利语是“毗婆舍那”,区别于“安那般那”念,也即定,现如今最普及最具代表意义的内观法是在葛印卡创办的国际内观中心。
内观,顾名思义强调的是观而不是定,这个经常有人误解,说什么出体或观到了某种本我大神存在等等这都是不了解观的内涵的表现。
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自我身心的运作规律与属性,这里的“如实”两字不太容易被理解,因为这已不是思维的范畴,而是要启动人的直觉能力,加之思维的辅助,使人处在一种超越自我的立场之上,以便对存在进行全面全程的如实的观察。
内观与禅定有区别也有联系,观也要以定为基础,但不是以修定为主,所以在定的层次上有个度的把握。纯粹的定也叫三摩地,奢摩它等。另外,内观也不同于时下流行的冥想,灵修,瑜伽,谭崔等等诸多外道修法。
套用大乘佛教用语来说四念处(内观)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但原始佛教与这个说法还是不太相同。
内观修习的作用就是要锻炼开发人的觉知力,目的是要结合正见亲身体证“无常,苦,无我”的存在实相。
再看看老子怎么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观就是看,站在(身心)旁边外边才能看到全局以及全部过程,老子这里强调的也是观而不是定,如果入甚深定境,意识全无,那就没法观了。所以这里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一种相对的定的状态。一般佛法讲止观双运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所谓内观修行,不止在打坐进行,在坐下也可以进行,事实上只要你活着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这种修行。


1楼2015-11-05 13:14回复
    去人眼而欲得法眼,走火入魔之途。
    所谓神眼即是:对凡眼分毫不差的刻画与再现,也曰凡眼之奥。


    2楼2015-11-05 13:42
    回复
      原始佛教悉达多的无我是反对大我(神)的存在,认为大我(神)与小我都不存在,于是悉达多折腾出来了一个缘起,缘起的第一因,他自已都说不清,但是没有我,你又怎么可以在这里空谈和发贴呢?
      所以说有些佛徒根本不懂教义,不知在修什么自以为是的东西,说得不好听点,在玩弄精神。


      IP属地:江西3楼2015-11-05 14:00
      回复
        内观是“观”什么的呢?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5-11-05 14:03
        收起回复
          人们要认识自我或灵魂——它正是神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展现。这样的认知会导致开悟,并从幻境中解脱。
          在心中找到神,在爱中与神合一,这也是新约所强调的。


          IP属地:江西5楼2015-11-05 14:06
          收起回复
            内观就是,想象。静静的坐在那里,想象。为什么要无欲,无我,因为要客观的想象。客观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在现实基本情况上。
            内观就是想象。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1-05 14:08
            回复
              最后一句真相了。但是难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1-05 14:40
              回复
                我学过葛印卡内观,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每日练习,但我经常观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1-05 17:29
                收起回复
                  定与观虽然不同但又有联系,这个没错,因为观是必须建立在定的基础上的,离开定的基础,那不是观,是看。而我不能理解的是,在定中无人、我、众生,无喜怒哀乐苦悲愁…。又怎么会有“观身不净、观受是苦…”呢?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1-06 09:20
                  收起回复
                    若心中起妄念,不如放下手中的事,就这样看着念头如何生成,看如何影响你,如何消失,不迎不拒,这样妄念就没有力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1-06 12:16
                    回复
                      说实在的,我都不知道“内观”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为了健康,那还不如吃的健康、运动的科学,经常饭后走一走。为了了解自己健康?定期去医院体检,相信能更直观方便。感悟“无我”?那干嘛不去发呆或者睡觉呢?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5-11-06 12:37
                      收起回复
                        为什么人类喜欢把东西故意弄的貌似太复杂?难道不是“大道至简”“损之又损”?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5-11-06 12:58
                        回复
                          其实阿,什么“苦”啊,就是佛教理论的一个假设,只有这个假设成立,其推论的那些实践方法才貌似符合逻辑。
                          又什么“无我”啊,就更简单了,说白了就是让你换位思考,消除自己经验带来的偏见,能换角度看问题。当你“无我”,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就会理解他人行为,理解别人的“苦”,所以傲慢与偏见也就消失了,慈悲心也就有了。
                          换成现代语言就这么简单,别想太复杂~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5-11-06 13:01
                          回复
                            “无常”就是指事物是不断变化与运动的,所以不要静止片面看问题,眼光远点、境界高点;
                            “无我”就是让你换个角度看问题,常人拥有自己主观偏见与经验束缚,因为大道无偏无私,顺其自然。用“我”看问题容易偏见。用“无我”眼光来看,也就释然了。自己就想通了,舒畅了,生活就有目标了。
                            所以,哎,哪有像你说的这么复杂啊。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5-11-06 1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