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志吧 关注:245贴子:279
  • 1回复贴,共1

总论周瑜的完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总论周瑜的完美——长篇巨制献给所有喜欢周瑜的朋友


开场白:欣赏历史人物总要有些现实意义,最好是从人物身上学点什么。我最喜欢的人物以前已经说了就是周瑜,如果在谈人物时学点他的气质那是最好了。上次新语丫头说了一句她认为周瑜是最完美的就受到不少人的非议,我现在想向周瑜学学“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偏要说说他的“完美”,因为这个人物虽说底子很好但说他完美的文章以前可没见过, 那不是更具有挑战么。我也不求文章做得“完美”只要敢于面对挑战把文章做得完整就行,另外我从这个人物身上又学了一招“先发制人”,如果大家不嫌冗长有兴趣看完全文就知道了。

开始正文:
总论周瑜的完美
我曾定义英雄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这是刘劭《人物志》上的话)随后又自己加了一条道德高尚。有人指出按照这么说法三国还有几个英雄?—对了!此兄可谓一针见血,我的目的本来就在缩小英雄的范围,先框定在操, 
亮,瑜三人之内,最后再把我所说的英雄桂冠带在我最心仪的人物周瑜身上。我的英雄之说本来就是耍个小花招,现在自己露馅,目的不言自明。因为按照我说的条件周瑜最符合,所以我今天就在这里具体说说周瑜怎么是个正真的英雄,一个完美的英雄!可能我本人对他很偏爱多少有些溢美之词,但周郎受歪曲这么多年,难得正正名也是应该的。
下面就总论一下他的完美,因是总论文章分几个部分,可能冗长了一点。

一. 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我们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好象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如说诸葛亮是高风亮节的话,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无可挑剔的。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谣言流传,非比那些凶凶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如果仅具德,才,风度,和诸葛亮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诸葛是名士风度)但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我最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啊!
二. 周瑜历来受到的误解
由于三国演义为了塑造诸葛亮形象把周瑜当作了主要陪衬人物,小说中和他在大众心里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虽然由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好多人已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并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但还是有些人对周瑜有误解,我即说了周瑜完美就要说清这些误解,当然和小说有关的不论,只谈历史层面上的。



1楼2005-09-18 15:02回复

    再有我新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虽然我早过了学生时代,但以前读过的一些课文还是记得的。现在回头来看在中学课文里三国人物最出风头的倒是周瑜。课文里主要涉及了周瑜,曹操,诸葛亮三个人,节选自演义的各人有一篇。但周瑜的《群英会》比之曹操的《曹操与杨修》和诸葛的《失街亭》本人最光彩,而历史类收的《赤壁之战》中周瑜更是光彩夺目,最后就是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周郎的神采已无与伦比了。 

    我觉得编课文的老师真的很有眼光:诸葛亮就是《失街亭》和《出师表》里那种苍凉的样子,而演义丑化周瑜这么多只有群英会里的周都督还具有周郎英姿勃发,潇洒豪迈的英雄本色。偏偏选了这一章。小朋友可以不看演义但课文不能不读,所以影响很大。虽然以前一直受着委屈但在语文课文里周瑜最光采,可见美的东西到底是掩盖不了的。
    五.周瑜和诸葛亮
    有句话我已说了不知多少遍了,即历史上的周瑜和诸葛亮基本上毫不相干更毫无过结。周瑜已经给诸葛亮压了那么多年,今天好不容易可以单独说说他了还提那个阴魂不散的诸葛干吗?唉,实在没法呀!其实我说周瑜时是最讨厌提诸葛亮的,因为取这个笔名就是要尊重历史,老把两个历史上不相干的人搞在一起又算什么事?所以我以前被人逼着做了一篇瑜亮大比较的东西自己也觉得很小儿科。但像那样逐条逐句的瑜亮互比就是有人喜欢搞,被逼无奈也只能奉陪了。而几乎我每次提到周瑜好时那些拥葛派总要跳出来,为什么?其实再简单不过了。我曾把周瑜比作诸葛亮形象登上神坛的梯子,也就是说诸葛亮形象一直是靠站在周瑜头上才立稳脚跟的,如今你周瑜要翻翻身舒舒腰,那爬在周瑜头上的诸葛亮企不要跌下来?所以拥葛派一定会跳出来,因为诸葛亮的完美形象本来就没多少根基他们急着维护也就没什么好多怪了。因此我不提诸葛亮肯定有人提,虽然我们周郎是真才实料不用什么人做陪衬,但免得无谓的干扰咱也学学周郎来个先发制人,先说明白就是了。 

    另外拥葛派还有一个奇怪的理由,他们说一说道“完美”就是说诸葛亮,你说优秀可以但完美是诸葛亮专利别人不能碰!—这是什么歪理?你诸葛亮形象夺了周瑜这么多东西,如今还回历史本相,周瑜和诸葛分着带带“完美”的帽子有何不可?再说“完美”一词也不是什么个人偏好,只要摆出史实,只有优点没有缺陷有本事的谁都可以带。所以通过以上这么多论述我为周瑜带上完美的帽子是非常理直气壮的! 

    上面是些不得已的闲话,我其实还是“同时瑜亮”的观点,即认为周瑜和诸葛亮各自都有他们完美的人生。而诸葛亮更侧重于一个‘完’字,周瑜则更重于一个‘美’字。

    关于诸葛亮的‘完’以前曾著一文,概括起来我认为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完身完名”的权臣;其从一介布衣出世成为帝王师的人生是后世多少读书人的向往;而他的高风亮节和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精神又是后世多少人的楷模;另外诸葛亮还是难得的同时符合“儒,道,法”三家的人物,他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和传统文化的潜在内质,所以虽然真实的诸葛亮有缺憾称不起“完美”二字,但凭着上述几条大家也要把他塑造成完美了。 

    而周瑜呢,他的人生虽然短暂但确实是完美的。不过这里的‘完’字和诸葛亮的有些不同。他由于英年早逝,人生称不上很完整,但他的短暂人生确实是绚丽夺目地美着。如果说他是美玉的话就是一块小尺寸的美玉,为其小才能做到完美无瑕。有不少人感叹周瑜的英年早逝为“天妒英才”,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早逝也造就了他的完美,因为如果他活得长谁也不能保证在今后的岁月他不会遇到战败的挫折和功高镇主的危险,但他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因突然的暴疾结束了生命,虽带着满怀壮志不能实现的遗恨,却留给后人的一段完美的人生。不过由于人生短促他的完美内涵太小,只能欣赏而已,非比诸葛亮的如此厚重是能让后世顶礼膜拜的。 
    另外,人们对诸葛亮充满景仰主要是他的“完美”人生还可模仿,他通过一点点的努力,凭着崇高理想不断克己不断追求最后达到了完美境界。所以这种“完美”很有意义。而周瑜的成就靠个人努力的倾向就不大,好象都是上天为他安排好的。这种人生固然完美固然能使人神往,但要让后世景仰膜拜是不可能的。因此虽然瑜亮的人生各自有自己的完美所在,但诸葛亮能成为后世楷模而周瑜最多只是后人羡慕和欣赏的对象。这就是我虽然很喜欢周瑜,周瑜也确实很完美,但总觉得他最终不及诸葛亮的关键所在。也是我虽偏爱他,而只把他列在诸葛亮之后的原因。 
    全文完


    4楼2005-09-18 15: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