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病情吧 关注:5贴子:113
  • 14回复贴,共1

吧务相关事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吧务相关事宜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1-18 01:07回复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和为贵。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1-21 00:54
    回复
      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1-21 01:04
      回复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1-21 01:04
        回复
          和同至辨始见于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的言论中。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1-21 01:05
          回复
            这里对和的意义的解释最为明确。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1-22 01:47
            回复
              不同的事物互相为“他”,“以他平他”即聚集不同的事物而达到平衡,这叫做“和”,这样才能产生新事物。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1-22 01:47
              回复
                如果以相同的事物相加,这是“同”,是不能产生新事物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1-22 01:48
                回复
                  春秋时齐晏子也强调“和”与“同”的区别,他以君臣关系为例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亦曰可,以去其否。”这称为“和”。如果“君所谓可”,臣亦曰可;“君所谓否”,臣亦曰否,那就是“同”,而不是“和”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1-22 01:48
                  回复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亦曰可,以去其否。”这称为“和”。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1-23 00:09
                    回复
                      如果“君所谓可”,臣亦曰可;“君所谓否”,臣亦曰否,那就是“同”,而不是“和”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1-23 00:09
                      回复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和为贵。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11-24 03:24
                        回复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和为贵。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11-25 07:39
                          回复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和为贵。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1-25 07:39
                            回复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和为贵。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11-27 0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