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13,033贴子:3,390,810

从《战争与后勤》一书看北非德军的补给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很多人引用战争与后勤一书的内容来证明北非德军的补给问题是个死结,咱就在这里给网友读读战争与后勤,看看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到底说明了什么。
当然如同所有书籍一样,经常会发生作者结论和书中数据矛盾的情况,因此在解读过程中,本着数据第一的原则,当作者的结论和书中的数据发生矛盾的时候,以数据为准。


IP属地:河北1楼2015-12-05 23:25回复
    愤怒的桂花鸭、荣寞、酸奶可以吗.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第二,1941-1942年非洲作战期间轴心国每月运到北非的补给品有多少。
    这里面就发布一下书中提供的数据。从1941年2月,隆美尔登陆利比亚到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爆发。
    1941年2-5月,合计325000吨,每月平均8.1万吨,比作者声称的利比亚7个师的德意联军和海空军所需要的7万吨补给品多了4.5万吨。
    1941年6月,125000吨,创纪录的1个月,第一个卸载高峰。
    1941年7-10月,平均每月有72000吨,合计28.8万吨。
    1941年11月,30000吨,第一个最低点。
    1941年12月,39000吨,
    1942年1月,50000吨,
    1942年2-5月,隆美尔平均每月收到60000吨补给品,运到利比亚的应该不止这个数量。
    其中1942年5月,15万吨,运到补给品卸载量达到了第二个最高峰。
    1942年6月,32000吨,第二个最低点
    1942年7月,91000吨
    1942年8月,51000吨
    1942年9月,77000吨
    1942年10月,书中没有准确数据,只说比9月略少,估计是7万吨左右。
    从文中这些数据来看,再结合第一点谈到的德国装甲师1个每月需要1万吨补给品的估算,德国在北非能够提供补给的极限绝对不止4个装甲师。
    因为4个装甲师不过4万吨每月的补给品,而1941年6月和1942年6月,轴心国在利比亚分别达到了12.5万吨和15万吨的卸载数字!


    IP属地:河北4楼2015-12-06 00:15
    收起回复
      第三,北非各个港口的吞吐量的问题,和补给物资的卸载能力问题。
      这个是作者明显的疏忽和漏洞,因为他的结论和书中的数据明显是自相矛盾的。
      1,的黎波里的卸载能力,作者明确说实际卸载能力是45000吨每月
      而非洲那一头则不然,由于意军撤出了昔兰尼加,1941年2月可用来卸载补给品的港口已经减少到一个,即利比亚的最大港口的黎波里。这个港口在理想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卸载五艘货轮或四艘运兵船。只要不发生意外的爆炸,码头不遭到破坏,又无使劳工(大都是当地人)逃走的空袭,的黎波里港的吞吐能力每月平均可达45,000吨左右。
      2,班加西的卸载能力,作者说理论是每月81000吨,实际上是21000-24000吨每月。
      从理论上说,班加西港每天可处理2700吨物资,但它处在英国空军的有效活动范围以内,因而经常受到空袭,其实际日卸载能力仅在个别情况下能达到700-800吨。
      3,托布鲁克的卸载能力,作者说理论是每月45000吨,实际上是18000吨每月。
      其它小港口就不提了。
      看完了作者描述以上港口的卸载能力,我们似乎相信了作者企图塞给读者的结论,北非缺乏足够卸载能力的港口给大规模作战使用,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数据直接否定了作者对于这些港口的卸载能力的描述,尤其是对于的黎波里的描述!
      因为在作者的书中,1941年6月,运往利比亚的补给品是12.5万吨,1942年5月是15万吨,这2个时期,轴心国在北非只有的黎波里和班加西2个大港口,托布鲁克都不在其手中,是怎么实现的远超作者描述的2个港口卸载能力的卸载数量的?
      所以说,比起来作者记述的轴心国1941年6月和1942年5月的运抵利比亚补给品数量,作者对于北非港口的卸载能力的数据就是个笑话而已!


      IP属地:河北5楼2015-12-06 00:27
      收起回复
        也倒不是死结那么绝望,如果没了东线,是会比实际中获得的补给多点.但距离胜利还是存在些问题.


        IP属地:广东7楼2015-12-06 00:48
        回复
          第七,北非铁路的问题。
          1,北非意属利比亚有铁路,并非是某些人描述的铁路一无所有
          (1)从位于波兰境内德苏分界线上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到莫斯科,只有约600英里,这大约相当于从的黎波里到班加西的距离,但只有从的黎波里到亚力山大的距离的一半,其间除有一些零星的95厘米铁道外,辽阔的空间全靠公路通行,而公路只有一条,即沿海岸延伸的、漫无尽头的巴尔比亚公路。
          这说明北非意属利比亚和英属埃及有铁路。
          (2)使用比塞大能否对隆美尔大有帮助是值得怀疑的。以比塞大作为卸载港,非洲的港口能力问题可以一举解决,但问题是又会使本已过长的交通线再增加500英里。其中,在300多英里的一段有两条独立的铁路可用,但从加贝斯到祖瓦赖这150英里距离,却要靠汽车通过,而当时汽车正感到短缺。比塞大本身以及从比塞大到的黎波里的整个线路都处在马耳他的有效打击范周之内,铁路则是英国空军极好的袭击目标。
          这说明意属利比亚,祖瓦赖到的黎波里有部分地段有铁路。
          (3)但争吵也毫无作用,当阿拉曼会战开始时,隆美尔部队的油料储备量已降低到只有3个基数,而不是他宣称在非洲必须要有的30个基数,弹药储备量则降至8-10个基数。由于起自托布鲁克的铁路遭到水淹,运输情况又一次被说成“非常困难”。事实上,1万吨补给品仍留在托布鲁克,无法向前线输送。
          这说明托布鲁克到阿拉曼之间部分地段有铁路。
          2,德国有没有在利比亚建造一条铁路的能力。
          答案很明确,有这种能力,因为德国在东线改造俄国铁路从宽轨改为窄轨的时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622开始到10月1号台风开始执行,除了乌克兰部分地区,东线多数地方完成了这种改造,德国机车直接开到了俄国境内。
          而且在利比亚修铁路也不是什么高大上东西,就是最简单的19世纪铁路就行了,这个铁路技术难度有多高,诸位看看现在埃及叙利亚火鸡阿三的老线路就知道这是个什么档次的铁路。工程量比很多人想象的少得多。
          而且德国也不必在利比亚全线修铁路,可以就近修铁路,1941年4月隆美尔拿下昔兰尼加之后,先修建从班加西到利埃边境巴迪亚的铁路,因为物资送到班加西比的黎波里要近得多。(在此以前,轴心国曾于4月4日重新占领了班加西港,离埃及边界仅300英里。)所以德国最需要修建的不过是一条长度300英里的铁路而已。
          3,德国攻入埃及之后可以利用英国在埃及的铁路。
          虽然隆美尔停在阿拉曼,但他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仍想休整几天后重新发起进攻。但他的漫长交通线的影响,这时终于充分表现出来。在每月所需的10万吨物资中,托布鲁克只能卸载2万吨,而托布鲁克离前线也有数百英里之远。载重汽车仍象往常一样短缺。曾经试图利用起自苏卢姆的英国铁路,结果每天只能运输300吨物资,而不是预计的1,500吨。
          这说明英属埃及有铁路,而且是从利埃边境的苏卢姆开始的,德国人攻入埃及可以利用英国的铁路,并不是只有利比亚境内的意大利铁路和自筑铁路可以利用。
          综上所述,铁路的利用在北非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不论是意大利原先的铁路还是英国在埃及的铁路都可以部分利用,尤其是德国在1941年4月隆美尔攻占昔兰尼加之后,如果开始修建一条从班加西通往利埃边境的巴迪亚的铁路,长度只有300英里,但是在德军进攻埃及的过程中,对补给前送起到的作用肯定是巨大的。


          IP属地:河北13楼2015-12-06 05:37
          收起回复
            其实正常人用脚看史实想都知道没有东线德国军力压向北非,英国将迅速惨败的事实,可惜一大帮半吊子书生还在这自以为高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12-06 06:06
            收起回复
              第十三,作者的结论和自己书中的数据矛盾的问题,其实说明了作者观点多数都是不成立的。
              1,第一,北非港口的卸载能力低下,始终是造成隆美尔补给困难的原因之一。它不仅决定着可以维持的军队的最大数量,而且限制着运输船队的规模。从油料消耗数量以及所用舰船数量之多而言,护航这个办法代价高得不堪设想。
              如我之前的说明,利比亚港口的吞吐量的问题,作者的数据的黎波里最大卸载能力45000吨,班加西实际最大卸载能力21000-24000吨,托布鲁克实际最大卸载能力18000吨,是肯定有问题的,北非补给品运送的2个高峰1941年6月12.5万吨和1942年5月15万吨的卸载数量就是明确的证据。要知道这2个时期,轴心国手里还没有托布鲁克,只有的黎波里和班加西。
              2,第二,人们对“护航战斗”的重要意义往往过分夸大了。在北非战局过程中,中地中海的海空战斗从未起过决定性的作用,1941年11-12月也许是个例外。但就连这一时期,隆美尔的困难也主要是因为其非洲大陆上的交通线过于漫长和易遭袭击,而不是因为海上的损失 [ 注:根据能够找到的最可靠的材料,从1940到1943年,在从意大利到利比亚的海上航运过程中损失的补给品仅为15%,人员8.5%,船舶8.4%。 ] 。
              3,第三,对于北非战局的结局,1942年夏天轴心国关于不占领马耳他的决定所起的作用,远远比不上下面这个事实,即:托布鲁克港口太小,而且无可救药地暴露在驻埃及英国空军的攻击火力之下。
              这2个观点我上一楼也分析了,作者实际上就是在玩弄偷换概念的手法,用总数据的统计,取代了德国十字军和阿拉曼战役期间英国海空袭击以及马耳他发生作用导致的物资卸载数量直线下降导致德国前线军队补给困难的情况,最后直接影响了战争胜败的结果。


              IP属地:河北20楼2015-12-06 09:22
              回复
                最后再和网友说一下,
                第一,某些二道贩子拿着很多资料拉大旗扯虎皮忽悠人的时候,其实最需要的是仔细阅读原著,而非看二道贩子的忽悠,他们的很多所谓的证据其实都是断章取义而已,甚至是自己的私货。
                第二,原始著作中的作者结论和其资料中的数据相比,后者更重要也更可靠,作者的结论是带有主观性的东西,很多时候相同的资料数据,不同的作者可以得出来不同的结论,而资料数据只要准确度有保障,那么比作者的结论肯定可靠一些。所以即使看原著,也应该先阅读全文,看清楚资料数据之后,再判断作者的结论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而非直接饮用作者的结论。


                IP属地:河北21楼2015-12-06 09:27
                回复
                  以色列学者的著作在不少国家军内受到称赞不是因为其书写得好,而是作者的态度和对其著作定位。以色列学者坦诚著书带有追名逐利的私人动机,但是绝对不会有教政府、军方该怎么做的念头,连提建议也不敢说,充其量给一点启示、启发,主要还是唤起民众对相关军事问题的关注。当然因为国情特殊,以国民众的军事素质非他国可比。相反许多英美国家的学者的态度就不咋的,建议太多甚至还要教军方怎么打仗,真进了白宫、五角大楼当幕僚,结果是瞎折腾,灰溜溜的扫地出门还怨别人。


                  IP属地:上海23楼2015-12-06 13:22
                  收起回复
                    英国人手里奉送的物资数量也不少吧!


                    IP属地:山东25楼2015-12-06 16:10
                    回复
                      强的后勤也是人力物力投入的结果,海军短期赶鸭子上不了架,别的,只要不是研发,抱佛脚都会大有成效。
                      德国转向到地中海,几乎可以肯定马耳他和直布罗陀难保,缺乏基地,英帝在海上拦截的能力就差多了。没有海军断腿的问题,我真想不出别的能阻止德军横扫北非和埃及。


                      IP属地:中国香港31楼2015-12-06 20:06
                      收起回复
                        至于大吧批书,我觉得没多大必要,毕竟那不是本“如果。。。就”的另类历史,前提隐含了地中海/北非都是德国的次要战场,投入是东线的1/N。那种条件下能提供的后勤和全力以赴投入后的情况不能比。


                        IP属地:中国香港32楼2015-12-06 20:11
                        收起回复
                          火炬抓的德国人是10万出头,意大利人近9万,4万7千各色(阿拉伯人和少量法国人)。10万德国佬中有多少军人还没精确数字。


                          IP属地:中国香港33楼2015-12-06 20:43
                          回复
                            先冒个泡,免得你们以为我退缩了。
                            太忙了,主要是家里要照顾孩子,所以,先等等啦。
                            大致上看了下,都是可以反驳的内容,虽然我不像吧主那样那么多时间,但要反驳的内容太多也是需要时间组织的。


                            IP属地:广东34楼2015-12-07 14:04
                            收起回复
                              言必称战争与后勤的美分看本书对其不利,现在又不用战争与后勤的数据,改为用自己的数据了,想起来当初言必称战争与后勤,让人回去读书的表现,当真是可笑之极!


                              IP属地:河北35楼2015-12-10 13: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