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逸客图片吧 关注:1,575贴子:77,166
  • 16回复贴,共1

【颐和园随拍】之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0月的北京是最美的季节, 那天难得有一个阳光和煦的好天,有个好心情,于是去了已经是无数次去过的颐和园.....




1楼2015-12-23 12:32回复

    颐和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遇见不少国外游客

    金明时期
    颐和园长廊彩绘(2)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美丽的俄罗斯女子


    3楼2015-12-23 12:33
    回复

      选址造园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
      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4楼2015-12-23 12:33
      回复

        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回复


        6楼2015-12-23 12:34
        回复
          破坏与重建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


          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

          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
          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搜


          7楼2015-12-23 12:35
          回复


            谐趣园
            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

            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 。

            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8楼2015-12-23 12:35
            回复

              谐趣园

              亭台楼阁上的绘画


              9楼2015-12-23 12:36
              回复


                堪称古典园林之首

                园子别致优雅,一片江南风情



                10楼2015-12-23 12:36
                回复

                  后山的建筑除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残缺不全,只能凭借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






                  11楼2015-12-23 12:37
                  回复

                    沧桑园名老照片展

                    慈禧曾经的御座船



                    早些年航拍的颐和园景图


                    12楼2015-12-23 12:37
                    回复

                      山下远处十七孔桥横卧湖上

                      曾经被列强焚烧后的......

                      后山的景观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 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
                      斑驳长满青苔的墙壁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颐和园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13楼2015-12-23 12:38
                      回复

                        岁月的沧桑写在这里面


                        还有一百三十张图,待有空重新开楼


                        15楼2015-12-23 12:39
                        回复
                          文简洁,图精彩。点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2-06 06:57
                          收起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3-10-20 1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