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夭酒肆吧 关注:1,086贴子:107,308
  • 8回复贴,共1

音乐起源与人类进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Kevin Simler @ 2015-10-16
译者:Veidt(@Veidt)
校对:混乱阈值(@混乱阈值)
来源:Melting Asphalt,http://www.meltingasphalt.com/music-in-human-evolution/


IP属地:北京1楼2016-02-01 11:19回复
    我刚刚读完了一本让人称奇,又极为令人不安的小书——Joseph Jordania的《为什么人们会唱歌?——人类进化历程中的音乐》。
    如果这个标题还不足以激起你的兴趣,那么书中的理论一定会让你兴味盎然。该书论点狂野大胆又富于原创,但却合乎情理到可怕的程度。如果成立,它将成为我们理解音乐,人类合作,战争甚至宗教之演化过程的一项革命性理论——我一般不轻易使用“革命性”这个词。
    对于Jordania的理论(以及这本书)我仍有一些保留意见,但我打算把它们留到以后再讨论。正如Daniel Dennett曾就另一项卓越理论所写道的:
    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理解这项理论,多看看它的整体是什么样的,在我们完全看清整个理论大厦前,不要急着接二连三地提出那些挑剔的反对和批评。尽管该理论表面看来荒诞不经……但我会很认真地对待它。
    对于Jordania的工作,我的感觉也正是如此。它看似荒谬,却值得我们非常认真地对待。


    IP属地:北京2楼2016-02-01 11:20
    回复
      典型事实
      下面我将与你分享Jordania的理论,但首先,我想向你呈现一组“典型事实”——这是一组奇怪的,完全不同的,而且几乎无法解释的现象,互相之间看起来也没什么联系。之后,我会展示这项能够(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并且解释这一切现象的理论。
      打起精神,做好准备。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典型事实”:
      -当我们的祖先第一次从森林中迁徙到热带稀树草原时,人类还没有获得制造工具的能力。但从生理学上看,早期原始人类的进化却并不利于人们狩猎以及防御捕食者。人类的犬齿退化了,运动变得缓慢,身体也变得更弱,而且也没有进化出坚韧的皮肤(事实上恰恰相反)。
      -狮子的进化以及迁徙模式看起来与早期人类恰好互为镜像,不论从时间和空间上,还是从(某些方面的)行为和形态上说都是如此。举个例子,狮子是唯一一种群居的猫科动物。
      -人类是唯一一种会唱歌的地栖动物。世界上有超过4000种会唱歌的物种——其中大多数都是鸟类,此外还包括长臂猿,海豚,鲸类和海豹。但是这些物种全都是在水中或者树上唱歌。不论哪种鸟类,一旦降落到陆地上,它都会停止歌唱。
      -在所有会唱歌的生物中,人类是唯一会使用韵律的。
      -当我们唱歌时,我们几乎也总会跳起舞来,即使这种“舞蹈”也许仅仅是随着歌声点头,或者用脚打着节拍。歌唱和舞蹈(不论是同时或是分开进行的)是在世界各地的部落情感强化仪式中广泛使用的集体活动。相互孤立的族群常有着非常相似的歌曲和舞蹈风格。
      -有节律的吟唱和舞蹈会诱导人进入恍惚状态。
      -早期的原始人很有可能食用同类尸体,但(在晚些时候)肯定开始埋葬尸体了。保护尸体不被损毁,将尸体妥善处置,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人类本能。一个典型的例证是,人们即使在战场上也会努力将同伴的尸体取回。


      IP属地:北京3楼2016-02-01 11:22
      回复
        2.防御捕食者的捕杀
        除了寻找食物之外,防御捕食者的捕杀对于任何物种的生存而言都至关重要,而我们祖先在这方面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题。
        很明显,有些动物会捕杀人类——主要是狮子,但也包括其它的大型猫科动物(美洲虎,豹子等),此外,鬣狗,可能还有鳄鱼,也会将人类当作捕猎对象。(更准确地说,是这些动物的祖先,因为和人类一样,这些物种也一直在进化。举例来说,鬣狗的祖先就比它们生活在今天的后代要大得多。)
        从身体上说,早期人类是很弱的——而且还在一代代地变得更弱。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人类的犬齿在退化,而且皮肤也变得更加柔软。人类的体型在变得更大,这是事实,但并没有变得更强壮。人类的体型是为了适应两足行走而变得更大,但这却让人类的身体变得更弱,也变得更慢。
        例如,黑猩猩身体的强壮程度大约是现代人的两倍,而且并不比人类跑得慢。总体上说,两足行走降低了人类短距离奔跑的速度,即使它的确提升了效率(这让我们能够行走/奔跑更长的距离)。
        在整个动物王国中,存在许多不同的躲避或防御捕食者捕杀的策略,这些策略在文献中被称为反捕食者适应性。每一种适应性都是为了防御猎食过程中的四个阶段之一:侦查、攻击、捕捉和摄食。
        例如,为了躲避捕食者的侦查,多数物种都会采用一种保护色策略,或者叫隐藏策略。而不同的物种会依靠速度、挖洞、爬树等不同方式来躲避捕食者的捕捉。为了逃避捕食者的摄食,各物种进化出了多种身体上的防御机制,例如利爪、尖牙、长角、贝壳(或至少是一个坚硬的藏身之所)、毒液等等。
        但是早期人类却没有做到以上的任何一件事情。生理上,人类没有变得更强壮或更快速,也没有进化出尖利的爪牙或强韧的皮肤。人类也没有试图将自己隐藏起来。习惯于两足行走当然有它的好处,但是这却让人类无法在草丛里行走时不被发现。
        事实上,人类似乎进化得更加容易引起注意了。人类变得更高,唱歌并且发出噪音(人类是唯一一种会在地上唱歌的动物),在身体上绘上色彩,并且进化出了浓重的体味。
        这种故意引起注意的策略通常被称作“警示信号”(aposematism):这个词的词根apo-意为“远离”,-sematism则意为“信号”,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反向信号”。“警示信号”是一种能从根源上防止捕食者发动攻击的反捕食者适应性策略,它让捕食者很容易地意识到将你作为捕食对象是一件无利可图的事情。
        自然世界中有许多采取这类(有警示作用的)“反向信号”策略的物种,但是可以说所有这些物种都有自己的杀手锏。只有当你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突出某种看不见的武器时,故意引起注意才是一个有效的策略。让我们来看看动物王国中的这些采用“警示信号”策略的物种:
        -臭鼬和非洲臭鼬
        -蜜蜂,黄蜂,大黄蜂和蚁蜂
        -黑寡妇蜘蛛和红背蜘蛛
        -箭毒蛙和火蜥蜴
        -各种各样的蛇,例如珊瑚蛇
        -火焰乌贼
        所有的这些物种都拥有各自强大的防御武器——通常是某种毒液或毒物,也有一些是有毒气体。而其中大多数物种都会通过独特的颜色(艳丽而对比度鲜明的)来给自己的武器打广告,但有些物种也会通过其它信号来达到这个目的。例如,响尾蛇和蜜蜂使用声音,而包括非洲臭鼬在内的许多物种则通过气味来“标识”自己的领地。
        这种(故意引起注意的)“警示信号”策略无法孤立地在一次与捕食者的遭遇中帮助某一个体逃出生天;事实上,这反而是一种拖累。但是一旦与捕食者的遭遇频繁地重复发生,这种策略就能发挥作用。当某个捕食者被臭鼬放出的气体熏到或是被蜂刺蜇过之后,它会迅速地学会在以后尽量避免去碰这些不好惹的物种。
        所有这些都引出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早期人类是如何做到通过“警示信号”让捕食者远离自己的?他们到底有什么能够用于防身的“杀手锏”?
        答案大概不会让你感到吃惊:人类会使用石器。但不寻常的地方则在于人类使用石器的方式(我们会在第4节讨论这个话题)。


        IP属地:北京5楼2016-02-01 11:26
        回复
          3.石器
          石器是人类能够支配的最基础的武器——也是人类唯一能够对其它动物造成物理伤害的方式。
          当人类最初开始在稀树草原上生活时,我们祖先还没有进化出使用石器捕猎所必需的手眼协调能力(或者制造和使用其它工具以进行捕猎的能力)。但由于以下的一些原因,使用石器自卫则是一个简单得多的命题。
          首先,使用石器捕猎要求很大的力量以及很高的敏捷度。你需要能够准确地打中一个快速离你而去的目标,而且重力也并不站在你这一边。但自我防御则完全不同。通常防御都发生在很近的距离内。当一头狮子向你跑来时,用一块大石头砸中它会变得容易很多。而且将石头从上往下砸的动作也能够让重力助你一臂之力,而不是相反。
          除此之外,进攻和防御从根本上说也是两种完全不对称的行为。就像在一场诉讼中,举证的责任是由原告承担的,在一场捕猎中,杀死猎物的重担完全落在了捕食者的肩上。但是要在防御中获胜,你并不需要杀死潜在的捕猎者——你只需要弄伤它就行了。如果一头狮子或者其它捕食者在攻击人的时候受到伤害,它通常会逃离现场,相比于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搏斗下去,捕食者显然更愿意选择少吃这一顿。
          最后,对于早期人类而言,防御捕食者之所以变得更容易,还因为人类会互相帮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遇到捕食者的攻击,以及在对抗式食腐的遭遇战中),人类拥有众多一起战斗的同伴,如果同伴中有人丧失了行动能力,他们时刻都准备着掷出手中的石头以帮助他。
          事实上,协作才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大优势,而我们的祖先则将这个优势发扬光大,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将协作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IP属地:北京6楼2016-02-01 11:26
          回复
            4.恐吓性视听展示
            到这里,我们终于触及了Jordania理论中最关键的部分。他的观点是,早期人类发展出了一种被他称作“恐吓性视听展示”的独特防御机制。
            我对此的看法是,人类祖先将大声歌唱的行为转化为了对抗捕食者的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核心要素。他们使用大声而富有节律的歌唱和叫喊,伴以有力而富有威胁性的身体动作以及向对方投掷各种物品来防御捕食者的进攻。
            在我们更进一步之前,我希望你能够看看“恐吓性视听展示”(AVID)这种行为是什么样子的。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原始的”人类族群将此类传统保留到了现代。瓦利斯群岛原住民的kailao战舞和萨摩亚人的cibi战舞是其中的两个例子,而被记载得最全面的此类传统则是新西兰毛利人的haka战舞。
            维基百科对haka战舞的描述如下:
            新西兰毛利人的一种继承自祖先的传统战争呼喊、舞蹈或挑战形式。这是一种由群体表演的姿势性舞蹈,伴之以有力的动作和脚步的冲踏以及有节奏的大声喊叫…
            整个表演过程中包含了多种行为,包括面部表情的扭曲——例如翻出眼白和伸出舌头,以及一系列有力的身体动作——例如用手掌拍击身体和脚步的冲踏。还有高声喊出的话语,一系列的呼喊和低沉的咕哝声都被用于其中。
            “恐吓性视听展示”(haka战舞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例子)的意义在于:
            用响亮的声音来恐吓对手。同时发出喊声显然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这种喊声比单独的一个人所能发出的声音要响亮得多。而同时伴以击掌,拍击身体,跺脚以及敲击石头这些动作则能够恰如其分地为这种刺耳的声音添油加醋。
            在视觉上恐吓对手。这些同步的动作,身体上的绘画,以及奇怪的姿势(包括面部的奇怪表情)能够迷惑和恐吓甚至是那些最强悍的对手。
            为了呈现一个强大的单一有机体的形象。如同Jordania所说,“富有节奏的有序的集体发声(和动作)向捕食者传递着关于这个群体的团结和决心的强烈信息。”尽管群体是由单独的个人组成的,在“恐吓性视听展示”的过程中,这样一个群体所表现出的行为就好像它是一个有着多个脑袋和无数只手的单一生物个体。从某种角度看来,这是一种欺骗行为,但是对于这个群体的对手来说,如果这种动作和行为足够地协调,这个群体实际上就成为了一只整一的怪兽。
            记住,“恐吓性视听展示”除了会在防御捕食者的攻击时使用之外,也同样适用于对抗性食腐的场景——而这种恐吓性的展示行为毕竟只是一种非接触的防御行为,一旦它不能完美地发挥作用,人们还需要求助于石头这样的物理性武器。


            IP属地:北京7楼2016-02-01 11:30
            回复
              5.“战斗恍惚”状态
              Jordania还认为,伴随着“恐吓性视听展示”行为,人类进化出了一种被称为“战斗恍惚”的特殊意识状态。这种状态有如下的几个特征:
              -痛感缺失和恐惧缺失——感受不到疼痛和恐惧。
              -忽视了个体的生存本能。
              -失去个人身份意识并获得集体的身份意识。
              “战斗恍惚”状态的核心是集体(或群体)认同的概念:
              在一个稳固的作战单位中,当战斗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一个战士可以为了拯救伙伴的生命牺牲自己。同样的,人类祖先也进化出了一种类似的集体认同感。集体认同感建立在对集体中所有成员的完全信任和对于集体共同利益的奉献精神之上。
              在某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当整个集体或其中某个成员的生存处于危险之中,集体身份意识就会发挥作用。在这样的时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高尚的原则会超越任何个体的自我保护本能、恐惧和疼痛,主导集体成员的行为。
              这种意识状态可能最初是从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受到威胁时保护孩子的本能中进化出来的,但之后被用于集体防御和对抗性食腐行为中。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了一种新的触发这种状态的机制:有节奏的吟唱和同步化的肢体动作。
              进化为将这种感觉变成一种积极的体验提供了强大的神经机制。进入集体身份意识状态为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带来了一种最为振奋的感觉。集体中的所有人都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大,更强,并且几乎感觉到自己是不朽的……在这意识状态中,集体成员分享着对彼此的完全信任,他们会在感情上相信这个集体是不可战胜的。
              这种特别的意识状态是由诸如脑内啡(endorphin)和催产素(oxytocin)这类强大的神经物质所支持的(而且非常可能是由它们引发的),当某种生死攸关的状况出现时,大脑中会暂时释放出这些物质。一旦它们被释放到大脑中,疼痛和恐惧的感觉就被阻断了,而成为某个超自然的强大整体的一部分所带来的完全信任和振奋感则变得不可阻挡。
              真实的战斗在我们21世纪的生活中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正如我在去年曾写道过的,在许多现代的团体性仪式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战斗恍惚”和集体身份意识状态的影子。在宗教性/政治性活动以及集体性/观赏性体育项目中,它们表现得尤其明显。


              IP属地:北京8楼2016-02-01 11:32
              回复
                6.吃掉(并埋葬)同类的尸体
                即使到了这里,Jordania的理论似乎仍然意犹未尽,他还为我们准备了最后一个惊喜。他声称,早期人类吃掉自己同类尸体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他们整体的防御捕食者捕杀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回想一下我们在第2节里所提到的,“警示信号”这种策略的目的是让捕食者确认将你作为食物是一件无利可图的事情。如果捕食者能够轻易地认出你(以及你同类的其它成员),并且记起在之前的教训,它就会迅速意识到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向你发起攻击。
                在这种策略之下,不要让狮子(或者其它的任何捕食者)成功地杀死并吃掉人类就变得非常重要。人类祖先们越是能够强化“人类不是好食物”这条信息,在与捕食者们不断的重复相遇中他们就会越安全。对于早期人类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人并不是一种有毒性的物种,如果捕食者能够成功地捕杀人类,人肉其实是很有食用价值的。
                这就意味着,自然选择在引导人类祖先做出如下一些行为方面施加了很重的压力:
                -如果捕食者在对抗中发动了攻击,必须保证将它弄伤。
                -如果捕食者成功地杀死了你的同类,不要让它吃掉尸体。将你死去同伴的尸体弄回来,否则你的整个部落都将处于危险之中。
                -当一个人自然死亡,必须保证尸体被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处理掉。人类尸体实际上会成为一种负担,因为即使是一顿腐肉(人肉)大餐也会让捕食者认为吃人肉是有利可图的。
                上面的任何一点都不意味着人类的祖先必须吃掉同类的尸体。任何一种不让人肉落入捕食者口中的方法都是有效的。但是一些证据表明人类的确会吃掉同类的尸体(人骨上和其它动物的骨头上都有类似的的石器划痕),而且如果能量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取,吃掉同类尸体可能也是一种生态上的必要做法。


                IP属地:北京9楼2016-02-01 11:33
                回复
                  结论
                  关于Jordania的这个理论,可说的还有很多,但我会把它们留到以后。
                  我只是希望通过展示Jordania的理论能够如何为人类的一些信仰和行为赋予新的意义来结束这篇文章,特别是那些与我们处理同类尸体的方式相关的部分。
                  世界各地的葬礼传统差异非常大,但是所有这些传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将尸体处理掉。处理尸体的机制包括土葬、墓葬、干尸化、海葬、天葬以及食人仪式,甚至还存在一些更加奇异的机制,例如悬棺葬和树葬等。
                  通常人们对于这些处理尸体方式的解释都与公共卫生相关,但是人类从至少22.5万年前就开始有意识地埋葬尸体了。我们的祖先们当然不会希望尸体在他们的营地中腐烂,但是从处理掉尸体到埋葬尸体是一个不小的飞跃。他们为什么不只是简单地把尸体拖到远离营地的地方然后让它自然腐烂呢?
                  Jordania的理论并没有对人类应该如何处理尸体做出具体的预言,但是它预测了人类应该对处理尸体的方式给予高度重视(例如,它应该是一种神圣的仪式),而且人类需要特别注意不能让尸体落入那些它不应该落入的对象手里。在石器时代,这意味着我们祖先会将他们被杀死的同伴尸体从捕食者那里抢回来。
                  但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中,你都能看到这种做法的痕迹——例如在战争中人们对于寻回战死者尸体的关切。毁尸或是以其它方式亵渎敌方战死者的尸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这是一种胜者用以展示对失败者的完全统治的可怕方式。
                  最后,Jordania的理论还能够帮助解释人类葬礼活动的宗教性。葬礼一直是一项典型的宗教活动。例如,我们总是将人类祖先最早的宗教行为追溯到他们开始埋葬同类尸体的时刻。但是宗教从本质上说是关于活着的人的——它是一系列与集体身份意识和部落凝聚力相关的信仰和实践。
                  为什么宗教会关注处理处理尸体的方式?我长久以来都被这个问题困扰着。因为对尸体的处理看起来总是更像一个世俗的问题。当一个人死去,我们对于他的关注也应该随之结束了,而将尸体处理掉这件事情并不应该比我们清除垃圾的行为更加神圣。例如,当同类死去时,黑猩猩会对此有所感知(并感到悲伤),但是它们会迅速失去对同类尸体的兴趣。
                  但如果Jordania是对的,那么与死亡相关的仪式会与集体身份意识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就并不是巧合了,因为它们实际上是从属于同一个体系的两个部分。


                  IP属地:北京10楼2016-02-01 1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