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发现吧 关注:165贴子:439
  • 8回复贴,共1

【意见征集】《探索与发现》改版意见征集专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02-02 13:12回复
    也许有不少探迷已经从2期杂志里发现很多改变了,是的,《探索与发现》从2015年12期开始就一直在尝试做出变化。但是,变化依旧不够。如今的探索处于一个动态的阶段,你的任何一点建议都有可能影响探索终生!如果你有什么偏爱,或者有什么特别想看的内容与栏目形式,不妨直接在本帖中畅谈。强哥在此,百无禁忌,大家尽管提~~


    2楼2016-02-02 13:14
    回复
      额,强哥我换了个新马甲


      3楼2016-02-02 13:34
      回复
        尊敬的<探索与发现>杂志社:
        您好!
        我是贵杂志一年的读者,一年前因邮局的错误意外遇到了本杂志,并将错就错看了下来。但一年过去,我有不少话想对您们说。
        在我的理解中,贵杂志定位更倾向于少儿科普启蒙杂志,充斥着不少与自然科学毫无关联对我没有太大意义的内容。讨论内容及刊登作品也倾向于玄幻而不是科幻,甚至有部分恐怖惊悚内容。当然,我也不是苛求贵杂志达到<环球科学>的高度。而且,贵杂志小编部分评论存在常识性错误(如需指出十分乐意,比如去年某期将脑白质与蛋白质混为一谈,如需科普在此很乐意告知贵杂志脑白质是神经元细胞突触,灰质是神经元细胞细胞核集中的地方),当然,在民科盛行,<环球科学>前副主编都分不清病毒与细菌的区别的情况下,我更不敢苛求贵杂志了。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贵杂志山东群内,当时管理员们正在讨论没有什么不怕人,接着又说到人类会战胜一切,我立刻指出人类至今未战胜艾滋病(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三体>里面人类从未战胜虫子的论证在此不引用了),虽然这种鼓舞人心的话是很有正能量的但我觉得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敬畏自然。接着我又反驳蚂蚁等没有意识如何害怕人类,他们试图用哲学角度证明,但对于有没有自主意识科学上是有判定方法的比如镜子实验(这里很乐意再向贵刊科普一下即在动物身上做个记号,在动物面前放个镜子,如果动物意识到镜子中的记号实际上是自己身上的即通过),而蚂蚁很显然没有通过,而且解剖学上蚂蚁的神经元数量远不足以发展出意思,更无法抽象出害怕和人这个物种等来。随即,很显然我被踢了。我承认我当时言辞略有不当但贵刊即将成为民科温床才是真正让我害怕的。
        相信您也看出了本人言辞中的讽刺意味,这仅为本人语言风格,但绝无贬低嘲讽贵刊之意。都说今年是中国的科幻元年,但我却为中国科学的前景而深感担忧。
        此致
        不打算敬礼
        期待您的回信
        提前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复
        一个初三死理性派技术宅
        写于2016年3月2日夜深灯火阑珊之时
        注:本人因怕贵刊无法及时收到,故向多个渠道同时投送,还请谅解。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3-03 11:33
        收起回复